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集体备课记录
海口市秀英区农场小学 王日明
教研组长:黄文明
主备人:王日明
参加人员:五年级数学组全体人员
教研主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研内容:1、理解表面积的意义
2、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联系生活,解决有关表面积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意义,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会运用表面积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部分面的面积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探究立体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
2、出示一个长14厘米、宽6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的框架。提问:做这样一个框架至少用多长的铁丝?让学生理解铁丝相当于长方体的棱长,所以就是求棱长和。如果用彩纸把这个框架糊成一个纸盒,需要多少彩纸呢?现在还是求棱长和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彩纸不在棱上。接着质疑彩纸糊在长方体的什么地方呢?引导学生说出糊在面上,这时将准备好的彩纸(6个面的展开图,用胶带粘在一起)把长方体框架做出一个纸盒。要求用多少彩纸其实就是求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6个面的面积和。引出表面积的意义。揭示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为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相对的面上的彩纸用同一种颜色,让学生看清楚上、下面,前、后面,左、右面分别是什么颜色。这时把展开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再标出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观察相对的面的位置关系。并且找出长、宽、高。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让学生独立解决
2、汇报
14×6×2+10×14×2+10×6×2 (14×6+14×10+10×6)×2
=168+280+120 =(84+140+60)×2
=568(cm2) =568(cm2)
汇报时让学生说出每一部分的意义,比较两种方法,选出简便的算法。
3、总结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S=(ab+ah+bh) ×2
4、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S=a×a×6=6a2
讨论内容:
1、因为长方体、正方体这一部分包含求棱长和、表面积和体积三大内容,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弄不清楚该求什么。因此,我们用长14厘米,宽6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导入新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焊框架用铁丝的长度就是求棱长和。因为铁丝相当于长方体的棱;解决用彩纸糊一个纸盒,用多少彩纸的为问题,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想一想彩纸糊在长方体的什么地方,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这时老师再出示准备好的彩纸把框架糊成一个纸盒,充分感受彩纸相当于长方体的面,然后将彩纸展开图贴在黑板上,标出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及长、宽、高。并让学生观察相对的面的位置关系。
2、让学生判断图形是否能围成长方体或者正方体是学生不易掌握的知识点为了突破难点,遇到这样的题目让学生在纸上画出来,剪下来具体地折一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边操作边想象,哪些面是相对的。是不是有重复的面(少一个面),在长方体中没有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等。让学生画出能围成正方体的所有图形。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根据实际情况求物体的表面积也是学生不易掌握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再审题时没有发现“无盖”、单位不统一等。在做题的时候把关键词、字、单位名称画出来,做到明白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统一单位等等。
教研总结: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大家都能从中受益匪浅,深深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对于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能够有不同的见解、教学方法,是非常宝贵的,也许你一直郁闷的问题,在这样的交流、讨论中迎刃而解。一直认为自己的解题方法是最好的也在这个时候明白了原来还有更简单的方法。这样才能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