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初中班主任答家长问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6-10-3 09:09
标题: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初中班主任答家长问
一个家长在晚上10点57分给我发来的微信内容,让我不得不思考,孩子在初中三年,我应该把他们带向何方?

这位家长在微信中说:“邱老师吗,不知道您是否休息了,抱歉打扰了。上次您家访问了我一句,是否经常有应酬,我当时说我每年只有两次喝酒,公司年底聚餐和过年家里人团聚,可是自从说过那句话,连续应酬几次喝酒。总觉得亏欠当时那句话。当然今天确实又应酬了,我想表达的是孩子学习力一般,不知道未来两年她的中考方向究竟在哪里?”

说实话,我对于孩子的发展愿景是明晰的,就是班级奇才的成长进阶目标:“君子——精英——圣贤。”最后希望能够利用群体效应,精英奇才成批成片地出现,重现“轴心时代”。

君子,强调的是学生的品行修养和习惯养成,只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才能为下一阶段成为“有所特长”的精英奠定夯实的基础。虽然说,历史上很多著名人物都是“德”和“才”相脱离的,如我们经常引用名言的培根。但是,我还是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名实一致”,就像班级口号中说的“实力无价,名不虚传”。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教育的功利取向容易导致这样畸形的人才观。有才有德的孩子,是我们培养成为“内圣外王”的圣贤的基础。

但是,我对孩子个体的发展程度的评判是模糊的,尤其是当班级整体培养目标遭遇孩子个性化的成长方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作为?

我不想回避这个应该带有评价标准的发展问题,一个班级不仅应该有发展愿景,而且必须要有一套自己的评价体系,能够较为“模糊”地感知学生的整体状态,但是“精准”地定位孩子成长的细节。

我想可能有以下两个个方面,是日后“奇师”和“奇亲”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第一,多几把衡量人才的尺子,为孩子的闪光点找到聚光灯。

不同的评价标准,会发现不同孩子的闪光点,尽量让可能多的孩子在我们评价关注的“聚光灯”下中感受到关注的欣喜和成功的喜悦,而不是用同一套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孩子,更不能盲目“取长补短”,片面强调“木桶理论”,造成优质资源的浪费。

不同的评价标准,是基于孩子的个性化差异,是想要找到他的成功感的“最近发展区”,这也是“因材施教”的内在要求。

第二,多一些体验型的活动,为孩子的成长搭建广阔的平台。

当奇观六班的“大型生日季”活动举办的时候,我们发现了王思喆、吴梦欣和刘雨罗同学的主持天赋,吴梦欣同学的主持艺名是“无花果”、刘雨罗同学的主持艺名是“刘小刀”;当学校“龙腾”机器人创客活动开展的时候,吕舒帆同学成为机器人活动中动手能力最强的耀眼新星;当奇观六班“奇观奇音”栏目开展的时候,同学们惊喜地发现了裴宇申同学富有磁性的迷人嗓音;当奇观六班积极参与郑州教育博客的写作过程中,涌现了以王烁同学为代表的“少年博览新秀”、大量写博并获得精华的王婧一、李龙歌、刘雨罗等一批“校园小作家”;当奇观六班的“奇志”团队(奇观六班志愿服务团队)在参加2016年郑州国际徒步大会的时候,偶遇抗战老兵和外国友人,子崴、刘晨、佳佳、龙歌、婧一、牧野等同学鼓起勇气与他们交谈,其中的收获又岂是单纯坐卧书斋可以匹敌······

第二项的措施其实是为了第一项的目标服务的,多样平台造就多维评价。

教育的本质是鼓舞和唤醒,当班主任的,很多时候是理想的鼓舞者,梦想的激励师,实践的引导者。我们只有不断地给孩子们的成长提供平台,才能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

我确实无法回答,中考之后,孩子在哪里?但是,如果不能够焕发孩子的自主精神和内在的学习动力,那么孩子一定不在家长期望的地方。

突然想起玛丽·凯在《掌握人性的管理》中说的一句话:“我诚挚地相信,生命是一连串的企图和失败。只有在偶然的机会中,我们才能体验到成功,最重要的是继续尝试。”

尝试、尝试,再尝试,既不重复自己,也不复制他人,奇亲和奇师、奇才都应该继续尝试,找到自己的特点,发展成自己的特长,最后形成自己的特色,毕竟没有人能替代我们的探索和成长。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6-10-3 09:10
龙门实验学校   邱朴智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