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管理反思 为什么教师抵触将课堂还给学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30 07:0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素质教育呼吁多年,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这是每一个有识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的,毕竟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不能冷漠地将学生视之为机器化大工厂时代生产的的规格一致的商品,还固执的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大搞书山题海战术,这是对学生生命的漠视,更是对教育事业的不负责,虽然我们得到了学生的分数,但学生却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快乐的童年,然而素质教育提倡多年,我们的课改也进行的轰轰烈烈,我们的课堂究竟改变了多少,估计我们每一位教师内心都会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不是不清楚,而是我们不好意思去说破,我们一些老师的课堂依然延续着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台上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说着,台下学生或聚精会神,或有气无力地听着,学生与以往相比,似乎没有多大的区别,一些课堂虽然也倡导学生小组学习,参与课堂,但学生的参与也往往带有教师的意志,能动性和主动性自然也大打折扣,为什么一件让教师轻松,让学生学的愉悦,社会也认可,各方皆大欢喜的事情,做起来却如此的艰难,时至今日,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依然没有多大的改变,其背后的原因应该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进行认真的思考。

公开课上,我们时常会看到学生积极参与的身影,学生学习的非常的开心,课堂也充满了欢声笑语,这样的课堂,我们暂时不评价有效还是高效,但至少在这样课堂,学生学习的状态是我们乐于见到的,但公开课毕竟是公开课,我们一位老师平时不可能每天都是公开课,并且公开课拿给别人欣赏的成分多一些,为了让我们的公开课更加的完美一些,我们的一些老师可谓是费尽心思,除了积极的准备,还要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课堂上提问的每一个问题,并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进行提前预设,确保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不出现丝毫的纰漏,然而公开课的成功不代表我们的随堂课就会成功,我们的教学最终回归到课堂,最真实的课堂,课堂上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没有了人前的欣赏,课堂上自然没有人们眼花缭乱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虽然这样的现象让人很无奈,但我们不应该否定其存在,我们的教师很敬业,很多人起早贪黑,甚至顾不上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甚至一些老师在教学研究、教育科研领域,成为当之无愧的佼佼者,然而就是这样的老师在内心却存在一种恐惧,对教学改革的害怕,将课堂还给学生,这当然没有问题,但如果学生不经过系统的训练和指导,只为放手而放手,其结果也许对于教师来说就是灾难性,毕竟好玩爱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小组合作看似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却极易成为投机取巧的“浑水”,一旦学生讨论,一片嘈杂的声音不时的传入耳中,我们的一些教师不知道学生在认真讨论,还是在窃窃私语,只从表情上是很难看得出来,一旦被人认为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有问题,便成为教师挥之不去的污点,被人投去质疑和不信任的目光。

同时所有的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及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应会取得让人满意的效果,学校不管你如何的改革,最终都会回归到学生的成绩上来,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即使发挥得再好,也难敌一张简简单单的分数单,成绩就是学校评价老师、家长评价老师的重要标准,没有成绩,其他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教师教学都有自己的一套,特别是上班多年的教师,知道考试的重点,只要围绕这几方面来讲,传授给学生解体的方法,学生自然就会取得满意的成绩,学校认同,家长满意,可谓是皆大欢喜,至于课堂上学生是什么样的学下状态,也就很少有人去认真的关注了,所以在分数决定一切的今天,一些老师宁愿将课堂抓得紧紧的,自己劳累一些,也不愿选择放手,甚至课堂上学生一旦偏离了课堂教学的主题,教师便会马上选择纠正,可谓是一板一眼,没有丝毫的出奇之处,课堂自然平淡,况且一些学校一方面要成绩,另一方面采用行政的命令去推行课堂改革,让教师学会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往往让教师无所适从,甚至产生抵触的心理,把课堂还给学生,不应该成为我们嘴上一句应景的套话,它需要我们所有教育人的不断努力,改变以分数评价学生的教育顽题,让学生、让教师得到课堂上真正的自由,从而遵循教育的规律,将其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23: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