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滴水,自然朴实渺小但却是生命的滋养。由此我想到“诵读”。诵读环节在整个课堂构建中,不正是一滴水吗?不管是“高效课堂”“卓越课堂”还是“快乐课堂”,不管我们有怎样的教学构建框架和策略。诵读都是不能绕开的必要的一环。她没有那些“策略”、那些模式让人有高深莫测之感,就像一滴水自然的透明的,一滴一滴浸润到孩子们的心田,这就是文学的力量,这就是语言的力量吧。
那什么是诵读呢?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什么是诵读?我们语文课堂上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诵读?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语文课堂上最大的症结。
在我们课堂上的诵读,通常就是整齐划一的、带有情感(夸张)的读。这种读的意义在哪里呢?只要大声地读了,就说明学生们对课文上的字都认识了,所以就都敢读了。其实,这种读远远没有到达诵读的语文教学目的。
语文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很多专家给了太多的解读,但当下的老师似乎有没有谁能说的清楚。我们是否可以把这个问题更简单话的理解:教语文就是教语和教文。教语就是教学生们怎么说话;教文就是教会学生把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而诵读,就是把作者的文字转换成读者(我)的语言。这种转化的前提就是转化了作者的思想为读者(我)的思想,进而才能转化成读者(我)的语言。
所以我们的诵读,应该是借助作者的文字,表达我们自己内心的情感,读出来的是我们自己的心声。这样,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心才能受到触动,得到丰盈,学会思考。于是孩子们也能写出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我一直有一种忧虑,我们在朗读的认识上出现的误区,在课堂上对孩子们造成的伤害是什么呢?如果因为我们的错,让孩子们对文学失去兴趣,对语言失去兴趣,对学习失去兴趣……这将使我们做老师的罪过呀!
让我们的热热闹闹的语文课堂回归自然本真的状态,让课堂上拿腔作调却只是停留在读字的诵读回归到说话的自然状态吧。
从专业的角度又从教育教学的角度,诵读的本质——就是说话,用自然状态下的语言,把文章说出来。在说的过程中感悟生活,感悟人间百态,感悟生命的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