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求图形面积的方法,积累了一些求图形面积的实际经验,针对学生的学情,本节课是这样设计的: 1.通过具体情境提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复习这些知识时,逐步将问题转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上,从而使学生感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也容易引起他们认知上的冲突。 2.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导方式。由直观到抽象,层层深入,遵循了概念教学的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现已有的知识表象,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推理,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平行四边形纸片 方格纸剪刀 学生准备 硬纸板做的平行四边形 三角尺 剪刀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公园里的一块长方形空地的示意图:长10米,宽6米。 提出问题:同学们,公园里有一块空地要进行绿化,你能算出这块空地的面积是多少吗? 生:10×6=60(平方米) 师:除了用计算的方法,我们还有其他的方法得到图形的面积吗? 生:数方格。 2.出示空地中间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区域,底边6米,斜边5米,高3米。 提出问题:这块地是什么形状的?你们能用计算的方法求出它的面积吗? 3.学生回答后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对主情境加以修改,先来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同时又巧妙地引入新内容,激起学生的大胆猜想,体现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积极性。
⊙猜想尝试,获取新知 1.出示教材53页问题一。 师:我们会求什么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求图形的面积? 学生讨论,猜想求这块空地面积的方法。 预设 生1: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因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也是对边相等。 生2:把平行四边形的相邻的两边相乘。 过渡:究竟哪种方法可行呢?我们该如何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呢? 2.借助方格纸数一数,比一比。 师:以前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那么用这种方法能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1)请大家仔细观察方格纸上的两个图形,数一数。 (2)得到结论:长是6米,宽是5米的长方形面积时30平方米,而底边是6米,斜边是5米的平行四边形所占的小方格数不够30个,也就是不足30平方米,我们不能用邻边相乘的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提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你是怎样数出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18=6×3,其中18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6和3分别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提问:难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用底乘高来计算吗?我们会求长方形的面积,你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吗?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了图形的面积,这种方法是学生熟悉的、直观的计算面积的方法。同时呈现两个图形,暗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探究做了很好的铺垫。 3.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下面我们来剪一剪、拼一拼。看看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究竟有怎样的联系。(出示课堂活动卡)请大家根据课堂活动卡来完成活动。 (1)质疑:上面的方法有一个相同之处,都是沿高剪开。为什么一定要沿高剪开呢? 释疑:只有沿高剪开,才能出现直角,才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2)师生共同总结。
①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长方形。 ②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面积不变。 ③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3)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S=ah。 (4)梳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 师:刚才大家在剪拼的时候,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长方形,你们为什么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呢? (学生汇报) 师小结:同学们总结出的方法,其实就是数学上的转化法。通过转化,我们可以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解决新问题。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我们可以应用这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索、交流空间,使学生在剪、拼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与转化后的长方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探索活动中,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同时也使学生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