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教学案例 课堂追问要适可而止——《小鹰学飞》教后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6-10-16 17:19
标题: 教学案例 课堂追问要适可而止——《小鹰学飞》教后反思
一、     教学片段再现

师:我看到有的同学已经读完了一两遍课文,那么,谁来说下哪段课文最难读?

生1:我觉得第5自然段最难读。

生2:我也觉得是第5自然段。

生3:第5自然我读得不流利。

……

师:好,下面请把第5自然段再练读几遍,特别是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

生练读。

师请个别学生朗读,并相机重点指导难读的这一句:小鹰急促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

学生的朗读较刚才大有进步。

师:你还觉得哪一段也较难读呢?

生1:我觉得第1自然段也很难读。

生2:还有第3自然段。

生3:第2自然段。

生4:第4自然段。

……

在学生的七嘴八舌下,课文的除了第5自然段其他五段又被重新提了一遍(该课共有6个自然段),而且还包括非常简单的第2和第4自然段。

二、     教学思考:教师追问要适可而止

从上面片段来说,第一次让学生说出难读的段落时,大部分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情去思考、去交流,也就是老师的第一次提问激起了学生的再思考,引发学生对朗读熟练度的再回顾,这次老师的提问起到了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同时在学生的参与下,老师的指导下很好地突破了这一难读点,这样的提问是有效的。

但后者的提问,是紧接第一问而来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来说的追问,但这次追问却是无效的。无效的原因是多方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忽略了学情和文本特点,也就是老师的追问是为了追问而追问,甚至或者说这是很随意的一问,这种随意就在不经意间,在我个人身上可谓积习。因为这样的提问只是老师的随口一问,所以学生的交流是为了回答我的一问,也就是为了跟我一问一答,他们的回答是应付我的问题的,并不是真正生性于他们的内心,缘自于他们的思考的。

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老师的一行一言切不可随意,老师的追问更要适可而止,一切为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语言能力的生长。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