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经验,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已有经验,为学生搭建操作与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在操作、探究的过程中经历学习、交流的全过程,进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1.引导学生带着生活经验走进课堂。 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本设计注重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去学习新知或解决问题。通过让学生汇报课前测量的身高,使学生自觉地带着生活经验走进课堂,自主地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活动去完成学习任务,把生活经验和新知相互融合,相互转化。 2.以活动促进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 本设计创设了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如运用多种方式比较1米的长度,找一找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米的实物,测量多种实物的长度等,变换方式和角度帮助学生加深对米的认识,使学生通过1米的实际表象。 3.注重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使他们在“玩”中轻松、愉快地领会和获取新知,完成了认识米、感受1米的长度和用米测量的教学。学生有了自我操作的机会和空间,动手实践的能力才能逐渐得到培养与提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米尺 绸带 剪刀 胶带 标签纸 学生准备 学生尺 每组一把米尺 标签纸 胶带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 师: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测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师生交流,探究体验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65厘米,你们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高呢?谁能上来指一指?(贴上标签)(请学生指、贴、说) 然后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贴上标签)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 师:为了检验同学们估计的是否一致,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两名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 师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能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呢? (学生交流后得出可以用尺子测量,但是用厘米尺很不方便,需要一把更大的尺子) 设计意图:对于“米”,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本设计先从身高谈起,再让学生大胆地进行估计,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了知识的切入点,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认识米尺,了解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1)认识米尺。 师: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用它来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就容易多了。
(课件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数不同、刻度线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