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86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一单元 生活——发明艺术的源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6: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单元 生活——发明艺术的源泉
主题构思
本单元选取了几组描写生活场景的艺术作品构成主题内容,旨在使同学以感性方式认识到:艺术作品能反映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惟一源泉,从而启发同学从生活中去寻找艺术,粗浅地了解“艺术源于生活”这一实质特征。这对于“艺术”第一课是十分必要的。
“艺术”究竟是什么?这一答案历来不同。唯物主义的艺术观告诉我们:艺术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发生于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艺术现象,一开始就是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而出现的。正因如此,艺术作品中所表示的内容也只能来源于实际的社会生活。离开了社会生活,艺术也就不存在。然而艺术不是被动地反映生活,而是经过艺术家的头脑的加工制作,并融入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艺术作品比实际生活更典型,更集中。
以上这些艺术的基本特征,在本单元的构建中是以形象生动的艺术品体现出来的,同学通过学习,能在潜意识中对艺术有了基本的认识,而不是通过理论性的说教论述这些观点。本单元在“课”的主题选取和内容的选择上有以下意图:
1.选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与音乐、艺术作品。如第一课《乡韵》中《故乡是北京》与《上海本是好地方》反映了北京与上海的民俗风情,南北呼应,相映成趣,同时也反映了外乡文化,上海地方特色。
2.选取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的艺术作品。如《故乡是北京》的京腔与《上海本是好地方》中的小调说唱,一听就感到非常贴近生活。又如第三课中的《收获》,选取了一组反映丰收的民族舞蹈,风格性很强。
3.选取各时代较经典的作品,尤其是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如歌曲《中国娃》、《一二三四歌》。
4.选取具有综合性艺术文化价值的作品。如大型服饰舞蹈《金舞银饰》,它融音乐、舞蹈、服饰、模特扮演于一体,是比较典型的艺术的综合表示形式,同时具有民族的风格。
第一课 乡 韵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看、演等实践活动,领略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和浓郁乡情,体会到音乐是历史的写照,生活的反映,从而激发同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故乡是北京》、《智斗》等歌曲与戏曲,感受音乐民族气息与地方色彩,准确表达歌曲《中国娃》民谣风格,做到自然、亲切、愉快、明朗,充溢童趣;通过一系列发明性活动,加深对民族音乐在发生、发展、曲韵风格扮演特点等方面的理解。
3.了解戏曲、京剧的形成发展,对戏曲行当、脸谱和角色特点有个初步感性认识。
教学内容与教法建议
一、音乐长廊
(一)欣赏:
1.内容介绍:
《故乡是北京》
创作于1988年,并于1989年元旦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元旦晚会上由女高音歌唱家李谷一首唱。歌曲由著名歌词作家阎肃作词。歌曲运用中国曲艺中的“不说那……”、“只看那……”这类排比句,展现了北京种种具有中国古典特征的景致风貌,表示了故乡人对北京深挚的情感。旋律以京剧曲调为素材,与歌词完美结合,民族风格浓郁,像一杯浓烈的醇酒,沁人心肺。
歌曲分为ABA三局部。头、尾是一个类似京剧中紧拉慢唱的散板段落,自由、豪放,也有点类似引子与尾声的作用。中间局部运用了流水板体的节奏和委婉的拖腔,跌宕起伏、潇洒流畅,如在向人们娓娓诉说,亲切而自然。这首歌词问世后,相继出现了许多用戏曲曲调写的歌曲,俗称“戏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歌开拓了歌曲创作的新途径。
《上海本是好地方》
这是一首用沪语演唱的歌曲。创作于1997年。歌曲旋律采用了上海和江南地区的小山歌、小调等音乐素材,具有典型的江南音乐的风格。在许多乐句中的旋律接近口语化,叙说性较强,类似上海的说唱。
整个歌曲篇幅较长,共有四个局部,中间有两次转调,它像一位音乐导游,罗列了上海的各旅游景点和特色产品。本教材选取了第一局部。
(和歌谱)
2.教学建议:
(1)可用“你去过北京吗?”、“你认为上海有哪些变化?”等问题作导入,让同学认识生活。可以让去过北京的同学谈谈对北京的感受。通过独特北京文化来加深对此曲内涵的理解。
(2)听歌曲后可引导同学仔细听辨歌曲中描绘了什么景色和生活场景?哪些是你所熟悉的?
(3)引导同学听辨歌曲的音乐素材是什么?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素材。词曲的特点如何。
(4)可从《我是中国人》等大家熟悉的京歌或现代京剧导入本课内容。
(5)引导同学从伴奏乐器、节奏节拍和频繁的短过门等特点感受此曲的京韵风格。
(6)带领同学哼唱其中几句好听的旋律,以增强对歌曲的感受。
(二)歌唱:
《中国娃》
1.歌曲分析:
这是一首带有中国民歌风格的通俗歌曲,通称为“民通”歌曲。歌词质朴、直率,真诚地流露了华夏子孙对本民族的保守文化和习俗的热爱。旋律采用了陕北民歌的素材,但有很大的创作成分,有歌演体的风格,其中装饰音、儿化音的运用使歌曲的韵味十分具有乡土气息。
歌曲的主要局部是“主唱”段。头与尾的“童谣”是伴唱,这是流行歌曲的常用手法。主唱局部为展开性的二段体结构,调式是六声徵调式,旋律明朗,流畅。
2.教法建议:
(1)为使同学准确掌握歌曲的地方风格,可放送一下通俗歌曲《黄土高坡》或一些有名的陕北信天游。
(2)尽管歌曲具有“黄土高坡”的粗犷,而且音域较宽,调性较高,但高音局部还是要防止大喊大叫。
(3)歌曲中的倚音、波音、滑音是很具地方色彩的装饰音,尽量要把它表示好。
(4)歌曲的节奏清新明朗,内容很具生活化,故可把歌曲处置成有简单动作和情景的扮演唱,以提高同学的兴趣。
(5)由于调性关系,伴唱局部可由老师弹奏或听录音,同学可不唱。
二、艺术天地
(一)音乐与戏剧:
《智斗》
1.内容介绍:
唱段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剧情:抗战时期,新四军某部在转移时,留下以指导员郭建光为首的18名伤病员,在地下党联络员阿庆嫂的掩护下,隐蔽在芦苇荡中养伤,汉奸部队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魁和顾问长刁德一勾结日本侵略军搜捕新四军,阿庆嫂以“春来茶馆”老板娘身份与他们周旋,进行机智的斗争。郭建光等18名战士伤愈后。在地下党的配合下,一举消灭了敌人。
2.教学建议:
(1)《沙家浜》是现代京剧的典范之作,其唱腔、伴奏等风格与京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可以融会贯通地来体味戏剧音乐的特点。
(2)《智斗》是《沙家浜》中著名的唱段,可让同学先听、看,并有条件可分角色学唱几句。分清行当,体验韵味。
(3)在欣赏了解现代京剧的同时,可拓展欣赏保守京剧。
(二)音乐与舞蹈:
《金舞银饰》
1.内容介绍:
大型服饰舞蹈,由上海歌舞团创作并演出。这是一个十分有创意的舞蹈,编者把中国保守的服装、舞蹈与音乐融为一体,在赴法国演出时共有演员100多名,展示服装1200多套,优美的舞姿、多彩的服装、壮观的布景、绚丽的灯光展示了中国五千年的绚烂文化,美不胜收,折服了以“时装之都”著称的巴黎。全剧分为:序幕——亘古回音;第一章 唐朝——琼宫神韵;第二章 宋朝——市井风情;第三章 戎马生涯;第四章 乐舞升平;第五章 清朝——礼仪华章。
2.教学建议:
