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65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参观花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9 22:50: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六单元 除法 2.参观花圃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如何进行试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的理念,本节课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1.优化新知探究。

教学中,有效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置身于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主动实践和积极探索总结出各种试商的方法,从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2.优化课堂总结。

教学结束前,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归纳本节课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把学习知识纳入到已有知识结构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知识总结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题卡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参观花圃(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

绿色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平时看书时间长了,眼睛觉得很累,但只要看看绿色的植物,就能减轻眼睛的疲劳,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参观苗圃,那里种有很多的绿色植物。

2.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你从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学生自由回答获取的数学信息)

3.引入新课。

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今天我们来参观花圃,解决花圃中的问题——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新知做了良好的情感铺垫。

⊙探究新知

1.根据获取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课件出示教材69页情境图)


根据获取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平均每个小花坛有多少盆牡丹花?(2)月季花可以摆几个三角形图案?还剩几盆?]

2.解决问题(1)。

(1)根据题意列式。

你能列出求“平均每个小花坛有多少盆牡丹花”的算式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54÷22)

(2)估算结果。

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并说一说是怎么估算的。

(把“22”看作“20”,20×7=140,20×8=160,所以商可能是7)


(3)探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没有余数)的笔算方法。

①试着笔算,看估算结果是否接近准确结果。

(学生笔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笔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②交流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没有余数)的笔算方法。

a.你是如何确定商的位数和商的最高位的?

(引导学生说出:除数22是两位数,试商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比除数小,再看被除数的前三位,即154除以22的商是一位数,商的最高位是个位)

b.你是如何试商,如何书写的?


(引导学生明确:用“四舍”法把“22”看作“20”来试商比较方便。20×7=140,比较接近150,20×8=160,大于154,可以用7去试商)


③组织学生进行验算。

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学生独立验算,交流验算方法)

预设

生1:根据“商×除数=被除数”的方法进行验算,如果计算所得的结果等于被除数,说明原计算的结果正确,否则原计算的结果错误。

生2:用除法来验算,即用被除数除以商,如果计算所得的结果等于除数,说明原计算的结果正确,否则原计算的结果错误。

3.解决问题(2)。

(1)根据题意列式。

你能列出求“月季花可以摆几个三角形图案,还剩几盆”的算式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20÷18)


(2)估算结果。

(把“18”看作“20”,20×6=120,所以商可能是6)

(3)探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有余数)的笔算方法。

①尝试笔算。指名板演的同学汇报竖式计算的过程,重点让学生说试商的过程。

②引导学生在对比中认识和理解把除数18看做10试商不方便,而把除数18看做20试商会更准确。


③引导学生讨论: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有什么好处?

④同桌之间交流:用竖式计算120÷18时,把除数用什么方法当作多少来试商?商写在哪位上?商又与谁相乘?

⑤组织学生进行验算。

4.小结试商方法。

(1)想一想,计算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除法,试商时应该怎么样做?(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2)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如下:

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②当除数的个位是4或者比4小时,可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当除数的个位数是5或者比5大时,可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每次用商与除数相乘,所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有用信息的能力,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生必备的数学素养——估算能力,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交流、归纳的探究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70页1题。

(先让学生说出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2.完成教材70页2题。

(进一步巩固试商方法。通过相互交流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计算方法与步骤)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谁来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70页3题。

板书设计

参观花圃(一)

154÷22=7(盆)  120÷18=6(个)……12(盆)

答:平均每个小花坛有7盆牡丹花。  答:月季花可以摆6个三角形图案,还剩12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0-9 22:50:51 | 只看该作者

第2课时 参观花圃(二)

⊙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课件出示)

80÷32                       550÷88                 380÷54

(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计算过程及结果)

2.(  )里最大能填几?

20×(  )<166       40×(  )<270       30×(  )<198       50×(  )<465


(学生独立填空,汇报后集体订正)

3.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及估算,激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探究新知

1.探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计算题:856÷34。

(引导学生估算结果,交流估算方法)

(2)试着笔算。

(学生独立尝试笔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笔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3)交流计算过程,明确笔算方法。

你是如何确定商的位数和商的最高位的?

(除数34是两位数,试商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比除数大,说明够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所以商应写在十位上,商是两位数)

你是如何试商,如何书写的?

(用“四舍”法把“34”看作“30”来试商比较方便。30×2=60,比较接近85,可以用2去试商,除到十位,商写在十位的上面。然后用176继续除以34,30×5=150,比较接近176,可以用5去试商,商写在个位的上面)


板书:

2.探究商的个位是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出示计算题:600÷29。

(1)提出要求。

下面请试着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自己算一算结果是多少,说说你在计算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学生试算,说出所遇到的困难。

(29除60商2后余2个十,同个位上的0组合后不够商1)

(3)讨论,明确算理。

(第一次除后余下的数和个位落下的数合在一起是20,比除数小,不够商1,因此,要在个位上写0占位)


(4)学生独立完善竖式,同桌互评。

3.结合实例,说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如何试商。

(1)引导学生回顾这两节课所学的知识,讨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何确定试商?

(2)先小组合作交流,再全班交流。

(3)归纳总结试商方法:第一,要确定商是几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第二,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用乘法口诀试商。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尝试计算,再提出所遇到的困难,最后全班交流解决。这样的讨论交流更具有针对性,使知识容易落到实处。

⊙巩固练习

1.先说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然后计算。

70÷31                       381÷54                     272÷28


2.(  )里最大能填几?

38×(  )<243        59×(  )<481               42×(  )<213

3.完成教材71页6、7题。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71页4、5题。

板书设计

参观花圃(二)

856÷34=25……6 600÷29=20……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9-5-22 20:59: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7 10: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