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0-4-20 16:43:00
|
只看该作者
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应该说早已被人们所认识,爱因斯坦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即是一句至理名言。在基础音乐教育中,把同学的音乐兴趣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就教育现状而言,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同学对音乐的兴趣就成为了同学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甚至是惟一动力,同学没有音乐学习兴趣,音乐课程就有可能成为虚设;就音乐教学而言,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其基础性主要不是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音乐学习兴趣,或者说音乐兴趣是基础中的基础,因为,没有兴趣做基础,包括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内的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就难以完成;就终身教育而言,音乐兴趣是同学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即是同学在人生旅途中不时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自身音乐能力的动力催化剂。学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学习阶段,已经步入终身学习时代的当今同学,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学习内容更为重要。“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更需要把学习兴趣归还给学习者。因此,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小朋友,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便成为音乐学习中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疑惑决,就不能使同学热爱音乐,对音乐发生感情。假如通过九年义务教育连个音乐兴趣都没有在同学心中建立起来,那就不能不说我们的音乐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是失败了。假如我们的音乐课不能使同学喜爱,不能成为发自同学内心的需求,那么任何所谓“音乐学习”对小朋友们来说都没有意义。
基础音乐教育对音乐兴趣培养的关注,必将带来音乐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革新与变化。诸如改革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知识的倾向,加强音乐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同学生活之间的联系;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学习,被动模仿的倾向,倡议同学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多种音乐学习活动;改革教学评价过分偏重知识、强调选拔的倾向,建立既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等等。这种围绕着兴趣培养的音乐教学改革,无疑会展现出一个音乐教学的新天地。让同学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同学时时坚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小朋友们更学会“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课堂便成了同学精神上的家园,音乐将真正走进小朋友们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
九、音乐发明作为课程基本理念,其具体涵义是什么?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的这种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示提供了想像、联想的广阔空间。音乐艺术的创作、扮演、欣赏等各个环节均体现了鲜明的发明意识并随同着独特的发明行为,因此,音乐是发明性最强的艺术之一。音乐艺术的这一特质,使音乐教育在发展小朋友们的发明力方面表示出了极大的优势,这无疑为同学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发明,对于基础音乐教育的价值,已引起包括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在内的众多音乐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越来越成为广大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因此,假如仅仅把音乐发明融在其他音乐教学内容之中,就不可能充沛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育人作用。只有把音乐创作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独立出来加以强调,中小学音乐教学才干够获得最大的教育效益。而且就世界范围而言,音乐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教学法以和音乐教育家,也都十分重视音乐发明教学。在具体的发明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正确处置模仿与发明的关系。中小同学的音乐发明活动经常是从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乐发明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可能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发明学习。
第二,分清即兴发明与创作的异同。即兴发明是指同学根据当时的感受而发生的一种音乐发明行为,是事先不必做准备的临时创作,它往往与即兴扮演联系在一起。而创作或改编乐曲则需要经过准备孕育,在酝酿创意之后再进行的加工塑形,最终成为一部音乐作品。即兴发明与创作是音乐发明教学领域的有机组成局部,在教学中缺一不可,不能偏废。
第三,注意在音乐发明活动中培养同学的内心听觉,启发同学想像自身的发明效果,先描述,再与实际音响对照,如此反复练习,使同学的内心听觉与发明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关注对同学发明力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同学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需要一种发明性的音乐学习。虽然,作为一个学科,音乐某些规律性东西需要向同学传授,但音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质只能靠想像力去再发明。那种保守的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师徒式教学方式同发明性思维的培养南辕北辙、大相径庭。而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则追求一种无权威的学习机制,追求一种自由、和谐、双向交流的教学氛围。要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同学凭借音乐交流审美信息,这里没有智力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那种权威性和强迫性,教学双方完全是一种平等的关系。音乐教师要勇于从保守的角色中跳出来,“教书匠”为“优秀教案师”、“指导者”、“合作伙伴”,为同学的音乐学习发明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音乐课堂上,同学可以说不,强化同学的“问题”意识,允许质疑,鼓励探索,尊重同学对音乐的不同体验与独立考虑。假如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说,那么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则应体现较强的民主意识,要充沛尊重同学的人格,维护同学在音乐学习方面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基础音乐教育是义务教育,无论同学是否具有音乐天赋,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使每一个同学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终生享有音乐乐趣,是基础音乐教育的高尚责任。
十、 如何理解“倡议学科综合”?
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以审美教育为主旨的基础音乐教育,之所以倡议“综合”的理念,根本的要义在于“综合”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面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
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实践证明,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所接受的音乐教育的广度与深度较大地影响着其他素养的提高与音乐能力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必需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需坚持开放的态势,对音乐教育的各种影响因素给予高度重视。从艺术的实质上讲,一切艺术都是心灵的艺术,只是各自所有的感性资料不同而已。不同的艺术形式或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方面在审美意蕴、表示手法等方面原本就有许多相通之处。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各艺术门类本是源于一家的,是高度融合在一起的。与此同时,这种艺术之间或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内容之间所固有的融合趋势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也存在着某种同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通感”这一心理现象,也使得艺术之间或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内容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必要和可能。在另一方面,作为艺术的一个最主要的门类,音乐也同广泛的文化领域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这也使得音乐课程同其他非艺术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可能。如在中小学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数学、体育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可能。此外,只要音乐教学能坚持一种开放的态势,具有较宽的视野,那么,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能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局部。
在音乐课程中贯彻综合原则,可以有以下具体做法:其一,把包括感受与鉴赏、表示、发明、音乐文化等在内的音乐教学的各方面内容充沛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音乐文化知识可以在同学参与的创作、演唱、演奏、欣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结合着讲解;许多音乐欣赏内容可以通过演唱、演奏来加深体验,加深理解;可以结合唱歌与演奏来进行创作教学,并通过唱歌与演奏来展示同学的创作效果。其二,把音乐与包括舞蹈、戏剧、美术等在内的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让同学通过舞蹈、律动来表示音乐。音乐与美术融合即是听觉与视觉的结合,可使同学更形象地理解音乐。其三,把音乐课程与包括语文、历史等在内的与音乐艺术有关的其他非艺术课程适当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音乐与文学关系密切,音乐教学可与语文教学(诗词、戏剧段落等)沟通;音值、节奏等内容可与数学课中的数量概念结合讲解;节奏与自然界现象、与人的生理现象以和人的运动方式有关,教学时可与自然常识课沟通;体育课的广播操、韵律操等与音乐节奏感、旋律感的联系很紧,也能够有效结合;一定的音乐与这种文化发生的民族、地理、环境、历史条件、语言语音特点、生活习俗、文体交流等有着密切联系,故音乐课与历史课、地理课的结合也并非困难。最后,可有意识地把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音乐活动结合起来,把学校音乐教学与社会音乐环境结合起来,如社会音乐生活中的某些机制(广播、电视、艺术团体等)可为音乐教学所用,以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2004-09-20
浏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