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 波利亚提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之一,《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探究学习是体验学习过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这意味着教材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素材。 本教学设计从六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及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出发,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出问题、探究计算方法、对比优劣,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收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1.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 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充分利用了以前学习的知识,根据数据的具体特点,学生借助转化思想把分数与小数进行互化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了知识的自我建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灵活性的理解与掌握。 2.在对比中完成方法优化。 算法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味地发散思维而忽视学生思维优化的训练。在学生多种算法的对比中,引导学生发现最优算法,从而让学生明白:在计算小数乘分数的时候要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算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计算。
15×= ×15= ×= 2.引入新课。 师:上面的题你会计算吗?它们各是什么类型的分数乘法?你能说一说是如何计算的吗? (学生回答) 师:你们说得太好了!老师为你们知道的这么多而感到骄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运算。 (板书课题:小数乘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回顾已学的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知识的迁移做好准备。 ⊙讨论交流,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教材8页例5情境图(不含问题),组织学生交流图中的信息。(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2)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小组交流后汇报。
(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2.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1)组织学生理解的意义。 师: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对题中的和问题的理解。 (交流汇报:尾巴的长度是身体长度的,求尾巴的长度,就是求身体长度的是多少) (2)列出算式。 师:根据刚才的理解,你能用算式表示出这两个问题吗? 生1:求松鼠欢欢尾巴的长度,就是求2.1的是多少,可以用2.1×表示。 生2:求松鼠乐乐尾巴的长度,就是求2.4的是多少,可以用2.4×表示。
3.探究计算方法。 (1)探究2.1×的计算方法。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道题与我们前面学过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一个因数是小数,另一个因数是分数) 师:那么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