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55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第二册音乐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6: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课 春天
一、教学内容:
1、 聆听《杜鹃圆舞曲》
2、 聆听《小燕子》
3、 扮演《布谷》
4、 扮演《小雨沙沙》
二、教学总目标:
1、 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示的春天。
2、 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同学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同学热爱大自然。
3、 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4、 能编创动作表示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三、教材分析:
1. 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本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乐曲采用三折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
《杜鹃圆舞曲》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
2. 歌曲《小燕子》
《小燕子》是故事影片《护士日记》中的插曲。自影片播出后,这支歌便飞入了千家万户,成为小朋友们喜爱的歌曲,多年传唱不衰。
歌曲以小女孩为主人公,动情地唱出了祖国的新面貌,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感情。
3. 歌曲《布谷》?
《布谷》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3/4拍,大调式。歌曲以模仿布谷鸟叫声的音调开始。歌词以小朋友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报春的布谷鸟,抒发了小朋友们对春天到来充溢欢乐的喜悦之情。
4. 歌曲《小雨沙沙》
《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宫调式。旋律采用了级进、同间反复和变化重复等手法,在有规律的节奏紧密配合下,生动地描绘了小雨沙沙的声音。拟人化的歌词天真而又稚气,充溢了儿童情趣,歌曲既向小朋友们介绍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又提示小朋友们学会细心观察事物,启迪同学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四、课时布置:二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 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
2、 学唱歌曲《布谷》
3、 律动《布谷》
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歌曲《杜鹃圆舞曲》,学习用简单的节奏乐器为歌曲伴奏;并通过图形谱感受乐曲,通过画旋律线的游戏,让同学初步学习旋律线。
2、 视听结全学习歌曲《布谷》。通过直观感受旋律的高低、长短;培养同学的初步的视唱能力。
3、 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示体验自身的情感,引导同学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 复习课本小知识:小图标的表示作用。
二、新课学习:
1. 小练习:随音乐拍手:(节拍练习)歌曲《布谷》旋律熟悉。
2. 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从布谷鸟的认识导入:布谷鸟在我地区俗称为“婴幼儿看花”)
1) 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引导同学视谱;
2) 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高低、长短的动作表示;
3) 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也可用变队走的形式熟练歌曲)
3. 通过自编游戏扮演歌曲《布谷》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同学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扮演。
4. 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
1) 初听,(完整听全曲)。
2) 谈谈感受,同时与《布谷》比较旋律相同的地方。
3) 复听:自由活动:随《杜鹃圆舞曲》自由地进行选择活动,(画图、动作、用节奏乐器伴奏)都可。教师加以指点。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同学自由发挥自身的感受。
三、小结:鼓励与褒扬,并指出缺乏之处。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 欣赏乐曲《小燕子》
2、 学唱歌曲《小雨沙沙》
3、 歌扮演《小雨沙沙》
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小燕子》与创编动作,引导同学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 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小雨沙沙》,指导同学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懂得种子发芽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启发同学学会细心地观察事物。
3、 通过教师范唱,让同学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同学自编动作表达歌曲的意境。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 复习课本小知识:小图标的表示作用。
4. 复习扮演《杜鹃圆舞曲》,录音伴奏。
二、 新课学习
1. 欣赏歌曲《小燕子》
1) 初听,(完整听全曲)。
2) 谈谈感想:歌曲唱了哪些内容、小燕子在什么季节来到,你想对小燕子说点什么?