(1)《金舞银饰》是一种融合音乐、舞蹈、服饰、舞美等各种艺术与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新型艺术品种,是理解音乐通融性、相关性典型体裁,教学时,不要仅仅将目光停留在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上,而应以一带面,告诉同学综合性艺术的特征。
(2)可让历史知识丰富的同学介绍一下历代文化,以更好地理解服饰文化,让擅长舞蹈的同学学跳影象中的舞姿;让有音乐特长的同学比较一下历代音乐的风格。
(3)可自编自演有简单背景的,融音乐、舞姿与现代服饰于一体的《时装秀》。
三、发明与拓展
题(一)
1.答案
唱段 剧种 剧目 流传地域 旋律特点
1 越剧 《红楼梦》 浙江 优美舒展、诗情画意
2 黄梅戏 《打猪草》 安徽 柔美婉转
2.教学建议:
(1)两段唱段均为著名剧目的戏曲唱段,可收集此类资料给同学看看、听听、唱唱。
(2)组织不同籍贯的同学用“大家唱”的形式娱乐,要求不能定得太高,只求活跃课堂气氛。
(3)与“发明与拓展”中的《智斗》结合起来,点明音乐与戏剧的关系。
(4)可让同学列举一些他们所熟悉与喜爱的戏曲品种(有条件的可哼唱几句),以此加深他们对音乐与戏剧之关系的理解。
题(二)
1.内容介绍:
《枫桥夜泊》
诗意:
月亮西斜,乌鸦哀啼,满天霜花悄悄飘降。江边幽暗的枫树与泛舟上的灯火遥遥相对,一如愁绪满怀的游子,昏昏欲睡。在这夜深人静之际,故苏城外寒山寺敲起的钟声,飘到我这艘来自外乡的小船之中。
说明: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行旅中的孤寂心理和夜泊时的冷落景色。首句从眼中所见、耳中所闻、身上所感三个角度,描绘了夜泊枫桥的感受。次句又将夜卧舟中,被客居异地的孤寂心理所包围的旅人推入反面。细密的景物编排使读者仿佛显身于幽冷寂寞的水乡秋夜中,心头笼罩上了一层凄凉的愁。然而诗人并未觉得语意已尽,又用疏朗的笔调叙写寺院敲响的夜半钟声,那钟声仿佛打破了夜的宁静,但又令人想见钟声过后更加寂静的气氛,而这气氛又使诗人在更寂寞的感受中难以入睡。诗篇意境深远,情味隽永,情思与景物交融无闻,历来被人传诵推崇。
《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6:37:00 | 只看该作者

在阳光绚烂的日子里,西湖水被浮动,银光闪耀,显得分外美好,细雨霏霏时,湖面上烟雾迷茫,山影隐约,又是一种奇丽的景象。想把西湖比作绝世美女西施,那真是最好不过了。因为它不论是秋冬淡雅的装束,还是春夏浓艳的打扮,都是那么恰倒好处,惹人喜爱。
说明:
苏轼是宋代杰出的散文家和诗人。这是一首著名的描写杭州西湖风光的诗。起首两句,诗人用“潋滟”、“空 ”二词简练而准确地概括了西湖盼雨两种天气下的湖光山色,意境优美,令人神往。末两句更以古人心目中完美的西施形象形容西湖的天然之美,使西湖变得生动可爱,风韵迷人。这一比喻,构思奇巧,独具匠心,成为西湖诗中的名句,西湖也因而被称作西子湖,名传天下。
2.教学建议:
(1)如同配乐朗诵,诗歌的意境要与音乐相吻合一样,这里,古诗的意蕴应与戏曲曲调的氛围相投。根据这两首诗的诗意,所选配的戏曲曲调速度宜慢不宜快,节奏宜稀不宜密,旋律宜悠扬不宜激昂,力度宜弱不宜强。
(2)剧种以南方戏曲为好,如浙江的越剧,上海的沪剧,江苏的锡剧等。
(3)因两首古诗均为七言绝句,所选配的戏曲曲调最好是以两乐句或四乐句为一个乐段的结构,最后要有终止感。
题(三)
1.答案:
(1)周信芳:二堂放子
(2)梅兰芳:霸王别姬
(3)梅兰芳:贵妃醉酒
(4)周信芳:
2.教学建议:
(1)可借助于这些剧目音响(演员嗓音与剧情)来识别剧照内容。
(2)大局部同学对保守戏曲了解甚少,故在做这个练习前,老师有必要给同学介绍一些名人名剧,戏曲行当、角色、脸谱和流派演唱、扮演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音响再来识别会大大减低难度。关于戏曲知识方面的书籍,可参阅《中国戏曲音乐》、《京剧唱腔》、《辞海·艺术分册》等。
题(四)
1.答案:
(1)张飞(豹头环眼)戏出《三国演义》。见京剧《瓦口关》。剧中张飞勾画三块瓦脸。其谱里通天纹上的菱形墨块勾画的很大,眼窝造型十分讲究,出现豹头环眼之态,具有勇猛大将的神韵。属夸张性脸谱。(钱金福先生笔意)
(2)关羽(忠勇双全),见京剧《古城会》,故事取材于《三国演义》。关羽揉红脸,再用油黑色勾画眉、眼和其它纹理,突出关羽的卧蚕眉、丹凤眼的关髯公相貌,属寓意性脸谱。(李万春先生笔意)
(3)包拯(白眉横直、月牙向上)白眉平直,逐渐展宽,斜插入鬓,眉心耸起,额头托园月牙,开口向上,此谱线条刚劲,造型犹如“雪山悬月”,生动刻画了人物刚正不阿,执法入山的性格,属寓意性脸谱(侯喜瑞先生笔意)
(4)孙悟空(可趣而不可宗之谱)见京剧《芭蕉扇》,故事取材于《西游记》。红心画作倒挂石榴形,金眼圈勾成佛手,额头画成带叶桃。此谱只供欣赏,属趣味性脸谱。(翁偶虹先生笔意)
2.教学建议:
(1)要讲清每一脸谱的面部特征与角色涵义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同学的形象化记忆。
(2)可在上课前,把脸谱作为一种环境渲染,安排在教室四周,既有趣,又有效。
(3)很多旅游胜地有画脸谱的纪念小品,如饭碗、饭勺等,可收集一些展示出来。
四、音乐小词典
1.内容介绍:
(1)戏剧与戏曲:
戏曲是中国保守的戏剧样式,它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扮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故事属于内容;扮演属于形式。戏剧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与音乐相结合的,如歌剧、舞剧等;另一类是不与音乐相结合的,如话剧。中国的戏曲有个特定的含义,就是在扮演故事的过程中,凡第一人称的表述大都采用韵文体的“曲”(曲子)这种形式为唱词,所以“戏曲”称呼的自身,就体现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但它又不同于歌剧,它在世界剧坛上是独树一帜的,概括地说:戏曲是发生在中国特定时期、扎根于特定民族土壤,具有特定概念的音乐戏剧样式。这三个“特定”大体可将戏剧与戏曲,戏曲于其他音乐戏剧作出概念上的区分。
(2)京剧:
京剧的缘起,一般要追溯到1790年秋为庆祝乾隆八十大寿,徽班“三庆班”的晋京献艺。尔后其他徽班接踵而来。至道光年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合称为“四大徽班”,在北京扎下了根。
徽班进京之初以扮演旦角为主,扮演技巧上吸收昆剧载歌载舞的一套程式,声腔以二黄为主,兼收昆腔、吹腔、四平调、拔子腔等。徽戏的剧本内容丰富,戏词通俗易懂,有齐全的角色,还有一套独特的武打技术,所以在进京之前,它已形成了唱、念、做、打齐全的剧种。进京扎根后更是“色艺最优”。后来又有湖北的王洪贵、余三胜等人进京,带来了已将皮黄结合的汉剧。到了咸丰年间,“和春”徽班解散,“三庆”、“四喜”、“春台”分割由杰出的生角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当班主,他们均以唱工见长。特征是质朴、高亢、气势澎湃。当然他们在腔调语言、扮演上又各有自身的特点。由于他们三人在唱腔上的突出成绩,早期以演旦角为主的徽班变成以演老生戏为主,剧目内容从表示一般社会生活进入表示政治事件,艺术的严肃性大大提高。这种从形式到内容的重大变化说明一个以皮黄为主的新兴剧种已经逐渐形成,其词句比昆剧浅显易懂,又比地方戏雅致讲究,受到各个阶层的人士普遍喜爱。因此程、张、余等人可说是京剧的奠基人,尤其是程长庚,被称为“京剧开山祖师”。随着唱腔流派的竟相争艳,京剧逐渐形成为一个剧目丰富、行当齐全、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号称“国剧”,全国性的大剧种。
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经历了笛子——软弓胡琴——硬弓胡琴既京胡几种。京剧的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称之为皮黄腔。
2.教学建议:
(1)关于京剧的历史、唱腔、行当、文武场、伴奏乐器和锣鼓经等知识的介绍,力求简单、形象,并以听为先导,不要上成理论课。
(2)如能发现同学中有京剧喜好者,可充沛发挥他们的作用,其他同学也可发动他们寻找一些资料进行交流。
(3)充沛利用课本上的剧照、脸谱,必要时可另找其他剧目彩照,有条件的可组织同学观看京剧录象或观摩京剧演出。
