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训练营(第七期)
一年级:
房间里有15支点燃的蜡烛,风从窗户吹进来,吹灭了3支蜡烛,后来又吹灭了2支,这时主人把窗户关上了,吹灭的蜡烛没有再点燃。房间里最后还有几支蜡烛?
二年级:
烟鬼把烟抽完了,只好抽烟头。他一看烟灰缸里有7个烟头,用3个烟头可卷一支烟,7个烟头他能卷几支烟?
三年级:
巧克力包装有16粒的、17粒的、24粒的、39粒的和40粒的。怎么卖能正好够100粒呢?
四年级:
几个老头去赶集,半路上买了一袋梨。一人1个多3个,一人2个少4个。到底有几个老头?买了几个梨?
五年级:
请在下面式子的□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顺看算式的和与倒看算式的和相等。
16+69+6□+□8+88+89
六年级:
师徒两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12天可以完成。现在徒弟单独做18天,剩下的由师傅单独做8天,正好完成任务。如果由徒弟一人加工这批零件,要用多少天才能完成?
谜语角: 互盼(猜一数学名词)
数学大师: 少林和尚数学家—— 一行
在封建社会里,采用什么历法都是由皇帝颁布的。一个皇帝登基了,总喜欢在历法上“标新立异”,废止旧历法,使用新历法,不这样就好象不是改朝换代。唐明皇登基时废止《麟德历》,使用从印度翻译过来的《九执历》。但《九执历》是印度的东西,与中国的时令节气差异较大,使用起来差错很多,开元九年二月初十午时为“日蚀”,即中国人所说的“天狗吃日”,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唐明皇早早就号令天下备锣备鼓,只等一到日蚀时辰,普天下都有敲锣打鼓,驱赶天狗,保住太阳,一时天下大忙。但河南嵩山少林寺有个和尚却说二月初十不会有日蚀,不必恐慌。消息传到唐明皇耳朵里,唐明皇起了疑心,赶忙召见太史监查问。太史监一口咬定《九执历》上有记载,决无差错。结果到了二月初十这一天,太阳依旧在蓝蓝的天上,压根不见天狗吞日。于是唐明皇决定废止《九执历》,编制新历。那么由谁来编制新历呢?唐明皇想到了嵩山少林寺的那个和尚,传谕把那个和尚请进长安。
那和尚就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高僧一行。一行是他的法名,俗名张遂,683年生于一位功臣之家,原籍在敦煌,后来内迁到魏州昌乐(现河南南乐县)。小张遂自幼就喜欢动脑筋、想问题,喜欢听大人们讲星斗的故事。张遂非常喜欢看书,博览群书使张遂的知识变得非常丰富,他在天文、地学、数学、历法、文学等方面都打下了很扎实的基础。他善于诗赋,会数算,能思善辩,才学超群,不到20岁便名扬长安城了。
一行接受了唐明皇新修历法的诏令后,制订了一个周密的修历计划。根据计划,他要做三件准备工作。一是制造一种更先进的仪器来观测天象,以研究天体星辰运行变化的规律;二是实测子午线的长度,以明确地球到底有多大;三是寻找一种不同于先人的数学方法来进行编制历法的推算。他选择了两个得力的助手,一个叫南宫说,一个叫梁令瓒。梁令瓒是唐代的能工巧匠,一行和他一起动脑筋,造出了两件天文仪器。一件叫黄道游仪,用来观测太阳运行时的其他星体的位置并在仪器上演示出来。另一件叫铜水运浑天仪,它既是用作观察天象的,又是计时报时的天文钟。一行和南宫说组织了大规模的实测子午线活动,所用的仪器是一行亲自设计制造的“复矩”,测得一度子午线的长为351里80步,合现代计量单位为129.22千米。如今用人造卫星测定的子午线一度长为111.2千米。早在1200年前的一行、南宫说测定的数据还是比较接近此数的。从全世界来看,如此大规模地实测子午线还属首创,数据也很准确。
