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上与下、前与后它们具有相对性,并能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在学习活动中,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抽象出四个方位词,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把学生生活中的位置认识提升到数学化的认识,体会方位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空间观念。 目标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等空间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表述清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将学生的生活中位置经验转化为数学化位置的认识,能用四个方位词准确的表达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一)活动中初步感受上下。 1.学生按要求做:把数学书放在桌面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 2.说一说:桌面上有什么?数学书的上面有什么?铅笔盒的下面有什么? (二)活动中初步感受前后。 学生举手发言:自己的前面有几名同学?后面有几名同学? (三)揭示课题。今天学习上、下、前、后。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活动,初步感受上、下、前、后,从而揭示课题。】 二、交流辨析,探究新知 (一)引导观察,认识“上、下”。 1.课件出示主题图: 江上大桥图 2.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1)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 (3)大家一会儿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儿又说火车在下面,火车到底在哪里呀?这是怎么回事啊? (4)怎样才能说清楚呢? 3.小结:有时我们需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这样别人才能听明白各种物品的位置。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在对这幅情境图的观察和表述中,根据轮船、火车和汽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上、下”方位,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