3) 复听:自由活动:随歌曲《小燕子》自由地进行选择扮演活动。(时间充许的话,也可让同学分组创编、教师加以指点后。再分组扮演。)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同学自由发挥自身的创编能力。
2. 小练习:随歌曲《小雨沙沙》拍手:(节拍练习与旋律熟悉)
3. 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
1) 猜迷导入,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打一个自然现象……生视谱;
2) 模仿下雨练习:教师:滴答滴答,同学接:沙沙沙
3) 谈话:种子与发芽的关系……点出“春天”
4) 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5) 引导学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注意沙沙沙处的唱法要轻些)
6) 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也可用变队走的形式熟练歌曲)
4、 通过自编游戏扮演歌曲《小雨沙沙》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同学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扮演。
三、 课堂小结:鼓励与褒扬,并指出缺乏之处。
第二课 放牧
一、教学内容:
1、 聆听《牧童》
2、 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
3、 扮演《牧童》
4、 扮演《放牛歌》
二、教学总目标:
1、 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同学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3、 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三、教材分析:
1. 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
《牧童到哪里去了》是近年来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郁民歌风的儿童歌曲,2/4、3/4变换拍子,七声商调式。全曲由两局部组成。这首歌以普和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大背景,表示了在祖国飞速发展的时代,“上学的小朋友一个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小朋友都能实现上学的理想。
2. 合唱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采用2/4拍、C大调、四乐句的一段体结构。本曲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表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喜爱的外国歌曲之一。
3. 歌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山歌风的江苏民歌。4/4拍。歌曲的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抒情。歌词以童心描绘出蓝天、白云、绿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结束全以小牧童的吆喝声衬词为歌词,巧妙地补充了短小而意犹未尽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沛地抒发,给人一种完满的审美感受。
4. 歌曲《放牛歌》
《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2/4拍,一段体结构。
歌曲欢快活泼,很有朝气。有趣的是聪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使得歌曲演唱难度小,听起来还很丰满。在歌唱中,我们仿佛看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活生生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四、课时布置:二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 欣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2、 学唱少儿歌曲《牧童》
3、 律动少儿歌曲《牧童》
4、 节奏乐器三角铁的认识与演奏
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歌曲《牧童哪里去了》,感受牧童的放牧生活,教育同学要珍惜时间。
2、 视听结全学习歌曲《牧童》。通过图形谱直观感受旋律的高低、长短;培养同学的初步的视唱能力。
3、 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示体验自身的情感,引导同学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4、 通过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学习认识三角铁,学习其演奏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 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 小练习:三角铁认识。教师介绍三角铁的演奏方法与姿势,练一练。(也可与同学一起研讨其演奏方法与姿势)
2. 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
1) 边随歌曲《牧童》录音边拍手边看插图,熟悉歌曲(教师可用三角铁)介绍或研讨“牧童”是做什么的?
2) 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3) 引导学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注意第三段歌词与结束句的位置。)
4)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6:30:00 | 只看该作者

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5) 通过自编游戏扮演歌曲《牧童》要求自创编动作,从同学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扮演。(在扮演时,选几名同学用三角铁随乐曲进行伴奏)
3、 欣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1) 初听前,与同学交流“牧童”到底到“哪里去了?”后(完整听全曲)。
2) 谈谈感想: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教育同学珍惜学习时光。
3) 复听:自由活动: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自由地进行选择扮演活动。(时间充许的话,也可让同学分组创编、教师加以指点后。再分组扮演。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同学自由发挥自身的创编能力。)
三、小结:鼓励与褒扬,并指出缺乏之处。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 欣赏童声合唱歌曲《牧童》
2、 学唱歌曲《放牛歌》
3、 歌扮演《放牛歌》
4、 认识双响筒
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牧童》,并学习用双响筒与三角铁为歌曲伴奏,引导同学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 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放牛歌》,指导同学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
3、 通过教师范唱,让同学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同学自编动作表达歌曲的意境。
4、 通过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学习认识双响筒,学习其演奏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 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 小练习:双响筒认识。教师介绍双响筒的演奏方法与姿势,练一练。(也可与同学一起研讨其演奏方法与姿势)
2. 欣赏童声合唱《牧童》
1) 初听,(完整听全曲)。
2) 谈谈所听内容;
3) 复听:自由活动:随《杜鹃圆舞曲》自由地进行选择活动,可用双响筒与三角铁为歌曲作伴奏。
3. 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由牧童生活入歌曲《放牛歌》)
1) 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引导同学视图形谱;
2) 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高低、长短的动作表示;)
3) 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可加上锣鼓的伴奏学习与运用)
4. 通过自编游戏扮演歌曲《放牛歌》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同学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扮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褒扬,并指出缺乏之处。
第三课 手拉手
一、教学内容:
1、 聆听《让我们手拉手》
2、 聆听《鸭子拌嘴》
3、 扮演《一对好朋友》
4、 扮演《数鸭子》
二、教学总目标:
1、 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 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3、 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发明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示小鸭的生活。
4、 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三、教材分析:
1. 童声独唱《让我们手拉手》
《让我们手拉手》是一首朝气蓬勃的创作歌曲。歌曲以高昂的音调,欢快的旋律,富有特点的节奏构成。
2. 民间打击乐《鸭子拌嘴》
本曲是由作曲家安志顺编创的打击乐曲。乐曲一开始,用小钹的独奏来模拟鸭子突破黎明时的宁静引颈鸣叫,顿时听众带入可爱的鸭群之中。人们仿佛看见一只调皮的小鸭,拍着翅膀飞出鸭棚,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
该曲作于1982年,用在《仿唐乐舞》中。该曲于1983年被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评为优秀音乐作品,并荣获1984年全国民族器乐作品创作竞赛二等奖。
3. 歌曲《一对好朋友》?