为了编制好一部好的历法,开元十一年,一行和尚独自步行数千里来到天台山,向国清寺的达真禅师学习数学知识。达真很器重一行,他把自己的数学知识统统授给了一行。因为有名师指点,一行对数学的研习更加勤奋。他反复琢磨刘焯的“内插法”,并作了修正,创造了一种新的“内插法”——这是与二次函数不等间距内插近似的计算方法。后来回到京都,一行把不等间距二次内插法用到历法编算上,使他编制的速度快了,质量也高了。
一行带领他的伙伴们夜以继日地花去整整三年时间编修历法。开元十五年秋,新历法编制完毕。为了这部新历,一行呕心沥血,费尽心机。他把实测子午线和天气观察的结果都用到编制中去,继承以前各代历法的优点,冲破旧的传统束缚,比较正确地掌握了地球绕太阳运行时速度变化的规律,并根据太阳每天在黄道上移动的快慢不同,推算出春分、秋分各离冬至88天,离夏至93天,并在新历法中反映了冬至前后日行最快,夏至前后日行最慢的规律。一行给新历法取名《开元大衍之历》
新历修成,一行准备择一吉日把历法稿卷送唐明皇验收。打点行装之时,因劳累过度,一行竟昏厥倒地,自此就一病不起,未过三旬就溘然去世,终年仅45岁。一行逝世的噩耗传到宫内,皇宫上下无不悲哀、痛惜。唐明皇罢朝三天,以示举国志哀。后来,龙泪涟涟的唐明皇又给一行赐号,谥号“大悲禅师”。
益智故事: 上回说到“白骨精”用青蛙和癩蛤蟆当作香米饭和炒面筋给唐僧师徒吃,并用44来影射它的“死月死日”,幸被孙悟空识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师徒几个吃了孙悟空从南山顶上摘的桃子,继续西行。
一天,唐僧师徒来到一座荒凉的城市,只见街头冷落,人烟稀少。几个官员正在市口张贴告示,招聘法师为民求雨。原来,这个地方是天竺国属下的风仙郡。此地三年没下过一滴雨,寸草不生,五谷不长,真可谓草子不生绝五谷,十门九户都啼哭。
孙悟空看了告示后,不屑地说:“这有何难?俺老孙送你一场大雨!”说罢,立即念起咒语,召见东海龙王敖广,提出降雨要求。敖广说:“启奏大圣,我虽能行雨,但需大圣到天宫奏准,玉帝下一道降雨圣旨后,小龙才敢照办。”
悟空一听,一个筋斗来到西天门外,由邱洪济、张道陵、葛仙翁、许旌阳四大天师引到灵霄殿见了玉帝。玉帝问明来意,说:“风仙郡主三年前冒犯了天地,竟敢把斋天的素菜推倒了喂狗。因此我立下规矩,只要他办完三件事,就能下雨。”哪三件事呢?
四位天师带领悟空来到披香殿,只见一座米山约有33米高,一座面粉山约有66米高。米山旁边有一只小鸡在啄米吃;一只金色哈巴狗则在长一舌短一舌地舔面吃。铁架上挂着一把长、宽均约半米的金锁,锁把有指头般粗,锁下面有一盏明灯,灯焰燎着锁。玉帝旨意:等小鸡把米啄尽,狗把面舔光,灯焰燎断锁,风仙郡才能下雨。
悟空听后大吃一惊,脱口而出:“这米何时能吃得完?”天师们笑道:“你这猴头,就知道狂妄。你自己算算看,米山是圆锥形的,高约33米,底面圆半径约为25米。那小鸡一天一夜可吃完37立方厘米。等把米吃完,你说要花多少时间?”
为了救民,悟空岂能坐视不管。于是,他算开了。根据圆锥形体积公式计算:V=∏r2h÷3=3.14×252×33÷3=21587.5(立方米)
每年按照365天计算,小鸡一年可吃掉米365×37=13505立方厘米=0.013505立方米。啄完这座米山需要的年数为:21587.5÷0.013505≈160(万年)。
悟空算完,不禁吐了吐舌头,再也不敢启奏。四大天师笑道:“大圣不必烦恼,若风仙郡主悔过自新,大办善事,那米山、面山顷刻就变小,锁也会立即断开。玉帝只不过存心吓唬他们而已。”
悟空一听开了窍,立即返回,命郡主及众百姓大行善事。郡主及众百姓哪敢不依,个个行善。不久,全郡便展现出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崭新气象。于是,感动了上天,一日之内下足了大雨。东西河道条条满,南北溪湾处处通,禾苗得润,枯木回生。以后,风调雨顺民安乐。
唐僧师徒西行路上行善令人赞,不知一路是否顺利,请看下期益智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