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时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降低学生对空间想象的难度。 1.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唤起学生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打下基础。 上课伊始,让学生听录音回答问题,将语文学科融入到数学当中,学生会感到新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第2课时只出示一组连续拍摄的照片,没有提供与之相关的其他信息,让学生推断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这样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缺少的必要条件,知道这些条件对解决问题的必要性,那么在学习新课时就会留意观察,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对于新知识的探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尤其对于本课时的内容,更适合动手操作加想象。学生用学具代替图中的建筑物摆一摆、走一走,在头脑中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境,把自己当成坐船游览的人,这样多方面结合,解决问题就会变得容易一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观察用的各种实物 一组从不同角度拍摄到的景物照片 若干张照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天安门广场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听课文录音,谈感受。 师: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与语文也密不可分,请听录音,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录音播放课文《画杨桃》) (1)引导学生说一说“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形状,“我”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2)引导学生明确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结合实际举例。 你在日常生活中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谁能举例说一说? 3.引入新课。 小玉假期到天安门广场去参观,她分别站在4个不同的位置进行拍摄,我们来看一下她都拍到了哪些景物。(板书课题:天安门广场)
设计意图:听课文录音,回答问题,把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到数学学习中,能够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兴奋活跃的气氛中了解物体的形状与观察角度有关,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识别和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36页上面的大图。 提问:这幅图上有哪些建筑物?小玉分别是从哪个位置拍摄的? 请学生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增进对天安门广场的了解,同时明确拍摄的位置。 2.课件出示教材36页中间的两幅图。 提问:这两幅图分别是从哪个位置拍摄的?你是怎么区分的? (学生观察,与同伴交流后汇报) 预设 生1:第一幅图是从位置①拍摄的,因为这幅图拍到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的前面。 生2:第二幅图拍到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的前面和右面,是从位置④拍摄的。
小结:只要抓住照片中主要景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就能判断照片的拍摄位置。 3.课件出示教材36页下面的两幅图。 提问:哪幅图是从位置②拍摄的? 学生先用学具摆一摆、看一看,再互相交流一下,然后汇报。 (在位置②和位置③都能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前面和左面及毛主席纪念堂的前面,但在位置③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范围要小一些,且看不到毛主席纪念堂的左面。因此,左边这幅图是从位置②拍摄的) 小结:抓住图中主要景物的距离不同来确定拍摄位置。 4.想一想,从位置③拍摄,可以拍到什么?拍不到什么? 学生用学具代替图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进行模拟拍照。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观察的结果来进行充分的空间想象,进行判断或排序,真正从生活体验中建构出数学知识,体现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互动是数学学习的基本途径。同时利用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掌握判断方法,使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