(4)知识的介绍可与语文课、历史课的有关知识相联系。
第二课 收 获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看、诵、做、编等实践活动,感受音乐的欢快愉悦的情绪,并发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使命感。
2.通过对《丰收锣鼓》和一组少数民族舞蹈的欣赏,想象与感受农村劳作与丰收时的欢快景象,熟悉少数民族音乐的旋律与节奏特点;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和欢乐的情绪唱好《土风舞》;围绕“丰收”题材,进行一些编、讲、做的创意活动,培养同学的发明力与表示力。
3.了解民族管弦乐队,民族民间舞蹈的音乐知识。
教学内容与教法建议
一、音乐长廊
(一)欣赏:
《丰收锣鼓》
1.内容介绍:
彭修文、蔡惠泉创作于1972年,乐曲借鉴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鼓点和旋法加以变化发展,推陈出新,充沛发挥我国丰富多彩的打击乐器的表示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乐曲由四个局部组成:第一局部,在雄壮嘹亮的引子后,展现了一幅热情欢欣、你追我赶的劳动局面,旋律跳荡,节奏明快,情绪热烈;尤其是最后的锣鼓段,以浙江吹打中音色丰富的十面锣鼓为主奏乐器,情绪更为欢腾高涨。第二局部以吹管乐器富有号召性的音调开始,转入弦乐组和笛子先后演奏一歌唱性旋律,表示了人们内心的喜悦;然后笛子与弹拨乐器以轻快的节奏和跳跃的旋律,抒发了人们在劳动时的欢快心情。第三局部再现了第一局部的旋律后,笛子以明亮的音色和散板旋律,展现出优美如画的田园景色;云锣则以柔和的音色和琶音旋律,犹如阳光下的水库粼波。第四局部是全曲的高潮,表示欢庆丰收的宏伟局面。一开始用潮州大锣鼓的打击乐器,并借鉴其“火炮”点子加以发挥,气势澎湃;在变化再现了第一局部的旋律后,打击乐队又选用京剧锣鼓中擅长表示紧张、急促、激烈局面的“急急风”、“马腿”和苏南吹打中的“螺狮结顶”点子加以发展,构成了第三段锣鼓。乐曲在快速强烈的全奏中结束。(摘自《音乐欣赏手册》)
2.教学建议:
(1)丰收喜庆的情绪不光来自于乐器锣鼓,民乐中经常用到的打击乐鼓点节奏和旋法,同样是营造这一情绪的重要元素。可把这三方面的音响单独放给同学听听,加以细致的体会。
(2)欣赏器乐曲,掌握作品的关键性主题颇为重要。因此,要分情况采取适当措施。重要的主题要唱一唱,甚至背下来;一般主题要摘出来听一听(老师哼唱、弹琴或听录音均可)。
(3)作品段落之间的情绪对比较明显,可用色块或图形记号加以表示,当然也可用简单的表情术语加以表述。
(二)歌唱:
《土风舞》
1.歌曲分析:
歌曲为一段提结构,由三大乐句组成,每乐句具有相同的节奏型,节奏明快,结构规整。速度较快,表示了欢乐、活泼的音乐情绪。
“土风舞”是类似于波兰的南部的“克拉科维亚克”民间舞蹈。音乐节拍为2/4拍,舞蹈轻快有力,富有跳跃的节奏感。以对舞为基础,男女舞伴对面而立。舞蹈中经常插以表示男性气概的大幅度跳跃动作。
2.教学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6:37:00 | 只看该作者

(1)歌曲结构短小,节奏明快,旋律简单,具有外国儿童歌舞的特点,同学在熟练演唱后,可用集体舞的形式来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活跃气氛。
(2)在唱与跳的同时,由于歌曲旋律较简单,还可用小乐器伴奏,使唱、奏、跳达到完美的统一,同时也可以充沛调动同学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
二、艺术天地
(一)音乐与舞蹈:
1.内容介绍:
《农乐舞》:
朝鲜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吉林省朝鲜族地区。形式较自由,人数不限,有的持小手鼓而舞,有的男子头戴“象帽”,帽顶上系一“象尾”(细长纸条),舞时用力甩动头部,从“象尾”绕身体旋转。舞蹈风格健壮活跃,节奏由慢转快,形成高潮。伴奏乐器有小锣、大锣、法鼓、长鼓、喇叭、胡笛等。也有边唱边舞的歌舞形式。
《丰收歌》:
1964年获得第三届全军汇演优秀作品奖和演出奖,1994年“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比中获“经典作品金项奖”。
《摘葡萄》:
《摘葡萄》根据新疆维吾尔族的扮演性舞蹈《手鼓舞》改编。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有着多种形式和特殊风格的舞蹈艺术,大致可分为自娱性舞蹈、风俗性舞蹈与扮演性舞蹈三类。手鼓舞属于扮演性舞蹈,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舞蹈形式,开始流传在南北疆各地民间,后发展成舞蹈节目。扮演多由一女子在手鼓的伴奏下进行独舞,有时与手鼓中对舞。舞蹈的特点是动作敏捷,节奏多变,多用高难度的旋转与腰部技巧。舞蹈《摘葡萄》运用“手鼓舞”的扮演形式,表示了在葡萄丰收的季节,少女摘葡萄、尝葡萄的喜悦心情。维吾尔族舞蹈的主要特点是身体各部位的动作用眼神配合传情达意。从头、肩、腰、臂到脚趾都有动作。昂首、挺胸、直腰是体态的基本特征。通过动、静的结合和大、小动作的对比以和移颈、翻腕等装饰性动作的点缀,形成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风格韵味(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
2.教学建议:
(1)舞蹈是一种形体艺术,所以最好要通过录象、VCD等媒体来进行教学。
(2)以上三部作品都是以农家劳作为题材的,而对于民族舞的欣赏,关键还不在于内容,而在于掌握各民族舞的旋律风格与节奏特点,这里的三部作品的旋律、节奏特点见“发明与拓展”中的题一答案。
(3)从影象中体验音乐与舞蹈是如何在节奏与气氛上丝丝相扣的。
三、发明与拓展
题(一):
1. 答案:
舞 蹈 地 域 风 格 情 绪
盅碗舞长鼓舞黄土黄孔雀舞 蒙古族朝鲜族汉族傣族 骠悍有力飘逸柔美豪放直爽矫健婀娜 热烈欢快优美抒情欢快喜悦柔美含蓄
(1)蒙古《盅碗舞》根据蒙古流传民间舞蹈《盅子舞》创编。舞者双手边碰击盅子边舞,双脚一前一后踏动,形成“手在舞腰在扭、眼跟手、脚步稳”的典雅优美的舞姿。
(2)汉族舞蹈《黄土黄》根据陕北秧歌创编,舞姿潇洒、大方、活泼,风格健壮、有力,节奏自由豪放,音乐富有高原音调特色。生活气息浓郁,陕北秧歌是中国舞蹈的重要组成局部。
2.教学建议:
(1)从图片上区分舞种,主要从服饰与造型上去考虑。为减轻练习的难度,最好结合音响或影象来加以区分,这样,音乐与动作也可以作为参考对象。
(2)让擅长舞蹈的同学跳一段或做几个民族舞的动作造型。
题(二):
1.答案不定
2.教学建议:
(1)根据音乐的实践性特点,可有唱、有奏、有讲、有跳、有画、有做(工艺品),也可将它们结合起来进行创编,如配乐、朗诵、背景(指画)演奏、歌伴舞、舞伴歌、小品、情景剧等。
(2)让全班同学享受与点评这些效果。
题(三):
1.答案不定
2.教学建议:
(1)在朗诵所收集的文学作品的同时,最好配上风格一致的音乐,甚至可参照电视里的“电视小说”、“电视散文”以和“诗与画”之类的节目,自身拍摄或选配合适的镜头与画面。
(2)根据音乐非语义性的特点,所选文学作品应以抒情类而不是叙事类为主。
题(四):
1.参考答案:
自制乐器与发声体可有以下一些内容——灌满沙子的易拉罐/被串成排箫式的吃空的口服液瓶/双层对折的沙皮/锅碗瓢盆/串成一圆串的汽水瓶盖/吹胖的气球或塑料袋(击破声)/绷紧的橡皮筋/(手击)课桌椅……
2.教学建议:
根据题目意思,可有两种构思,一种首尾两段A较热烈,中段B较抒怀平稳;另一种首尾平稳,中段热烈。热烈时“乐器”敲击(或摇摆)得紧密、有力、快速;平稳时,乐器则奏得稀疏、轻柔、慢速,并且音色清脆。
四、音乐小辞典
1.内容介绍:
(1)民族管弦乐:
