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6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课标下教学评价机制的转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2: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课标下教学评价机制的转变&nbsp
&nbsp&nbsp&nbsp&nbsp前言:我国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制约,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教育教学出现出了“高耗低效”“高分低能”“少慢差费”等怪现象。随着教育体制尤其是课程、教材、考试制度、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教育教学又出现出了新的面目,又焕发出新的活力。因此教学评价观念和方式也要与时俱进,由保守评价向开放性、多元化过渡,以此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nbsp&nbsp&nbsp&nbsp关键词:新课标 教学 评价机制  转变
&nbsp&nbsp&nbsp&nbsp所谓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丈量、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客体(同学、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同学元认知水平、学业成果的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课程进行评价。教学评价集中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教育观、价值观和质量观。
&nbsp&nbsp&nbsp&nbsp教学评价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衡量教与学双边活动胜利与否的一种机制,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参考规范,是对师生最终考核评定的评价指数。在当今信息时代,转变教学评价机制是教育发展的必定。
&nbsp&nbsp&nbsp&nbsp教学评价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假如仍沿用保守的考试分数、经验主义来评价新课标下的教与学,&nbsp这无疑是固步自封,削足适履,会发生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因此转变评价机制,是激发教学潜力,促进教学大发展的关键。
&nbsp&nbsp&nbsp&nbsp保守教学中“等级评价”“分数评价”等机制的形成是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的。中国早在西周就初步建立了教育考评制度。据《学记》记载:“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那时学校就规定了对教育教学进行考核、评价的内容和规范。这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教学评价制度。
&nbsp&nbsp&nbsp&nbsp自隋唐建立科举制度以来,在“天不变,道也不变”的思想影响下,“师道尊严”“天地君亲师”等师生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因而我国近现代教育一直处于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于是“学校—教师—同学”等级评价,“分数高低—同学好中差”分数评价就成了保守教学评价的主流,成了评价师生能力高低的一把标尺。
&nbsp&nbsp&nbsp&nbsp在上个世纪中叶,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主流。特别是高考制度刚恢复以来,教学评价偏重于人的人品(政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等);到了八九十年代,教学评价又偏重于文品(知识、基本技能)。一些地方学校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大张旗鼓地搞应试教育,结果在教学中悖逆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教育原则,教学评价不能科学准确地评定教育教学质量。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
&nbsp&nbsp&nbsp&nbsp第一、评价过分注重量化,规范单一
&nbsp&nbsp&nbsp&nbsp保守教学在评价规范制定上比较单一,主要表示在两个方面:一是经验主义的评价规范,老师对教学的评价凭借自身的主观臆断或好恶,没有决然的规范;二是教条主义的评价规范,教师遵循一系列条文,用考试分数、升学率、名校和一组组数据来评价教学。后者是教学评价的主流。保守的评价把规范局限于“德、能、勤、绩”(评价教师)或者“德智体三好”&nbsp(评价同学)量化规范上,这实际上是一种片面的终结性评价,一种盖棺定论的评价,是一种不客观的评价。
&nbsp&nbsp&nbsp&nbsp第二、评价过程模式化、机械化
&nbsp&nbsp&nbsp&nbsp由于保守的教学评价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学校在组织评价过程时,大有走过场,搞形式之嫌,最终评价显得不公正、公平、公开。譬如教学中的听课评课,听课时人人参与,但评课关键时刻,教师一副事不关已的样子,或趋炎附势,或一针见血,或缄口不语,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教研气氛。评价不够深入、客观,教学难于相长。又如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分为同学问卷调查和领导鉴定两种形式,前者采用同学打分来量化评价,后者依据领导的印象来评价。年年如此,难免有失公允。对同学的评价不外乎政治思想、学习方法目的、学习态度和希望等几个方面。评价缺少个性化,不能体现以人为本。评价过程的模式化、机械化直接导致了评价是否公正的问题。
&nbsp&nbsp&nbsp&nbsp第三、评价缺乏真实性,透明度
&nbsp&nbsp&nbsp&nbsp保守教学评价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对教育客体进行的单线的定性的评价,目的在于维护“师道尊严”“知识和教师权威”等。于是教育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怪相,譬如教师的评优评模总是呈金字塔式的,先领导干部后平民百姓,先高级中级后初级,先年老的后年轻的,评选过程缺乏必要的民主,有时搞公示也只是走过场。又如对同学的优秀评选,都是班主钦点的品学兼优的尖子生,又有多少是通过班委会民主选举发生的呢?学业成果的评价大多也是班主任说了算。这样的“垄断性”评价缺乏真实性、透明度,结果大大刺伤了一局部师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也影响了学校工作的整体运行。