《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创作歌曲。歌曲的旋律活泼,节奏紧凑,描述了小伢伢和小妞妞一块去放鸭和牛,一块唱着歌回家的情景。歌颂了小朋友间真挚朴素的友谊。
4. 歌曲《数鸭子》
《数鸭子》是一首具有说唱风格的创作歌曲。歌曲说唱结合,旋律的音调主要以级进为主,接近语言的韵律,极富童趣。歌词描写了小朋友看到鸭群游过大桥,兴奋地数鸭子的情景,反映了富裕了的农民的幸福生活。
四、课时布置:二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 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
2、 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
3、 扮演歌曲《一对好朋友》
4、 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 听唱法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引导同学探索歌曲应以赞美的情感完整地演唱,声音要亲切自然,并用动作表达自身对歌曲的理解。
3、 通过自编动作与活动,引导同学自创动作和在歌曲的空拍处加上小动物的叫声,使歌曲的演唱更为生动有趣。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 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 听歌曲录音《让我们手拉手》;(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发明性地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 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心情怎样?
2) 复听时可自编动作扮演。
2. 听歌曲录音《一对好朋友》;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同学边拍边听。听后谈歌曲内容
3. 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 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 通过自编游戏扮演歌曲《一对好朋友》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同学在乐句结束处加上牛或鸭的叫声),从同学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扮演。
三、小结:鼓励与褒扬,指出缺乏之处。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 欣赏乐曲《鸭子伴嘴》
2、 学唱歌曲《数鸭子》
3、 扮演歌曲《数鸭子》
4、 节奏编创活动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乐曲《鸭子伴嘴》,引导同学感受乐曲的强弱所带来的变化,以和感受音乐作品中鸭子的生动形象。
2、 听唱法学习歌曲《数鸭子》,引导同学能以歌声、动作来表示自身热爱生活,喜爱小动物的情趣。感受不同音乐要素的表示的不同动物的形象和场景。
3、 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示体验自身的情感,引导同学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4、 通过节奏读拍编创活动,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练习。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3. 二声部节奏编创活动:先分别学习吹口哨“du”和鸭子叫“g a ”;后全起来。
二、新课学习:
1. 欣赏乐曲《鸭子伴嘴》
1) 初听,(完整听全曲)。并提示小鸭与老鸭叫的地方。
2) 谈谈所听内容;故事描述(集体)并谈谈每个情景所用的打击乐器是怎能样配合的。
3) 复听:自由活动:随《鸭子伴嘴》,引导同学自由地进行编创活动,以走路、鸭叫等。
2. 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由乐曲《鸭子伴嘴》入歌曲《数鸭子》)
1) 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2) 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高低、长短的动作表示;)
3) 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3. 通过自编游戏扮演歌曲《数鸭子》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同学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扮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褒扬,并指出缺乏之处。
第四课 长鼻子
一、教学内容:
1、 聆听《小象》
2、 聆听《大象》
3、 扮演《小象》
4、 扮演《两只小象》
二、教学总目标:
1、 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示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保护动物。
2、 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示歌曲。
3、 能够准确地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材分析:
1. 管弦乐《小象》
《小象》是美国亨利•曼仙尼乐队演奏的爵士风格的乐曲。乐曲轻松活泼,形象地表示了小象们玩耍嬉戏的情景。
2. 管弦乐《大象》
《大象》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五首。这是一部形象生动、充溢幽默谐趣的管弦乐组曲。
3. 歌曲《小象》?