又称民族器乐曲。我国民族乐器随同着民族音乐的发展而发展,反过来也为民族器乐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古代民族乐器随同着民族音乐的发展而发展,反过来也为民族器乐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古代民族器乐常和歌、舞相结合,并为礼仪或风俗活动服务,因此,合奏形式比较盛行。古代的器乐独奏、合奏活动在民间很繁荣,尤其是宋代以后,“小乐器”的发展形成许多保守的固定形式,如各类鼓吹、吹打、丝竹乐等。20世纪以后,借鉴了欧洲音乐的创编手法和乐器制造经验,为民族器乐的发展发明了有利的条件。许多大城市如上海、南京、广州、北京等地相继成立了民乐演奏团体,改编、演奏民族管弦乐曲。1949年以后,民族管弦乐发展更为迅速,许多大型演奏团体相继成立,各地音乐院校也成立了民族器乐、演奏和作曲专业,社会上民族器乐活动也很活跃,这一切都促进了民族器乐活动的空前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国内外都有影响的演奏家、作曲家、指挥家,以和运用新的技法创作的乐曲。
少数民族乐器也很丰富,早在汉、唐时代经由西域、匈奴、高丽以和印度传入我国的乐器和乐曲,就丰富了当时汉民族的音乐。长期以来,除保存了各自的特点,还不时得到进步和发展。我国民族乐器按发音机制分为:弦鸣乐器(二胡、古琴、扬琴、马头琴等)、气鸣乐器(笛、箫、巴乌、笙、唢呐等)、体鸣乐器(钟、锣、铙等)和膜鸣乐器(鼓类)。也可以按演奏方法分为:吹管乐器(笛、箫、笙、唢呐、管子、巴乌、海笛等)、拉弦乐器(二胡、京胡、板胡、四胡、坠胡、马头琴、牛腿琴(侗)、科布孜(哈萨克)等)、弹弦乐器(琵琶、古琴、筝、阮、扬琴、伽倻琴(朝鲜)、扎木聂(藏)、热瓦甫(维吾尔)等)、打击乐器:掌鼓、大鼓、书鼓、铜鼓、象脚鼓(傣)、锣、八音鼓、写锣、钹、铙、镲、碰铃、拍板、木鱼等。
根据乐队组合方式,保守合奏分为五类:
分类乐种乐器组合特点: 吹打乐 西安鼓乐、潮州鼓乐、苏南中鼓、苏南吹打乐 管(弦)乐器、打击乐乐曲中常有由打击乐单独演奏的段落。风格粗犷、刚劲、热闹
鼓吹乐:冀中管乐、山东鼓吹、山西八大套、辽南鼓吹等 唢呐、笛子为主奏乐器,配合其他弦乐器和打击乐器 打击乐主要担任伴奏和间奏,风格有端庄典雅的,但大都是速度轻快、活泼热烈
锣鼓乐:四川闹年锣鼓、闽台锣鼓、板头锣鼓、舞蹈锣鼓、天津法鼓、晋中锣鼓等 全部使用打击乐演奏 风格大都欢快热烈,也有偏重抒情细腻
弦索乐 弦索十三套、中州古乐、广东客家汉乐等 全部用弦乐器演奏的小合奏形式,一般只用少数几件有地方特点的乐器演奏 风格典雅、细腻
丝竹乐 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二人台、牌子曲、福建南曲、潮州弦乐、河南曲子板头曲、白纱细月等 以一两件弦乐器和竹管乐器为核心的器乐合奏,有时加入轻型打击乐器,如板鼓、木鱼等 风格柔和细腻,多在室内演奏
民族器乐曲的旋律展开,曲式结构有着自身的特点,它与民族声乐曲,尤其是戏曲和说唱有着深远的关系,在展开手法、板式变化、装饰音的使用(润腔),在因不同的语音形成的风格韵味上都有相似或相同之处,有的乐曲甚至直接来源于戏曲曲牌或唱腔。
民族乐曲音乐的展开手法主要有“变奏”、“展衍”两种。
(2)民间歌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6:37:00 | 只看该作者

与专业歌舞相对而言,概括在民间形成并流行于民间的各种歌舞艺术。大多载歌载舞,诗歌、音乐、舞蹈三者紧密结合。我国各民族的民间歌舞丰富多彩,体裁形式、音乐风格各不相同。汉族的主要有秧歌、花灯、采茶、花鼓等。有的小型歌舞,如采莲船、竹马灯、霸王鞭、小车等,常是秧歌等歌舞的组成局部。此外有风俗性的歌舞,如唱春牛、伴嫁舞等;宗教性的歌舞,如师公舞、单鼓(太平鼓)等。各兄弟民族的主要有: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赛乃姆等;藏族的囊玛、堆谢、锅庄等;蒙古族的安代舞;瑶族的长鼓舞;朝鲜族的农乐舞;高山族的杵舞等。民间歌舞密切联系人民的生活,表示劳动生产,如采茶舞,反映了开荒、锄地、播种、摘茶、炒茶等过程。牧区的歌舞表示了狩猎、放牧、挤奶等劳动生活。也有的反映社会生活,如《凤阳花鼓》等。更多的是反映人民的爱情生活,人民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民间还有许多没有歌唱而纯用乐器伴奏、舞蹈,如汉族的狮子舞、龙灯舞,苗族、侗族的芦笙舞,傣族的象脚鼓舞,景颇族的刀舞等。这些舞蹈虽然没有较高情节,但都具有健美、轻快、活泼和富有特色的舞姿和音乐,反映了人民生活的情绪。歌舞音乐源自民歌,根据舞蹈艺术的规律,发生了新的结构特点,常见的是加引子和过门,以作为舞蹈的准备,或扮演动作的伴奏。伴奏乐器有的以丝竹乐为主,有的以打击乐为主,有的甚至全部采用打击乐器,音乐富于舞蹈性,且具有刚健明快、热烈红火的特点。也有一些具有优美抒情的气质。扮演人数一般为一男一女,也有单人的,也有多至五、六十人的集体歌舞。
2.教法建议:
(1)无论是器乐还是歌舞介绍,理论上力求精简,而且要结合音响,尤其是歌舞,一定要有影象资料,加深同学的感性体验。器乐也要进行直观教学,尤其是乐器、乐队演出队形,最好能看到实物,听到音响,至少也应看到挂图,这里,根据教材所列乐器,给出《丰收锣鼓》的乐队编制——
管乐器类:梆笛、曲笛、中音笙、唢呐、中音唢呐。
弹拨乐器类:扬琴、琵琶、中阮、三弦、大阮。
打击乐器类:水镲、顶钹、大锣、风锣、十面锣、排锣、云锣、定音鼓、抗锣、大镲、片镲、大斗锣、小斗锣、大鼓、高音大锣、马锣、梆子。
弓弦乐器类:板胡、高胡、二胡、中胡、大提琴、低音提琴。
第三课 行 进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看、奏、编等活动,领略由规整节拍、结构和均匀节奏带来的音乐的形式美、力量美,从而鼓舞斗志,振作精神,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学习与生活。
2.通过《军队进行曲》、《闪闪的红星》等乐曲感受进行曲体裁那威武雄壮、铿锵有力的情绪特征;以豪迈英武的精神状态演唱《一二三四歌》;通过吹奏、欣赏等实践活动,从速度、力度,尤其是节奏上加深对进行曲的理解。
教学内容与教学建议
一、音乐长廊
(一)欣赏:
《军队进行曲》
1.内容介绍: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作于1818年前后。四手联弹钢琴曲。后被改编为钢琴独奏、管弦乐合奏等。乐曲采用D大调,迅速的快板,2/4拍,一开始奏出一六小节号角性的引子,高亢嘹亮。接着乐曲全奏出进行曲,主题。在后半拍开始的富于跳跃感的伴奏音 烘托下,曲调轻快活泼,充溢诙谐欢快的色彩。这一主题在不同的调性上变化重复之后转为G大调,进入中间部,显示出歌唱性的中间部主题A,由单主题的单三部或构成的中间部的主题B,转入同名小调,这是舒伯特作品中常见的作法,它使这一主题由于调式色彩的变换而更加诙谐。
有一改编曲使中间部变得更加柔和流畅。一方面表示在演奏主旋律时多加了一些装饰音,另一方面表示在把伴奏织体,改变得毫无进行曲特点而更加突出了“家庭音乐”的特点。
中间部之后,乐曲依照进行曲常用曲式的惯例在再现开头“号角性引子”和乐曲第一局部主题后结束。
2.教学建议:
(1)进行曲的主题旋律清晰刚强,节奏鲜明匀称,可启发同学标一些操作性活动,如用少先队鼓号队的局部乐器或打击乐配合主旋律的进行;用踏步或队列进行来表示乐曲。
(2)参考教材上的插图,搞一些情景扮演。
(3)音与画配对的练习,可通过两种途径来完成:由乐生画与由画生乐。
(二)歌唱:
《一二三四歌》
1.歌曲分析:
是近年来创作的一首比较优秀的,具有进行曲风格的部队歌曲。歌曲为大调式。原1=C,旋律采用民族调式中的五声音阶,徵调式,使歌曲具有中国的民族风格。歌曲结构是不带再现的两段体。第二乐段有较大的扩充。歌曲第一乐段使用较多的八分和点。使旋律刚健有力并有行进感。第二乐段节奏变化,密集后又突然放宽,使旋律富于变化,并音高上扬,显得高亢豪放。在扩充局部加上许多不同节奏的“一二三四”口令词,使歌曲情绪丰满,富有军人的刚强气质,最后以口令作为结束,生动刻划了当代人民子弟兵乐观、豪放的高尚品质。
臧云飞(1932—— )作曲家。山西人。1969年入伍,1979年起在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从事音乐创作。代表作有歌曲《当兵的人》、《珠穆朗玛》等。
2.教学建议:
(1)歌曲的节奏感很强,又有很多衬词,既严肃又活泼,很适合学校团队、班队和体育活动的北京烘托与节律伴奏。
(2)为突出歌曲的英武豪迈,可用打击乐来加强歌曲的节奏感。
(3)合唱局部,除了用掌声伴唱外,还可用跺脚、拍桌、击手等方法来丰富伴奏效果,提高同学的兴趣。
(4)让同学聆听范唱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
(5)可以说唱形式按节奏朗读歌词,增强趣味性。
(6)许多的“一二三四”可作为节奏视奏练习。
