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分数与除法(二) ⊙复习旧知,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回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预设 生1: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生2:可以用字母关系式表达:a÷b=(b≠0)。
生3:可以举例说明。比如: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就可以用除法计算:1÷2=(块),每个人都得到了块苹果,也就是这个苹果的。 2.出示红纸条和蓝纸条示意图,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提出问题。 预设 生1:红纸条有3份,蓝纸条只有1份。 生2:可以问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红纸条的长是蓝纸条的几倍?蓝纸条的长是红纸条的…… 师接:蓝纸条的长是红纸条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的已学知识让学生再次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为本节课学习有关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应用奠定基础,继而引入新课的问题。当以较长的红纸条为基准量时,问题似乎不会提了——“蓝纸条是红纸条的……”学生的认知冲突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更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层层探究,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 师:怎样解决“蓝纸条的长是红纸条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师给予提示:可以动手量一量) 生动手操作,组内交流、汇报: 预设 生1:以蓝纸条为基准,红纸条有3个蓝纸条那么长,红纸条的长是蓝纸条的3倍,所以蓝纸条的长是红纸条的。 生2:用蓝纸条去量红纸条,正好量了3次,蓝纸条的长就是红纸条的。 2.引导学生用除法解决问题。 师:用红纸条的3份除以蓝纸条的1份,就得到红纸条的长是蓝纸条的3倍,即:3÷1=3;那么,求“蓝纸条的长是红纸条的几分之几”能不能也用除法解决呢?
预设 生1:可以直接用蓝纸条的长除以红纸条的长,就得到蓝纸条的长是红纸条的。 生2:直接用除法计算:1÷3,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结果等于。 3.解决问题:黄纸条的长是红纸条的几分之几? (1)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全班交流、汇报。 师:你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把各自的想法说一说。 预设 生1:黄纸条比红纸条长,所以结果应该大于1。 生2:就像“蓝纸条的长是红纸条的几分之几”的问题一样,可以用除法计算:4÷3=。
生3:我知道了,分数可以表示两个量的比较意义,用除法可以求出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 …… 师小结:分数可以表示两个量的比较意义,用比较量除以基准量,所以一定要看准哪个量是基准量。基准量大,得到的是真分数;基准量小,得到的是假分数。 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应用。受思维定式影响,学生一般会借助直观并联系分数的意义进行思考,不容易想到用除法来解决。为此,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用的是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能不能也用除法呢?”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用除法解决此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尽显无疑。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71页“练一练”4、5题。 2.完成教材74页“练习六”5题,教材76页“练习六”11、1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同学。 设计意图:把生涩枯燥的数学大道理放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里,既巩固内化了新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性,充分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堂总结 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76页“练习六”15题。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二) 蓝纸条是红纸条的几分之几? 1÷3= 黄纸条是红纸条的几分之几? 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