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3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老师培训心得 不一样的华师培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22:0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时学校让报名参加培训的时候,都已经听到有同事说华东师大的培训怎么怎么严格,还要完成大量的作业等等。我对次也曾思考过:是否要参加培训呢?如果报名了,在假期里就不会那么的舒服的度过了,如果不去,就失去了这次提升的机会,思考再三,我还是报名,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培训。

     正如之前所听到的,华师的培训跟往年去其它地方的培训很不一样,在课程安排,学习的方式,以及作业的要求上都有很严格,很明确的要求。要想培训合格,必须要下一番功夫才行。比如教授上课的形式上,我们作为学员,不单单只是一味的坐在下面聆听,记录。在课堂上,教授会随时提问,你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并且教授鼓励提问题,这样才会有思考和反思。这样的培训才能够让我们这些青年教师真正的学到一些东西。

    我之前也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去不同地方的培训,很多都没有给学员留作业,有的也只是走个形式罢了,而这次培训,不仅课堂上教授讲的深入,分享的东西很值得学习和思考,同时还在课下时间给我们学员布置了很多的作业:要写博文,要看博文并且要有评论,还有就是要撰写课程纲要。一周的培训结束后,还有后续的作业要写。不仅在学校有紧张的培训学习,回到单位之后还要完成后续的学习任务。

     在这次培训中,我有一些自己的感受:第一就是我对《课标》有了重新的认识,之前我对课标研究的很少,只有在上公开课的时候,才会想到翻看,查阅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是什么,即课标里要求学生学习本节课后达到怎样的标准,平时的课堂里我很少参看课标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之前对于课标的理解太过简单,觉得不过是一些简单易懂的学习要求罢了,没有必要去研究,学生肯定都能够达到。但经过这两个半天的学习,再加上7月6日晚上熬到11点在思考朱伟强教授在课堂上讲解的怎样将一句简单的课标分解,然后变成具体可操作的,能够检测的学习目标,对于在课堂上的教学是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的。那么,具体怎么去操作,我的理解为:首先,要对课程标准进行语句类型的判断,找出课标中所涉及的要素有哪些,确定核心概念;然后,跟据学段的要求将找到的行为动词和核心概念分解为更加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步骤,在添加上行为条件和行为表现的程度;最后,将上面的几个方面进行组合,写出分解后的学习目标。这样写出来的学习目标不再是“假大空”,而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对于我们的实际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内容。

    第二,胡慧闵教授跟我们分享了关于“教师”这个职业是否是专业的问题。说实话,刚开始我的听课心态是:假期我来到这里,讨论教师是不是一门专业这样的问题有什么作用,有什么意义吗?可是经过经过胡教授的分享,我收到了很大的触动,原来有些问题的研究是可以这样思考的。是的,我们身为教师,自己就没有想明白“教师”这个职业是否可以成为一门专业,我们怎么才可以以一种严谨的,高标准的态度来要求自己的工作,我们怎么可以骄傲的说我们是专业的,不可代替的职业。只有明白了自己的职业性,我们在能够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一严格的标准了要求自己的工作,是我们的“教师”更加专业!

    第三,崔允漷教授把教师给学生授课的过程比作导游带着游客进行一次旅游。但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在旅游的体验要比学习的过程有趣的多,怎么才能够让这一部分的学生也能够跟着老师在知识的探索之路上体验到快乐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学生在某门学科上上出现问题,一定是他在这次旅游中没有体验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者没有感受到这次旅游的快乐,导游的讲解对于他来说都是废话。所以,要想让学生能够达成课堂上的学习目标,使我们教师提前预设的教学目标有意义,怎样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在设计基于课程的教学时应该考虑的问题,只有学生感兴趣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才有意义!

    整个华师培训,比我开始想象的要更有有趣,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相信这样的培训让我的感受是不一样,虽累,但我们的内心是充实的,因为我们真正的有所收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22:01:05 | 只看该作者
不一样的华师培训

                            郑州四中      刘金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5 16: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