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14:4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反思
海口市秀英区向群小学    王   婕
这篇课文以酣畅淋漓的笔触介绍了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壮的柳树。这棵柳树虽然是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着顽强精神的、神奇的柳树,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困境和艰难,不能抱怨命运,应该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生存环境抗争。
  初读课文,我就有一种敬畏的心理,敬畏文中的那株柳树,更敬畏作者陈忠实的文笔。这篇课文的语言华丽,篇幅很长,内涵丰富,写作方法鲜明独特。整篇文章掂在手里沉甸甸的,真不知道该从何入手。幸好恰逢浙江特级教师盛新凤到实验小学上这课的示范观摩课,杨教导将这次宝贵的听课机会留给了我,让我有了次与名师接触,向名师学习的机会。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研读了文本,但还是不得其法,听了盛老师的课后却是茅塞顿开。我突然有了种强烈的想要模仿盛老师的方法尝试上这堂课的感觉,有了种爱上语文课的感觉。于是我反复地研究、感悟、学习盛老师的课,越往里走,越钦佩名师对文本的解读、整合、处理能力。整个教学过程盛老师以“撑立”这个融人文内涵和语言魅力于一体的词为“抓手”,撬起了全文这个“宇宙”;以此为线,让散落的语言珍珠得以串联;以此为轴,使全文的语言与情感有了向心力。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的设计、导语的渲染都围绕这个词来展开,最主要的是将“多少、又、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为保全生命所做的艰苦卓绝的努力”等词句调用到“撑立”身边,成为丰厚它的语境,让它在文本语境的烘托下血肉丰满,巍然屹立,让学生在对文本语境的整体把握中生成柳树的高大形象。最终,学生读懂了一个词“撑立”,同时也读懂了一棵树,读懂了一种精神。
  我对盛老师的教学流程未作太大修改就“拿来主义”进行了第一次试上。发现原来名师的课还是可以模仿的,但是我又明显感觉到我模仿的只是名师的教学流程,而名师的教态、语言、课堂生成的处理、深厚的文化底蕴等等是无法模仿的。经过王校长、杨教导、李老师的点拨指导,我又对教案进行了以下调整:
  首先是对“铁锭”一词的理解。其实铁锭这个东西我也没有见过,只是通过查阅资料和向长辈请教对其大致地有所了解,那么如何把这我都不能说透说清的东西介绍给学生呢?我仔细研读课文“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发现课文关键要留给学生的是树干和树枝色泽上的印象,那么我不如直接向学生出示铁锭的图片,让他们直观地感受铁锭的色泽并加上简单介绍不就可以突破这一个知识点了吗?试上下来效果果然不错。
  其次是解决青海高原上柳树为什么会那么“高壮”“坚硬”,叶子颜色为什么是“暗绿”色的问题。第一次试上时,我在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想象柳树生长情况的六、七两个自然段后,一个一个地提问:为什么柳树会那么“高壮”?为什么柳树会那么“坚硬”?为什么柳树叶子的颜色会是“暗绿”色的?发现学生并不容易组织语句来分别地回答这三个问题,因为这三个问题其实是相通的。于是我又将这部分设计合并成了一个问题,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柳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奇怪”之处和它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坚强的毅力是有关的。
  再次是对“撑立”和“伫立”两词的理解。“撑立”指的是柳树在青海高原上生存下来是极其不易的,突出其艰难;而“伫立”侧重在柳树生存下来时间的长久。两个词都是对青海高原这株柳树最好的诠释,它们应该是互补互通的,而并非侧重其中一个的。所以最终我将板书确定为将“撑立”和“伫立”同时写在黑板上。
将教案烂熟于心后我就满怀信心地去谢桥中心小学借班上课了。上完课,我感觉自己是融入教材、融入学生、融入课堂了,能较顺利地引导学生思考感悟,能较巧妙地处理课堂生成,能恰倒好处地评价学生的回答,教学目标能较好完成。可惜的是毕竟我与学生之间在教学交流方法上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所以教学节奏上有时还不够紧凑流畅。谢桥中心小学的老师听完课后也为我作了细致的点评,让我学到了很多,更感受到他们对教学的认真钻研精神,激励我再接再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4 03: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