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1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追求情趣要选择教学设计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1:2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追求情趣要选择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既善于学习他人的智慧和经验,又能够逐步培养自己的个性,不盲从。
  2.体悟“从众”和“好奇”,分清是非与善恶。
  能力
  通过事例分析,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的特点及对人的影响,学会独立
  思考、正确判断、自我控制。
  知识
  1.知道从众心理的含义,了解导致从众心理的因素,认识从众心理的利弊。
  2.正确认识好奇心,懂得好奇心是可贵的,既要珍惜,又要注意把握好方向。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观察社会上的从众现象。
  2.收集关于好奇心的名人名言。
  3.了解有关名人好奇心的小故事。
  [教师准备]
  联系实际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视频材料:
  一天傍晚,一批从汽车上下来的游客,远远看见一个年轻女子正在广场上专注地抬头仰望天空。这群人感到十分好奇,也不禁都抬头搜寻起来,但什么也没看见……路人越来越多,好奇者聚集在一起抬头看着天空。“大家究竟在看什么?”“究竟在看什么?”问来问去,最后问到了那个女子。她羞涩地回答:“不好意思,我在流鼻血。”“原来是这么回事。”大家摇摇头,一哄而散。
  问题探究:视频播放的有趣故事,反映了人们的一种什么心理现象?
  (学生回答略)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不错,这是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人人都有,例如生活中存在的“随大流”“跟风”等现象。有人认为从众是一个贬义词,是一种坏习惯,事实是不是如此呢?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从众心理。
  (设计意图: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认识从众心理
  1.什么是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
  2.从众心理的影响
  [情景再现]
  课件展示材料:
  情景一:晨读课上书声琅琅,平时不怎么爱读英语的小菲受到感染,不自主地跟着念了起来。
  情景二:在斑马线前,人们凑够一撮人就走,完全无视红绿灯。
  情景三:小强发现自己做出的数学题与其他许多同学的答案不一致,不假思索地把自己的答案改了,结果却错了。
  情景四:转学到七年级(1)班的芳芳,看到同学都有整理错题的习惯,也学了起来。
  情景五:校园里,“追星”成为同学们共同的爱好,“追星族”都有自己的偶像。
  情景六:物理学家福尔顿因受从众心理影响,没有向科技界公布自己的测量结果,失去了原本应得的荣誉。
  组织讨论:联系上述情景,谈谈从众心理对我们学习、生活的影响。(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对待从众心理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要辩证地看待,其消极的一面是抑制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无主见和墨守成规;积极的一面即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和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等。
  (设计意图:情景分析,让学生了解从众心理的利弊。)
  3.正确对待从众心理
  [解决困惑]
  课件展示材料:
  七年级学生小宇在周记中写道:“人家在看、在谈,我不看、不谈,显得太傻帽,太老土;人家在买、在玩,我不买,不玩,显得太寒酸,太落伍了。同学们一起看,一起聊,我不关心,不加入,会跟不上时代;同学们在一起,大家说去买,说一起去玩,我不去,也显得太不合群了,所以……”
  心灵对话:联系小宇的周记,结合具体事例谈谈我们如何才能“成为自己”。(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生活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遇事和看待问题,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从而使判断能够正确,并以此决定自己的行动,克服盲目从众心理。凡事都“从众”或都“反从众”是不可取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1:24:29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感悟]
  你要成为你自己
  (课件展示)
  既然要成为一粒种子
  就要萌发出希冀的尖芽
  既然要成为一个音符
  就要奏响属于自己的旋律
  既然成为有生命的灵魂
  就要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归纳总结:只有正确认识和对待从众心理,才能避免它给我们带来不利影响,从而有效地学习别人的智慧和经验,更好地帮助自己成长和进步。
  (设计意图:这两个环节的设计要求学会独立思考、正确判断、自我控制,正确对待从众心理,克服盲从心理。)
  (过渡)有时,从众心理和好奇心是相伴而生的。
  (二)把握好奇心
  1.什么是好奇心
  [好奇的思绪]
  课件展示材料:
  当第一个北京人在茹毛饮血的时代,从地上颤颤地拿起被“天火”烧焦的野味,脑子里出现这样的问号:“这能吃吗?这会是什么味道?”
  当一个人坐在苹果树下乘凉时,一个苹果“啪”地砸在他的头顶,他伸手捡起那个苹果,产生了疑惑:“它为什么落到地上砸在我的头上,而不飞向天空落到月亮上呢?”
  当人们仰望高远的天空时,看着那满天的星斗,那圆圆的月亮,产生了玄妙的幻想:“天上到底有什么?星星是不是也和我们居住的地球一样?月亮上是不是真有广寒宫?嫦娥和玉兔生活得怎样?”
  同学讨论:这些“问号”“疑惑”和“幻想”都是由什么引起的?(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好奇心是指与惊奇情绪相联系的,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探索的心理状态。好奇心是人们对未知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好奇心是一个人有所发现、有所成就的前提,是我们寻求知识的动力。
  2.好奇心的影响
  [问题探究]
  阿基米得在洗澡中悟出了浮力原理,牛顿从苹果落地中看到了万有引力,潘多拉出于好奇打开魔盒导致恶魔充斥世界……我们应如何正确把握好奇心呢?
  畅所欲言: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感悟,合作探究。
  课件展示材料:
  一天,少年何骥到鸡棚捡蛋,突发奇想:鸡蛋一头大一头小,到底是哪头先出母体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他每天一放学就蹲在鸡棚旁观察。据此他写了论文,这一发现居然是文献中还没有记载过的,他因此得到了生物学家的称赞。
  问题研讨:联系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好奇心使人对感兴趣的事物充满探索的欲望,激励人们去接触新事物、研究新问题,是学习、科研不断前进的动力。
  好奇心就像一把钥匙,它可以帮助我们打开世界奥秘的大门,也可能打开潘多拉的魔盒。
  课件展示材料:
  小刚觉得吸毒这事新奇、刺激,在朋友的唆使下,误吸了第一口海洛因。吸毒一口,误入虎口,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吸毒,吸低了学习成绩,吸坏了身体健康,吸干了家中财产,最后跌进了犯罪的深渊。
  问题探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好奇心的新认识。(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不能正确把握好奇心,将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把我们引上歧途。
  3.正确把握好奇心
  好奇心是把“双刃剑”,把握得好,有利于激发我们探究新事物的兴趣,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消除无知,促进成长,造福社会;把握得不好,就会侵犯他人,危害社会,伤害自己。对于好奇心,我们既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探究,发挥其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积极作用,又要克制那些超越道德和法律的好奇心,防止其消极影响。
  (设计意图:以上几个环节的设计,是通过正反两方面事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好奇心的两重性,要正确对待好奇心,懂得好奇心是可贵的,既要珍惜,又要把握好方向。)
  【教学小结】
  学生归纳所学内容,交流收获、感想。
  教师总结:我们人生的旅程风景美不胜收,也有许许多多的诱惑。我们要擦亮眼睛,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克服人云亦云的盲从心理,正确把握好奇心,趋利避害。做一个有主见、不盲从、不猎奇、会选择的中学生,让自己健康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08: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