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做如下教学设计: 1.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知学习。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上课伊始,让学生复习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探究新知。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障碍,当学生自主绘制时,提出“如何区分两种不同的量”“每格代表多少厘米”等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加深对新知的记忆。 |
| |
|
| | | |
| 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哪些统计图。 2.引导学生说说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以及怎样绘制折线统计图。 3.引出课题。 | 1.回忆学过的统计图,并汇报。 2.小组讨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3.认真倾听。 | 1.选择。 A.折线 B.扇形 C.条形 (1)比较某厂每月收入的多少要用( )统计图。 (2)比较某厂每月收入占全年收入的多少要用( )统计图。 (3)比较某厂一年中每月的收入变化要用( )统计图。 |
| 1.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1)引导学生想一想:每格代表多少厘米? (2)质疑:如何区分两种不同的量? (3)鼓励学生动手绘制统计图。 (4)小结:这种在一张图上表示两种量的统计图就叫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这种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每种量的增减变化趋势,还能比较出两种量之间的增减变化情况。 2.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63页的问题) 3.根据统计,全市九年级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64 cm,请你估计三年后淘气九年级时的身高。 | 1.小组讨论、汇报。 (1)根据本题实际需要,每格代表10 cm。 (2)可以用粗细不同的线表示,也可以用颜色不同的线来表示。 (3)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4)认真倾听。 2.明确题意,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小组合作回答问题。 3.小组讨论,估计三年后淘气九年级时的身高情况。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淘气的身高在四年级时就开始略高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所以可以判断出三年后淘气的身高也要高出平均身高1~3 cm,即165~167 cm。 | 2.北方甲市2013年各月的平均气温分别是(单位:摄氏度):-18,-15,0,10,24,28,30,30,25,12,5,-10。 南方乙市2013年各月的平均气温分别是(单位:摄氏度):5,16,20,25,30,35,38,35,38,30,20,15。 (1)根据上面的信息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回答问题。 ①这两个城市的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几月? ②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温差最大?相差多少? |
| 出示教材64页“试一试”。 在小组内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两个班同学的身高情况,汇报组内比较的结果。 小结:用平均数和分段比较的方法比较两个班的平均身高,能够反映出两个班同学身高的整体情况,比较科学合理。 | 分组讨论,明确本组比较两个班同学身高的方法,汇报比较的结果。 | 3.分别调查本班10名男、女同学1~6年级的体重情况,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
| | | 4.调查自己1~6年级的身高情况,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
| | | |
| | | |
| 身高的变化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1)根据整理的数据描出一种量的点; (2)连接各点; (3)根据整理的数据描出另一种量的点; (4)连接各点; (5)在各点旁标明数据; (6)标明图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