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兴趣,从小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第二部分是引导学生探索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基于以上安排,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作如下说明: 1.在尝试中运用。 教学例1时,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交流,发现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快捷、准确,为以后合理选择计算方法作铺垫。 2.善于应用,探索规律。 教学例2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把计算和探索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 |
|
| | | |
| 1.复习旧知。 师:上节课我们对电子计算器有了初步的认识,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计算器呢?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如何使用计算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用计算器计算”。 | 1.同桌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的计算器,然后全班交流汇报。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1.ON/C是( )键;AC是( )键;它们都有( )功能。 |
| 1.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1)课件出示教材26页例1: 386+179= (2)质疑:在使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 (3)根据学生的汇报,补充说明各个键的功能。 (4)巩固练习。 825-138= 26×39= 312÷8= (5)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计算比赛。 2.观察、发现规律。 (1)课件出示教材26页例2:用计算器计算。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组织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2)引导学生尝试根据规律不计算,直接写出例2中右边各题的答案。 | 1.(1)使用计算器计算例1中的算式,汇报计算结果。 (2)小组内说一说,分组汇报。 (3)倾听老师的补充说明。 (4)用计算器计算,汇报结果。 (5)小组内出题,进行计算比赛。 2.(1)用计算器计算,观察算式和结果,发现规律。小组内交流并汇报发现的规律:积的中间都是9,并且9的个数比第一个因数中9的个数少1,积的首位和末位的数字是9和第二个因数的积拆开所得。 (2)直接写出右边各题的答案,用计算器验证是否正确。 | 2.用计算器计算。 593+867= 1402-187= 38×67= 8032÷32= 189×36= 2013-1764= |
| 1.完成教材26页“做一做”1题。 2.独立完成教材28页1题。 | 1.独立完成,同桌之间交流订正。 2.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 3.写出下面算盘所表示的数,并读一读。
写作: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 |
|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教材28页3题。 | 1.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小组内交流。 | |
| | | |
| 用计算器计算 例1 386+179=565 825-138=687 26×39=1014 312÷8=39 例2 9999×1=9999 9999×2=19998 9999×3=29997 9999×4=39996 9999×5=49995 9999×7=69993 9999×9=899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