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34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10:3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1课时 连加、连减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形式和素材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与生活相关的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究,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探究、思考、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提高探究活动的实效。据此,本教学设计重点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1.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教学设计借助教材情境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2.采用思考、交流、比较、反馈等方式,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本教学设计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以讨论、比较不同的列式等方法让学生经历新知的获得过程,从而完成知识的构建,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及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是同学们在周末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照片。(课件出示教材27页例1情境图及表格)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28个

34个

22个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什么信息?

(同学们分成三个组帮助农民伯伯,他们收获了很多大南瓜)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的情境图,教师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爱提问题的习惯。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学生独立思考,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预设

生1: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收了多少个大南瓜?

生2: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收了多少个大南瓜?

生3:三个组一共收了多少个大南瓜?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非常好,思考一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你们能解决哪些问题?

(问题1和问题2比较容易解决,可以让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

师:(针对问题3)第三位同学给大家提出了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大家有信心解决问题3吗?请大家认真思考,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生汇报算式:28+34+22,然后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有三个加数的加法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大家先独立计算28+34+22,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算法)

师:这种方法是大家普遍采用的,有没有其他的算法呢?

(学生汇报不同的算法,教师用课件出示不同的算法)

师:比比看,这几种算法有什么区别?哪种方法更简便?

(学生进行算法比较,说出哪种算法更简便及理由)

师:让我们一起来总结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好吗?

(师生共同总结)

3.学习效果检测。

师:连加计算同学们掌握得怎样?让我们来检验一下,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6+25+17=     54+20+16= 


(计算后小组内进行汇报,师指名板演)

设计意图: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2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9-15 22:07:27 | 只看该作者
很实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9-29 19:25:43 | 只看该作者
很实用,对教学有很大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6 10: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