(7)可用乐器、打击乐,编成器乐合奏。
(8)可随音乐编排队伍歌曲扮演。
(9)可根据同学实际演唱水平移调。
二、艺术天地
(一)音乐与戏剧:
《大进行曲》
1.内容介绍:
一名《阿依达进行曲》。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作于1871年。管弦乐曲。为所作的四幕歌剧《阿依达》中的选曲。同年12月24日在开罗剧场首次演出。歌剧剧情为:埃塞俄比亚公主阿依达被埃和人俘虏后,隐瞒身份,在埃和公主安娜丽丝宫中为奴。安娜丽丝倾心青年侍卫长拉达梅斯,而拉达梅斯暗中与阿依达相爱。埃塞俄比亚王阿莫纳斯曼为救阿依达,发兵进攻埃和,拉达梅斯受命率军迎战,俘阿莫那斯罗后凯旋而归。埃和王将阿莫那斯罗扣为人质。阿莫那斯罗暗中呵斥阿依达与敌国将领相爱,并命阿依达向拉达梅斯刺探军事机密,以利再战。拉达梅斯与阿依达幽会时果于无意中泄露机密,恰为安娜丽丝听到,安娜丽丝指控拉达梅斯叛国。阿莫纳斯罗与阿依达出逃后,拉达梅斯被判处活埋。墓穴封闭后,拉达梅斯突然发现阿依达已在墓穴等候,于是两人一起殉难。
本曲为歌剧第二幕第二场,拉达梅斯凯旋归来,庆祝局面中所奏。并以单活塞、直筒、降B小调的特制小号(阿依达小号)担任主奏。乐曲一开始用“阿依达小号”奏出威武雄壮、高亢嘹亮的号角性音调的进行曲主题,表示了凯旋而归的士兵英武洒脱的姿态。这一主题反复一遍后,出现另一段号角性音调,这一主题的情绪热烈而欢快。随后,乐曲在明快、进行曲节奏的烘托下,再现了开头局部凯旋主题,并在新的调性上再次反复。最后乐曲回到原调,在热烈而雄壮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2.教法建议:
(1)与《军队进行曲》相比,《大进行曲》更沉稳庄严、气势恢宏,这可以从速度(较慢)、节拍(稳重的4/4拍)、亮丽的乐器(小号)和大器的剧情几方面加以体会。
(2)谱例是作品的主要旋律片段,可用嘹亮的口风琴吹奏加以熟记。有条件的可将旋律作上小三度转调,这样更可感觉出《大进行曲》的气势。
(二)音乐与舞蹈:
《闪闪的红星》
1.内容介绍:
由上海歌舞团于2000年创作并演出。舞剧题材取自李心田的同名小说。该剧在第二届中国“荷花杯”舞剧竞赛中获金奖,最佳编导奖、优秀扮演奖等六个奖项,并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第十届“文华奖”,第五届上海文学艺术优秀效果奖等。小冬子的扮演者黄豆豆是曾多次在国内外舞蹈竞赛中获奖的青年舞蹈家。剧中的音乐主题之一“红星歌”采用了同名电影的主题歌,这是一首具有进行曲风格的少儿歌曲。
2.教法建议:
(1)由于舞蹈的语汇同学不一定都懂,会造成对舞剧情节理解上的不完整,故在欣赏舞剧《闪闪的红星》之前,可先布置时间让同学看看电影《闪闪的红星》,若时间有限,则老师用语言简述一下剧情和角色。
(2)欣赏中,不只要特别注意音乐与舞蹈的丝丝相扣,还要感受心理、渲染故事情节。一句话,舞剧是综合的艺术,音乐与舞蹈是密切相关的。
三、发明与拓展
题(一)
1.内容不定
2.教学建议:
(1)无论配两个声部还是三个声部,音乐前后两个乐段(特别是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的节奏型最好与前有所对比。这样,既较好地表达了乐意,也让同学在节奏练习上得到更多锻炼。
(2)作品原本有个力度渐弱的尾声,以表示队伍由近而远的动态,这里可把最后乐句或乐汇作补充性的延伸,并逐渐减轻音量,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题(二)
1.答案:随音乐而定
2.教学建议:
(1)同样是进行曲,但类别不一样,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
进行曲 速 度 情 绪
拉德茨基进行曲 快板 激昂的
运动员进行曲 中速 朝气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6:37:00 | 只看该作者

婚礼进行曲 活跃的中板 庄严的
解放军进行曲 中速 雄壮的
题(三)
1.内容不定
2.教学建议:
(1)将四首进行曲的谱子与感情术语、速度术语一一罗列出来,让同学选择。
(2)创编宜选一个乐段,不宜太长。
(3)告诉同学一些简单的填词技巧,如一字多音与一音多字的搭配,语音重音与音乐强拍的对位等等。
四、音乐小辞典
进行曲: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乐曲。多为管乐合奏曲,也有管弦乐、钢琴和其他乐器演奏的器乐曲和齐唱或合唱的声乐曲等。常以偶数拍作周期性反复,典型的结构模式为复三部曲式,和有简短的序奏,其三声部中段常用下属调。按内容可分为军队进行曲、凯旋进行曲、典礼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等。为行进伴奏的军队进行曲一般为二拍(2/4、2/2或6/8拍),大调式,速度稍快。加冕典礼进行曲、凯旋进行曲常用四拍子(4/4、12/8拍等),速度从容。葬礼进行曲常用4/4拍,小调式,速度中庸。被采用为国歌的进行曲有中国的《义勇军进行曲》和法国的《马赛曲》等。一种供家庭娱乐用的进行曲有时也被成为军队进行曲,如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
第二单元 自然——孕育艺术的乳汁
主题构思
在宋代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一词中写着:“万象为宾客”(见第六课),说明“自然界的各种物象都是艺术家观察、考虑的对象,它们能触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法国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把大自然当成真正的老师。有一次,一个年轻的画家向莫奈求教。莫奈指着天空、树木和水面对他说:‘你的老师在那里,向它们请教,听听它们的倾诉吧!’”(参阅《艺苑趣谈录》P68)现代舞的开创人、杰出的美国女舞蹈家邓肯说过:“我的灵感可以从树木、云彩、海浪以和介于热情与山岚之间和恬静与微风之间的共感得到。”以上事例都说明:自然美赋予艺术家以创作的灵感。
本单元则选取了几组以描写自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构成课题,如辉煌的太阳、宽阔的大海、迷蒙的月光等,旨在使同学感性地知道,音乐、艺术如何表示自然的美体验到艺术的美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广袤的大自然处处蕴藏着美的韵律,湖光云影,山姿水色,月貌花颜,历来是艺术家着意描绘的对象,大自然是孕育艺术的乳汁。
本单元选材与组材有以下意图:
1.考虑音乐作品的丰富和生动形象。在音乐中有许多作品描写太阳、大海和月亮,这些作品都十分优秀,广为流传,十分经典,描绘性也比较强,这样的作品易被同学接受。如《大峡谷组曲》中的《日出》、德彪西的《大海》。
2.考虑到这些自然景观非常美,能与艺术作品完美地统一,因此就以这些作品为主题,以引起同学学习的兴趣。
3.尽可能选取音乐与其它类艺术相关的作品,以体现各门艺术的结合,并让同学认识到艺术门类是相通的。如第五课中《平静的海洋与幸福的航程序曲》是门德尔松根据歌德的诗创作的音乐,《春江花月夜》是根据音乐创作的舞蹈、《秋湖月夜》是根据宋词创作的笛曲等。
4.在原课题上进行题意上的拓展,让同学初步认识到自然与情感的融合。如《东方红》、《我的太阳》、都借用《日出》,寓意着朝气,蓬勃歌颂光明的事物,写景不是机械的,呆板的,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其寓意是深刻的。
第四课 日 出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看、奏、弹的实践活动,体验音乐语言美、作品的内涵美,由身心的愉悦发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2.通过《日出》的欣赏,感受各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变化发展,想象音乐中所描绘的盎然生机,并熟记主要旋律,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和充溢生机的情绪唱好《天上的太阳,你早》,通过将音乐与姐妹艺术的比较,进一步了解音乐表示特征。
3.了解组曲、管弦乐队、音乐舞蹈史诗的知识和格罗菲其人。
