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课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意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的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本课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借助情境,理解倍数与因数。 数学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排队的情境入手,让学生从乘法算式中认识倍数与因数,同时使学生理解倍数与因数的关系是相互的,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设计应用环节,巩固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数学本身就具有实践性和运用性,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掌握基本的知识后,引导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从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
| |
|
| | | |
| 1.计算并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6= 7×8= 2.列式计算。 (1)一个乘数是9,另一个乘数是4,积是多少? (2)被除数是72,除数是8,商是几? 3.揭示课题。 | 1.算出得数,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独立思考,列式计算,交流结果。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
| 认识倍数与因数。(出示教材情境图) 1.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情境列算式,并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组织学生自学教材31页第二个问题。 提问:在乘法算式中,积与乘数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怎样描述?在什么范围内研究?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4.引导学生根据下面的算式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25×3=75 20×5=100 5.质疑:在3.5×6=21中,3.5是21的因数吗?21是3.5的倍数吗?为什么? | 1.观察思考,并在练习本上列式、交流。 2.独立阅读教材31页第二个问题中的内容,明确积与乘数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描述成倍数与因数之间的关系;明确只在非0自然数范围内研究倍数与因数。 3.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4.交流汇报。 25和3是75的因数;75是25和3的倍数。 20和5是100的因数;100是20和5的倍数。 5.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汇报并说明理由。 | 2.在15×6=90中,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3.游戏:一人说乘法算式,一人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4.因为6÷1.5=4,所以1.5和4是6的因数,6是1.5和4的倍数,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
三、合作探究,明确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10分钟) | 1.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 7 14 17 25 77 2.引导学生叙述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可以利用乘法找,也可以利用除法找) 3.活动:你说我写。 随意说一个数,写出这个数的倍数,至少写3个。 | 1.汇报7的倍数:7,14,77是7的倍数。 2.交流自己是怎样找7的倍数的。 3.同桌合作,一人说,一人写。 | |
| 1.引导学生思考:18的倍数有哪些?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你发现了什么? 2.先写出12的因数,再回答以下问题。 (1)最大的因数是几?最小的因数是几? (2)从12的因数中,你发现了什么? 3.全班有30名学生,如果每组人数都相同,可以分成5组、6组、7组或4组吗? | 1.小组探究解题,汇报自己的发现。 发现: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小组探究解题,汇报自己的发现。 发现:一个数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最小的因数是1。 3.小组探究解题,得出:不能分成7组和4组。 | 6.18是9的倍数,81也是9的倍数,18和81的和是9的倍数吗?它们的差是9的倍数吗?通过回答上面的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
| | | |
| | | |
| 倍数与因数 如果a×b=c(a,b,c均是不为0的自然数), 则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