&nbsp&nbsp&nbsp&nbsp鉴于保守评价机制已不适应新课标、新教学大纲、新的考试要求,因此我们要寻求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评价体系,重新构建评价规范。笔者认为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nbsp&nbsp&nbsp&nbsp首先,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职能,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新课程规范、评价规范之中。新的课程规范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规范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因此对师生的评价也应该发生相应变化:由以文(教材)为本转向以人为本,由重人品文品转向综合素质能力,由经验主义转向实用主义,由职业性转向事业性等。倘若教育教学不从根本上,从灵魂深处去改变现状、更新思想,那它只能在原地打圈儿,甭说发展啦。
&nbsp&nbsp&nbsp&nbsp其次,完成新课标下教师角色的转变&nbsp,促进教学评价机制的革新。新课标下教师角色的大转变主要体现在:
&nbsp&nbsp&nbsp&nbsp一是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教师可以在某些知识领域存在缺乏,教师可以向同学学习,可以请同学协助解决教学中的疑难&nbsp从而让同学消除学习的“神秘感”与“依赖性”。教师不再是师道尊严,而是与同学建立了一种平等和谐师生关系,让同学感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
&nbsp&nbsp&nbsp&nbsp二是由&nbsp“导师”型向“学友”型转变;我们虽倡议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用专家的眼光去审视、苛求同学。教师要有甘当小同学的勇气,要用一颗爱心和宽容心去接纳每个同学。与同学共建课堂,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分享胜利快乐。教师不只要成为同学的良师,更要成为同学的学友。
&nbsp&nbsp&nbsp&nbsp三是由黄牛型向智能型转变;教师虽“俯首甘为孺子牛”,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但现代教育呼吁“教师要教给同学一碗水,自身就必需要有一桶水”。时过境迁,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或不够用了,这就需要教师重新读书学习,重建知识体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做一个学者、智者型教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2:06:00 | 只看该作者

&nbsp&nbsp&nbsp&nbsp四是由“园丁”向“人生向导”转变;“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他们依照自身的审美规范、评价规范来塑造花木供人们欣赏。他们把不合自身情趣的“歪枝”“残枝”随意“修剪”,结果培育出了以曲为美的“病梅”。教师应该容忍同学存在缺点,应该允许同学有叛逆思想,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并存。教师应是同学的人生途中的向导,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宽容、理解与关爱,而不是扼杀同学个性和创新能力的严酷的“园丁”,更不能把不服管教的或存在某种缺陷的同学视为异端,一棒子打死。
&nbsp&nbsp&nbsp&nbsp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摒弃经验主义、本本主义,要勇于变换角色去适应多变的教育。只有从职业性走向事业性,把教育当作一种服务,你才干完成脱胎换骨,你才干教学相长,才干胜利幼稚。
&nbsp&nbsp&nbsp&nbsp再次、针对新课标和学科特点建立科学高效的多样化评价机制。
&nbsp&nbsp&nbsp&nbsp事物是动态发展的。对人事的评价要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因此在评价机制上我们要打破保守固有的模式和规范,建立一种动态式评价机制。不搞一年一度的书面评价(如调查询卷),不搞一票否决制,也不搞年度的总结式,取而代之的是诸如师生面对面的座谈会,领导与下属间谈心式的交流,开展年度或季度教学工作述职,在教学教研活动中评价,有可能的话可邀请同学家长、社会业内人士参与教育教学的评价等方式。要逐步取消评价规范的量化因素,多一些人文因素,多一些情感因素。这样教育教学评价才公正客观,,才干高效,才具有实际意义。让教师和同学在这种动态式评价中正确认识自身、评价自身,从而树立一种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一种积极进取的思想意识。
&nbsp&nbsp&nbsp&nbsp最后,学校和学科组联合要建立一个具有科学性、计划性、指导性的教学评价管理机制。
&nbsp&nbsp&nbsp&nbsp从微观角度看,评价要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从宏观角度看,教育教学评价还要学校和学科组建立一个科学、良性、有序的管理机制,加强对教育教学的调控。
&nbsp&nbsp&nbsp&nbsp学校教育教学是一盘棋。学校在制定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中要对之作宏观要求和调控。教务处要对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制定详尽的计划和要求,学科组也要制定详尽的活动计划和措施,以指导老师的教学。学校要有全局观念,不能任由各部门自行其事,不能采取边走边看的态度。学校和教务处要对教育教学全程监控,要对学科组教学加强督导,并时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从而形成一种“管有特点、教有特色、学有特长”的管理模式。唯有上下齐心协力,公平公正评价教育教学,才干让教育充溢智慧、让教育充溢思想,让和谐充溢学校,让活力充溢教育和学校。
&nbsp&nbsp&nbsp&nbsp总之,时代赋予学校教育新的内涵和使命,我们要在教育教学中本着“以人为本,立足全面”的原则,贯彻执行教育“面向全体、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方针路线,运用科学高效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完成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相关链接>>>呼唤校本教研员&nbsp
相关链接>>>“主题式”校本研修促教师专业生长&nbsp
相关链接>>>“歪”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负面影响&nbsp
相关链接>>>童话引路,快乐探究
相关链接>>>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16: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