教学内容与教法建议
一、音乐长廊
(一)欣赏:
《日出》
1.内容介绍:选自美国作曲家格罗菲的管弦乐组曲《大峡谷》第一局部。大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高原的科罗拉多峡谷带。全长约350公里,深600—1800米,宽8—25公里,河谷谷底水面线宽度小于1公里,两侧谷壁呈阶梯状。其中最深的一段(长约170公里),1919年为国家公园。大峡谷景观宏伟雄壮,气势澎湃。
全曲由5个局部组成,每局部都有文字标题,分别组成5幅各具风格的音画,它们是:日出、如画的沙漠、在小径上、日落、暴风雨。
第一局部的“日出”,一开始定音鼓轻柔微弱,滚奏象征着黎明前混沌的夜色和微露的晨曦。随后渐渐增强的鼓声和徐徐流动的乐声,表示了由暗转明的天色变化。这时,响起了尖锐的短笛声,如同婉转的鸟鸣,使人联想到大峡谷在晨曦 下苏醒了。鸟鸣声的音调是这一局部最重要的动机,它逐渐发展贯穿前后。接着英国管奏出由这一鸟鸣动机发展而成的主题音调,组成了一个温和亲切的晨曲。随着鼓声的增强,晨钟声、水车声和鸟鸣声交织在一起。尔后,各种变化发展的曲调,描绘了断壁岩层上五光十色的绚烂色彩。最后,出来鼓声和乐队全奏的强音,象征冉冉上升的太阳蓬勃而出。阳光绚烂的大峡谷以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2.教学建议:
(1)因为是描写大自然变化无常的景色,音乐的和声语汇与感情色彩很丰富,因此,同学在表达自身感受的时候也可运用多种手段,如在钢琴上用大、小、增、减和弦的色彩加以表达;用绘画加以表达;用美术视觉的色彩加以表达;用图形记号加以表达,当然,也可用优美如画的语言或各种佳作加以表达。
(2)要让同学学会从冗长与凌乱的音响中挑出主旋律,这是听大部交响乐的关键(以后的几部大作都是如此)。方法之一是寻找突出于其他声部的乐器音色;方法之二是寻找具有歌唱性的旋律。找到的主旋律要加以熟记。
(3)描写风景的音乐作品,最好能收集到风光片来辅助教学。
(4)可发动一些摄影喜好者拍摄一些日出的照片作为音乐欣赏的背景。
(二)歌唱:
《天上的太阳,你早》
1.歌曲分析:
这是一首朝气蓬勃的少儿创作歌曲。C大调,4/4拍,大调式。其结构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第一乐段完整地呈示了歌曲主要的主题素材,每一个乐汇与乐句的节奏型比较统一,和点与八分休止符的多次出现,使音乐形象活泼而富有朝气,第一乐段结束在较高的主音上,使音乐色调明朗。然后第二乐段和弦色彩变得稍暗一些,使音乐发生对比,并用衬词演唱,显得轻松而亲切,最后回归主题,再现第一乐段第3乐句,并用“你早”结束,点明了主题。整首乐曲旋律十分流畅。歌词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有趣、富有诗意。
2.教学建议:
(1)歌曲的景色优美,情感真切,可谓情景交融,演唱时可打出一些气氛相似的画面,更好地协助同学理解歌曲内涵。也可作一些环境演唱。
(2)在歌曲处置上特别注意跳跃与连贯的对比,以突出歌曲的勃勃生机。
(3)歌曲音域不宽,调性不多,要防止不用气息控制唱此曲。
(4)第二声部的演唱如有困难,可用小乐器先将和声吹奏熟练,再进行合唱。
二、艺术天地
(一)音乐与舞蹈:
《东方红》
1.内容介绍:
1964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在周恩来倡议下创作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作品。它以音乐、舞蹈、诗歌、舞台美术为艺术手段,把各个历史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舞蹈和新创作的音乐、舞蹈贯穿起来,艺术地再现了中国自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期内的历史场景,是一部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作品。
类似的扮演形式古而有之,如周代的《大武》、唐代的《秦王破乐阵》等。
2.教学建议:
(1)本课的舞蹈史诗是一种与前面的服饰舞、舞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体裁,庞大的音乐、舞蹈、诗歌、美术、历史的综合是史诗的一个特点。故最好是通过看(影象)而不是通过听来了解感受这一体裁。
(2)史诗中的一些著名歌曲都是流传了几十年的老歌,有的已经通过改编被大家老歌新唱了。很多同学都听过或在班队活动中演唱过这些歌曲。
(3)可结合历史课上的内容,由同学介绍一下各阶段中国革命史。
三、发明与拓展
题(一)
1.内容介绍: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这样两行练习:“是什么光从那边窗户透出来?那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卡普鲁的歌词就用了这样的立意,把爱人的笑容比喻为“我的太阳”,又以赞美太阳来表达真挚的爱情。卡普阿所借歌曲的前半局部,以富于歌唱性的中音区曲调,赞美着绚烂的阳光和蓝色的星空,令人精神爽朗。后半局部以高音区豪放热情,倾诉着对心爱人的感情,其中在“啊太阳,我的太阳”一句出现的和声大调的降六级音,更使音乐的色彩一新,深情感人。《我的太阳》最初传于那坡里民歌,演出后既流传开来。
2.教学建议:
(1)首先要告诉同学,这里的“太阳”是有寓意的,比喻为爱人。不要将它等同于自然风光。
(2)第二乐段的降六级音可以先跟琴唱热,再完整学唱。
(3)此曲有无数种演绎版本,也被改编成声乐、器乐等多种形式,无妨让同学听听看看,演唱演奏者是如何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的。
(4)学唱时,前半局部要抒情些,后半局部豪放些,视唱与音准能力较差,可用来欣赏。
题(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6:38:00 | 只看该作者

1.内容介绍:
此曲为当年陕甘宁边区新民歌的代表作。词作者李有源是葭县有名的“伞头”(秧歌领唱、领舞者)。他用《骑白马》调编了几段新词,歌唱新生活,歌颂党和革命领袖。1943年带领移民队去延安开荒。这首歌随着移民队到处传达,深得群众欢迎。后延安文艺工作者将它整理为三段歌词,改名《东方红》,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从此传遍全国。作曲家李焕之曾将它改编为大型歌舞《东方红》序幕交响合唱。
2.教学建议:
(1)受乐器调性的限制,原调F大调可适当移高或移低。
(2)所配和弦,注意民族性,不要滥用大小调和弦,可用固定低音伴奏,所选伴奏音型要疏密得当。有困难的同学用打击乐器敲出节奏即可。
(3)可让同学先听听陕北民歌《东方红》或其他版本的此曲,感受一下此曲旋律的光彩照人,并把这种感受转移到乐器吹奏上。
题(三)
1.内容介绍: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作于1888年。管弦乐组曲。根据1875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诗剧《培尔·金特》所作配乐选编而成。每部包括四首乐曲,是教材所选的《早晨》,选自戏剧第四幕启幕后,展现摩纳哥海岸早晨场景的前奏曲。先由长笛在小快板速度上轻轻奏出早晨的主题。这一除装饰音外基本上由五声音阶组成旋律,带有很新的牧歌风味,体现了恬静温馨的田园诗般的意境。这一主题由双簧管延续后,由长笛在移高小三度的调上进行反复。随后,在宁静的气氛中渐渐收束。
2.答案:
(1)从总体上感觉《晨曲》的旋律比较含蓄秀丽,《日出》的风格比较豁达豪放。和声风格不同。
(2)音乐与美术在感受方式与表示方式上的不同:
a.作为声音艺术,音乐也可以表示具体形象,从唯物主义角度讲,音乐不是空洞的纯艺术,它和文字、美术一样,能将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
b. 由于音乐所使用的物质资料是笼统的声音,所以它所塑造的形象不如文字、美术那么直观。听众需要有更丰富的想象与更创意的思维去体会它。
c.由于音乐是随时间而流动的,所以它又能使形象表示得比其它艺术更生动活泼。
d.由于音乐是声音直接作用于听觉器官的,它能直接激起人的体验而使音乐成为比其它艺术更抒情的情感艺术。
3.教学建议:
(1)《晨景》与《日出》的风格对比,可从乐器音色、调式调性、和声色彩等主要音乐要素上去考虑。
