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节课学生将初次接触乘法的笔算,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本领,如何开个好头,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这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 1.自主探究,体验笔算乘法的必要性。 通过学生自己尝试、探究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教师适时地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比一比,在探究中自主建构新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下面的学习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仔细观察,掌握笔算乘法的格式和算理。 在学习乘法竖式时,教师先不讲解,而是让学生通过观看点子图演示了解乘法竖式的写法,体会乘法竖式的算理,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及时巩固、强化学生学到的知识,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3.在学习的过程中,先引导学生自学,然后与他人进行算法的交流、反馈,在出现多种算法后,进行分析、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阐述喜欢的理由。在此过程中,了解他人不同的见解,相互欣赏,相互启发。通过分析、反思、评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
| |
|
| | | |
| 1.计算。 3×30 4×20 2.观察算式12×4,与上面的算式有什么区别? 3.导入新课。 12×4这个算式怎样用竖式计算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 1.在练习本上完成练习题,小组之间交流答案。 2.找出两组算式的区别,小组之间交流观察的结果,并汇报。 3.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 1.填空。 (1)6个十是( ),10个十是( ),12个十是( )。 (2)8个百是( ),10个百是( ),13个百是( )。 (3)40是( )个十,1200是( )个十,800是( )个百。 |
| 1.课件出示教材52页情境图。 (1)想一想:从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试一试:在点子图上圈一圈。 (3)做一做:根据圈法尝试列式计算。 (4)比一比:哪种算法更容易理解。 2.探究12×4的笔算方法。 (1)课件出示竖式,结合点子图说一说竖式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2)组织讨论:乘法竖式的简写方法。 3.探究213×3的计算方法。 (1)自学:口算应该怎样算? (2)引导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4.总结笔算方法。 | 1.(1)观察情境图,自主回答获得的信息。 (2)独立圈画点子图后汇报。 (3)方法一: 6×4=24 24×2=48 方法二: 12×2=24 24×2=48 方法三: 10×4=40 2×4=8 40+8=48 (4)分别说出自己对算法的理解。 2.(1)小组之间交流竖式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①8表示点子图中的2个4,即2×4的结果。 ②40表示点子图中的4个10,即10×4的结果。 ③48是40+8的结果,表示蚂蚁的总只数。 (2)相互交流后汇报并练习书写方法。 3.(1)口算。 200×3=600 10×3=30 3×3=9 600+30+9=639 (2)尝试用竖式计算,小组内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并在全班汇报。 4.总结汇报: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 | 2.算一算。 2×10= 3×20= 5×7= 6×5= 3×9= 3×4= 3×30= 4×20= 3.填一填。 (1)23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123是由1个( )、2个( )和3个( )组成的。 (3)3个3是( ),4个10是( ),5个( )是500。 4.连一连。 22×3 11×6 42×2 3×33 33×3 12×4 6×8 21×4 5.改一改。 |
| 1.完成教材53页1题。 2.完成教材53页2题。 明确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 1.独立思考解答后,集体订正。 2.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自己的答案。 | 6.解决问题。 小梅有一本故事书,共有80页,她每天读21页,4天能读完吗? |
|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2.布置课后作业。 | | |
| | | |
| 蚂蚁做操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把一位数写在两、三位数的下面,与两、三位数的个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三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与哪个数位上的数相乘,就在横线下面对着哪一位写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