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教学设计-天山之春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6: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青春舞曲》《咯什的春天》的乐曲的欣赏和分析,使同学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培养同学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通过聆听音乐,模仿节奏,创编动作等教学活动,体验新疆音乐的歌舞性的特点。
(2) 通过聆听音乐,区分胡西塔尔,,手鼓等民族乐器的音乐。
(3) 通过对《青春舞曲》的学习演唱,能试着用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明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新疆民族民间音乐的歌曲性特点,对民族音乐典型节奏的掌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钢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情景导入 :
(1)播放熟悉的新疆舞曲音乐欢迎同学们进入音乐课堂。
师:刚才我欣赏到的是什么民族的音乐?
师: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进新疆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歌舞音乐。
师:你们对新疆有那些了解啊?
(2)播放幻灯新疆风光。
(3)师:我们欣赏了新疆的风景、服装、特产、接下来我们要来聆听新疆的音乐?看看新疆的音乐有什么特点?
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心聆听音乐,体验。
生:在我们中国的西部。服装有头饰。特产新疆葡萄干。
同学观看大屏幕。
同学聆听音乐,对新疆的音乐有初步的感知。
让同学直观感知,对新疆充溢好奇之感。
二、感知新疆音乐。
1. 导入 :
同学们!凭你自身对新疆音乐的了解,你平时听到的歌曲,有哪些音乐是属于新疆的?
师:这节课我们要来听听平时同学们不太听的到的新疆的歌曲〈咯什的春天〉
2. 欣赏新疆音乐〈咯什的春天〉
师:聆听的过程中,你要考虑以下问题:
a. 这首歌曲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b. 同桌互相讨论它使用了那种乐器?
(拉弦、弹拨)
c. 它的伴奏乐器又是什么?
3. 图片展示。热瓦甫并再播放热瓦甫的音乐。
师: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4. 在热瓦甫的音乐中带有手鼓,介绍手鼓。
幻灯图片展示。
三、感知新疆维吾尔族的典型节奏。
1.手鼓(铃鼓)节奏
X. X X X XX X X X
2.引出新疆的典型节奏。
X. X X X XX X X X
3.师:接下来老师给你们配上点音乐,你们来打打看。
播放〈青春舞曲〉的伴奏音乐。
同时导入 歌曲的学习〈青春舞曲〉
四、学习歌曲〈青春舞曲〉
1.作者介绍
西部歌王——王洛宾
2.播放音乐.(加上律动)
3.学习歌曲。同学随琴声自然歌唱。
4.小结
师:我们这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新疆的音乐,通过了这么几首歌曲的欣赏学习,你觉得新疆的歌曲有什么特点?(歌 舞 性)
生:〈掀起了你的盖头来〉
〈阿拉木汗〉
〈我们新疆好地方〉
《半个月亮爬上来》等等。
同学聆听音乐。
回答
生:这首歌曲是用新疆本族的语言唱的。听不懂。
生:弹拨乐器。热瓦甫。
生:手鼓。
音量较小,声音较柔和细腻。
同学聆听教师的手鼓节奏,并进行模仿。
同学双手拍腿练习。
邀请同学扮演。
同学随着青春舞曲的伴奏音乐的低音伴奏节奏型音乐配上新疆的典型节奏。
生:王洛宾
生:聆听,并小声跟唱。
跟琴小声哼唱。(要求同学用适当的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
同学分组讨论。结论:旋律的欢快,流畅, 节奏感很强,节奏鲜明,典型节奏。
让同学在课前收集自身认为是新疆的音乐。培养他们自主性,探究性。
让同学带着问题聆听音乐,深入体验新疆的音乐。
给同学设置一些引导性的或启发性的问题,以便同学做到有目的的聆听音乐。在启发同学积极的体验的状态下,充沛展开想象。
让同学在练习后进行运用,并直接感受在新疆音乐中的新疆典型的节奏的编配。在这里不花多时间,稍稍带过。主要放在第二节课的编配中。
这首〈青春舞曲〉是同学熟知的歌曲。让同学在自身的感受中学习歌曲。不需要老师有过多的示范。
五、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自由分组为这首青春舞曲加上舞蹈动作。(新疆民族的民间音乐风格歌舞性很强,根据以往的经验,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创编舞蹈动作)
播放青春舞曲音乐。
哼唱歌曲走出教室。
充沛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同学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通过自身的感知为歌曲创编节奏。在课后让同学为音乐创编舞蹈,提高同学在课外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4 14: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