(2)在进行音乐与美术的对比时,立足点应站在音乐角度,不要长篇累牍地叙述美术的特征,但可以简单地与文学比较一下,因为它们同属于艺术领域。
四、音乐小辞典
1.组曲
若干短曲连为一体的管弦乐曲或钢琴曲。其中各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组曲有古典,近代之分。古典组曲又称为“舞乐组曲”,兴起于十七与十八世纪之间,是采用同一调子的各种舞曲连接而成,但在速度、节拍等方面互相形成对比,如巴赫的古钢琴组曲。近代组曲又称“情节组曲”,兴起于十八世纪,从歌剧、舞剧、戏剧音乐或电影音乐中选若干乐器辑成,有的根据特定的标题内容或民族音乐素材写成,如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德沃夏克的《捷克组曲》等。
2.管弦乐队:
通常由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等等不同乐器组合而成。有时因创作意图和演出条件的不同,可对乐队编制作适当的调整,或加用钢琴、竖琴、钢片琴等。我国的管弦乐队为增强作品的民族风格或地方色彩而加入一些民族乐器亦属常见海顿确立了管弦乐队编制(和主调音乐的样式);莫扎特则进一步加以肯定,发挥了木管乐器独特的表示力;贝多芬以交响性、戏剧性手法协作管弦乐序曲,给奏鸣曲式以广阔的表示天地。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管弦乐创作尤为繁荣,兴起了由柏辽兹倡议的标题音乐创作;瓦格纳扩大了歌剧中管弦乐表示力,空虚了乐队编制,丰富了配器手法,突出了音乐色彩,发展了和声语言;体裁上出现了李斯特的标题交响诗,比才、格里格的乐队组曲,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以和诸如狂想曲、音乐会序曲等大量管弦乐作品。
各国民族乐派也大显身手,德沃夏克、斯美塔那等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创作技巧属先进之列。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管弦乐创作中发生了各种主义和流派。影响较大的是德彪西的印象主义,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拉赫玛尼诺夫的晚期浪漫主义,勋伯格的新维也纳乐的表示主义和十二音体系。
我国的管弦乐创作是“五四”以后才逐渐兴起的。
第五课 大 海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奏、跳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进一步体验音乐的美感,由此对音乐艺术发生兴趣和向往。
2.通过对《海上的早晨到中午》、《小溪、河流、大海》等作品的欣赏,感受与想象作者所表达的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并熟记音乐主题片段;满怀深情地唱好《鼓浪屿之波》;通过一组发明性实践活动,用各种艺术形式表示大自然的景色。
3.了解德彪西、门德尔松的生平。
教学内容与教法建议
一、音乐长廊
(一)欣赏:
《海上的早晨到中午》
1.内容介绍:
选自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交响诗《大海》中的第一乐章。《大海》被认为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作。序奏部表示黎明前 的海洋。一开始,低音提琴的持续音,定音鼓轻轻的、持续不时的震音、竖琴的轻弱音响,使人联想到晨雾笼罩着的无垠的大海所特有的那种混沌、迷蒙的色彩,联想到透过昏暗雾霭的模糊的初明。加弱音器的小号与英国管奏出的轻弱绵长的声响,使人联想到渐渐展开的黎明。大海仿佛显露出深思般的暗蓝的色彩,弥漫在海面上的浓雾在初露的晨曦中轻轻地散开。进入主要局部后,由长笛和单簧管奏出的第一主题,由五声音调组成,仿佛海风亲昵地吹拂着渐渐苏醒的波涛。随着乐曲的发展,一支支动人的旋律相继出现,但又仿佛不时被风浪卷走那样断断续续。乐曲多变的色彩和音响透明度,使人联想到阳光照射下变幻不定的海洋景色,波光潋滟的海面,和大海浩瀚而无穷尽的活力。紧接着,乐曲又呈示出浑厚的音响,表示出海洋蕴涵着的巨大生命力。经过木管发展后,乐队仿佛从远出奏起了序奏部的主题,接着,在重现第一主题时,乐队加强了音响,使人联想到中午那辉煌绚烂的阳光和大海澎湃的气势。最后,在充溢力量的音响中结束。
2.教学建议:
(1)印象派的乐风出自印象派画风,欣赏时可将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在这一流派上的表示特征进行一下对照。第四课插图就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日出》。
(2)作“印象画”练习。首先引导同学考虑在听音乐时,头脑里发生了一种什么样的“画面”(可以口述),然后由同学们自身(或小组)进行作画(色块或笼统的线条等笼统性画面),教师无须去评价他们的优劣,只要他们自圆其说,达到锻炼发明性思维的目的即可。
(二)歌唱:
《鼓浪屿之波》
1.歌曲分析:
创作于1981年,表示了台湾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亲人早日团聚的迫切愿望。
歌曲为大调式,4/4拍,不带再现的单二部 曲式。第一乐段结构方整,音区较低,旋律微微高低起伏,自然、朴实而流畅,第二乐段旋律上扬,表示了一种激动、急切的心情,然后又回落。“我渴望”两句,用了近似口语的朗诵音调,犹如发自内心的呼唤,最后落到低音,深沉而真挚,感人肺腑。
鼓浪屿——位于厦门市的一个岛,素有“海上花园”之称。
日光岩——郑胜利操练水军、挥师东渡之地。
基隆港——台湾的港口,与鼓浪屿遥遥相对。
2.教学建议:
(1)可用《大海啊!故乡》等熟悉的歌曲作导入。
(2)演唱速度不宜太慢。
二、艺术天地
(一)音乐与诗歌:
《平静的海洋与幸福的航程》
1.内容介绍:序曲的标题取自德国诗人歌德的两首独立、但又相互补充的短诗——“平静的海洋”和“幸福的航程”两首诗作意译如下:
《平静的海洋》
风平浪静,
大海在沉睡,
忧虑的船夫,
凝望着如镜的海水。
四周纹丝不动,
像死一般寂静,
海天一望无际,
水面一波不兴。
《幸福的航程》:
雾幔消散,
天空蔚蓝,
而风神,
也松开他的羁绊。
海上和风阵阵,
船夫抖擞精神,
快些吧,快些吧!
海水让开路,
远方已临近
看!——那边就是大陆。
以上两首诗,贝多芬与舒伯特都曾为它(们)写过歌曲。门德尔松的这首序曲,以这两首对比性的短诗为依据,乐曲相应扩展的慢速引子(Adagio),标有“平静的海洋”的字样而随后用奏鸣曲式写成的快速度音乐(Molto Allegro Vivace),则反映“幸福的航程”的内容。但是门德尔松在描绘像死一般的寂静和船夫的忧虑,以和船在平静的海面上起先停滞不前,后来,迎风疾驰的情景时,主要是反映人们在这水平如镜的海面航行中所获得的印象,而且看来因他15岁时在罗斯托克和近疗养地时对波罗的海的印象密切相关。序曲的两段音乐同样贯衣着统一明朗和欢乐的情绪。引子的音乐所描写的海洋是肃穆而静谧的,人们的心情同样是敬和高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6:38:00 | 只看该作者

在这段引子中,可以听到像管风琴奏出的圣咏一样的音响,而在各种乐器间传送的时断时续。简短音型,宛如平静的海面上的微波闪耀。最后,长笛的独奏音型的出现,则像孤单的海鸟鸣叫。但是一会儿,清晨的微风吹来了。船上的人们愉快地活动起来。阵风鼓满船帆,船在中疾驰——引子转入快板后,从弦乐器组深处升起一急速的乐句,它溅出的浪花遍和整个乐队,使音响不时地增强,终于序曲的第一主题出现了。起先,这个主题由木管乐器奏出,音响轻微,只是弦乐器组有一些大声呼喊的短句同它构成有趣的对照,后来。当全乐队复奏这一主题时,就显得十分丰满有力。主题陈说的过程中,特别是转入连接段时,在那像被船劈开的海面上形成的浪潮拍击的背景上,又出现一个新的主题——它的旋律进行的特点,近似第一主题,依然是统一情绪的反映。
第二主题更安宁、明朗而欢愉,由大提琴用温暖的音色奏出,它那流畅如歌、进行在门德尔松的创作中是很典型的。这支旋律写出后,一直成为门德尔松家里迎接宾客亲友的一支乐曲。在呈示部的小结尾,第二主题那心挚意诚的旋律为表示祝贺的军号合奏声所替代。在发展部中,前面那些主题的片段轻轻闪现,其中一度色彩转暗,情绪显得有些紧张,这使人想到风暴和暗礁,急流和漩涡,明朗的曲调也变成不安的呼喊。但是,一转瞬音乐就又恢复到原来晴空无云的景象。序曲的再现部开始时,独奏单簧管从远处奏出第二主题如歌的旋律,随后才是第一主题和连接段主题相继再现,到处充溢欢乐雀跃的巨响。幸福的航程临近结束时,已经可以看见目的地的口岸了。全曲尾声的军号合奏,表示对逐渐临近的船只的祝贺和欢迎,全乐队的音响像凯旋一般;结束整首乐曲的最后一瞬间,情绪同序曲开始时一样,静谧而肃穆。
2.教学建议:
(1)因为是由诗生乐,同学们可采取逆向思维的方法,体验音乐是怎样用自身的语汇去表示诗歌的内涵的。
(2)可以边朗诵边配些音乐,不过诗短乐长,要注意两者意境的吻合,也就是诗歌的朗诵是时断时续的。
(3)可以在欣赏时配上合适的风景画或有关大海的影象,形成诗、画、乐各种艺术的默契配合。
三、发明与拓展
题(一)
教法建议:
(1)三拍子是一种动感性韵律。在音乐中经常表示流动的河水与流畅的舞姿。这里,为突出海洋的波浪起伏,吹奏时要特别注意3/4的节拍感。做到强弱分明,气息连贯,语汇流畅。
(2)吹奏乐器为口风琴,可以完成二个声部,由于指法编排上的要求,最好不要分声部吹奏;若吹奏乐器为口琴,则可以由不同同学完成不同声部,待吹熟了再进行合奏。
(3)四个乐句中有三个乐句句末四长音,吹奏时一定要运用好气息。
题(二):《帆》
1.内容介绍:
莱蒙托夫(1814—1841)是19世纪上半叶俄国优秀诗人,是俄国诗坛上继普希金之后的又一颗璀璨之星。他在青年时期的诗歌都带着鲜明的浪漫主义性质,而晚年的抒情诗中更多的则是对人生悲剧性的苦思,充溢了忧郁与孤独感。他的创作表示了对自由与爱渴望的主题,发挥了积极的浪漫主义。他除了诗歌天才外,还具有惊人的绘画和音乐天才,他是列宁喜爱的作家之一。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大学时代,是诗人早期抒情诗中的名篇。《帆》是诗人人格、理想的象征,在诗中,作者塑造了漂浮大海,祈求风暴的孤帆形象,是诗人寂寞、孤独和叛逆性格的写照。这首诗艺术技巧丰富,特别是在自然景色的描绘上,显示了诗人的才干。马克思曾对这首诗赞赏道:“对于自然的描写未必有哪一位作家能超越莱蒙托夫,至少,具有这种才气的人寥寥无几。”这首诗似一幅出自名家的油画,湛蓝的大海、茫茫的雾霭、呼啸的海风、凶猛的巨浪构成了画面的背景,也决定了 画面的基调——动荡不安、广袤的海空、恶煞般的巨浪似欲吞噬一切。在这个背景上,一支在金色阳光下闪着白光的孤帆在汹涌的海面上奋力波击,它一会儿被拥向浪尖,一会儿又被推入波谷,它在祈求风暴,欲在风暴中寻得“宁静之都”。表示了作者孤独倔强与不屈的追求。(顾蕴英、占继军)
2.教学建议:
(1)根据诗意,所选音乐最好是有情绪上的对比的。
(2)以点带面,用音乐课中所学的身手为主题班会、团队活动文艺汇演的朗诵节目进行配乐。
题(三):
《披荆斩棘圆舞曲》
1.内容介绍:
一译《在海波上圆舞曲》、《在波涛上圆舞曲》、《在波浪上圆舞曲》。墨西哥作曲家罗萨斯作于1891年。原为钢琴曲。题献给阿尔法罗夫人。同年在庆祝阿尔法罗夫人教名日的聚会上,由作者首次演奏。后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口琴独奏曲等。以管弦乐曲最为流行。
本曲受约翰·斯特劳斯圆舞曲作品的明显影响,但却表示了与大海没有缘分的维也纳作曲家们所无法表示的大海般宽广舒畅的气势和情绪。乐曲由引子、两首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在短小的引子之后,乐曲立即奏出第一小圆舞曲主题A。这一波浪起伏般流动的旋律,和着轻松而带有动感的三拍子节奏,仿佛把人带上鼓满风帆船,随着大海的波涛起伏滑行的小船,那船头激起的浪花,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白光。这一旋律构成了乐曲的灵魂,使整个乐曲充溢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情绪;第二小圆舞曲转为E大调,采用频繁的切分节奏。开头的主题曲调轻柔舒展,犹如小船上的人们在讴歌着生活和自然;接着乐曲往下属方向依次转向G大调、C大调。最后再现第一小圆舞曲主题A,并在温和甜美的尾声中结束。
2.教学建议:
(1)舞蹈不求复杂、漂亮、精确,但求流畅而富有韵律。
(2)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以操代舞,踏出三拍子的节奏即可。
第六课 月 夜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月夜”题材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感受音乐的抒情性,与音乐美的特征,从而发生亲近大自然,亲近艺术的情感体验。
2.对《月光与水仙的舞蹈》所描绘的恬静、安宁的意境作一番发明性的联想;用清甜的歌声深情含蓄地表达歌曲《夜歌》的意境。
3.了解斯美塔那的生平。
教学内容与教法建议
一、音乐长廊
(一)欣赏:
《月光与水仙的舞蹈》
1.内容介绍:
选自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曲《伏尔塔瓦河》。伏尔塔瓦河是捷克最大的一条河,它从远古就同捷克人民的生活血肉相连,是捷克历史的见证。夜幕降临了,音乐开始弥漫着神幻的色彩:长笛和单簧管在低音区上下跳跃,还有竖琴乐句的交叉,这里既描绘出河水的流动,又像是“水仙女的舞蹈”,而在这有点阴暗的背景上,弦乐器(带上弱音器)合奏的和弦乐句,似反映出银白的朦胧月色,又很像水仙女的歌唱。
2.教学建议:
(1)从《伏尔塔瓦河》的两个源头的主题旋律的听赏开始导入正课,这将引起同学的注意与兴趣,因为书上并非出现《伏尔塔瓦河》几个字样,而对于这部作品的主旋律初中大家都已听过了。
(2)对于《伏尔塔瓦河》,人们更熟悉的是它的“两个源头”的主题,这里要告诉同学《月光与水仙的舞蹈》与“两个源头”主题同属于一部作品,以积累同学的音乐常识。必要时,可完整放一下《伏尔塔瓦河》主题。
(3)《月光与水仙的舞蹈》仅仅是《我的祖国》中的《伏尔塔瓦河》中的一段,并非开头局部,故在上课前,教师先要做好编辑音带的工作,把这段音乐从《伏尔塔瓦河》中挑出来,而这一段的音乐恰恰就是作者“情节性”主题发展的具体体现。
(二)歌唱:
《夜歌》
1.歌曲分析:
这是一首俄罗斯民歌,曾被柴可夫斯基采用作为《如歌的行板》主题。歌曲结构为完全重复的两大句,节拍自由,情绪忧郁而难过。经填词后的歌曲,使人发生无限的遐想,意境空旷、神秘。
2.教学建议:
(1)从世界名曲《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的主题音乐作导入,并通过它来更好地感受俄罗斯音乐特有的风格。
(2)本曲是4/6与5/4的混合节拍,第2、6小节的句末时值要唱准。
(3)可拓展介绍《如歌的行板》,介绍其创作背景。可以让同学在大家面前介绍介绍。这样,对于掌握好歌曲的情绪很有好处。
二、艺术天地
(一)音乐与舞蹈:
《春江花月夜》
1.内容介绍:
1962年在第八届“世界青年与同学和平友谊联欢会”获舞蹈竞赛古典舞金奖,1994年“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比中获“经典作品金像奖”。扮演者陈爱莲是我国著名的舞蹈家。
2.教法建议:
(1)此曲的音乐旋律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主要让同学在观看影象时观察舞蹈是怎样用其肢体语汇表达音乐春、江、花、月、夜的美景。
(2)让擅长舞蹈的同学跟着影象学做几个动作或身段造型。
(二)音乐与诗歌:
《秋湖月夜》与《念奴娇·过洞庭》
1.内容介绍:
《秋湖月夜》:
《念奴娇·过洞庭》:
注解:
洞庭——两个相连的湖泊名。
玉鉴琼田——玉一样光洁的镜子。宝石一样的地面。比喻湖水明澈安宁平静。鉴,镜子。琼,宝石,玉石。
著(zhuo)——挨上,和着其上。
会——会意,体验。
岭海经年——岭海,岭南两广一带。经年,一年(以上)的时间。作者曾江府兼广南经略安抚史,后被去职,不久又州,权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公事。
萧骚——形容草木、水被在风中发出的声响。比喻发短而稀疏。
“尽挹”二句——指北斗七星当成酒杯,把天地间万物请来做宾客,一起把西来的江水当成美酒,尽情畅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 20: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