《小象》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采用由一个问答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的旋律抒情而优美,节奏配合歌词的语气重音,词曲结合紧密,唱起来流畅上口。歌曲以拟人的手法描述了两个小动物之间的友好交谈,一问一答之间流露了小象以长得酷似自身的妈妈而引为自豪,歌唱了小象爱***真挚情感。
4. 歌曲《两只小象》
《两只小象》是一首三拍子的创作歌曲。亲切的旋律可以使人感受到幼象玩耍的姿态,生动而形象。歌词用儿童的语言描述了一对好朋友用长鼻子互相问好,一同在河边嬉戏的友好情景。好像在告诉同学们要团结友爱,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小朋友。
四、课时布置:二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 欣赏乐曲《小象》
2、 学唱歌曲《小象》
3、 扮演歌曲《小象》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乐曲《小象》,引导同学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能准确地选择乐曲所表达的情绪。
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6:30:00 | 只看该作者

听唱法学唱歌曲《小象》,要求同学用柔和、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编创动作,以表达对小动物的保护之情。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复习前课内容:扮演和唱。
3. 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练习。
二、新课学习:
1. 听歌曲录音《小象》(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发明性地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 谈谈“象”的有关知识;
2) 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并能从“欢快”与“优美抒情”中选择出乐曲的情绪。回答小象叫了几次?
3) 复听时可自编动作扮演。
2. 听歌曲录音《小象》;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同学边拍边按图示划旋律线,体会旋律的起伏。
3. 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 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 通过自编游戏扮演歌曲《小象》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同学用打击乐器为同学作伴奏),从同学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扮演。
三、小结:鼓励与褒扬,指出缺乏之处。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 欣赏乐曲《大象》
2、 学唱歌曲《两只小象》
3、 扮演歌曲《两只小象》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乐曲《大象》,感受音乐的表示与事物的形象动态有直接的关系。
2、 听唱法学唱歌曲《两只小象》,通过教师范唱感染同学情绪,激发同学学习的愿望。引导同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 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示体验自身的情感,引导同学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复习前课内容:扮演和唱。
3. 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练习。
二、新课学习:
1. 欣赏乐曲《大象》(提示同学大象的音乐应该是:缓慢繁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并能回答为什么是缓慢繁重的?)
1) 初听,(完整听全曲)。
2) 谈谈所听内容;并讨论大象有些什么习性、怎样走路、与小象有什么区别等)
3) 复听:自由活动:《大象》乐曲,引导同学自由地进行编创活动,以走路、甩鼻等动作为主;
2. 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由乐曲《小象》入歌曲《两只小象》)
1) 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2) 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强弱与优美感)
3) 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3. 通过自编游戏扮演歌曲《小象》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同学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扮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褒扬,并指出缺乏之处。
第五课 跳起舞
一、教学内容:
1、 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
2、 聆听《挤奶舞》
3、 扮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4、 扮演《小松树》
二、教学总目标:
1、 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并能自编动作扮演。
2、 在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中能听辨出音乐力度的变化,简述音乐表示给自身的感受。
3、 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辨、感受。
三、教材分析:
1. 木琴独奏曲《我是人民小骑兵》
《我是人民小骑兵》是一首木琴独奏曲,由手风琴伴奏。由力度变化模仿马蹄声,描绘一队小骑兵由远而近飞驰而来的形象。
2. 器乐曲《挤奶舞》
《挤奶舞》是采用一首欢快的蒙古族民歌写成,乐曲描绘了小朋友们学做小小挤奶员,愉快地忙碌着挤奶的情景。同学边听边学挤奶舞。
3. 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内蒙古短调民歌。这首旋律流传已久,填词很多。歌曲的旋律明朗豪放,有着进行曲雄壮有力的特点,节奏较为整齐,使得歌曲简单、易唱,表示了小小年纪的蒙古族儿童对草原、家乡深深的热爱之情。
4. 歌曲《小松树》
《小松树》是一首动听的内蒙古民歌,这首歌曲以赞美小松树为题,从拟人的角度,赞美小松树“绿茵茵”,“真漂亮”,“像小兄弟一样”,“幸福的在微笑”,比喻小朋友像小松树一样茁壮生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喜爱小松树挺拔、顽强的品格,勇敢地与风沙格斗的精神。
四、课时布置:三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 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
2、 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3、 扮演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引导同学听辩出音乐力度的变化,并能简单音乐表示给自身的感受。
2、 听唱法学习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通过教师范唱,同学轻声随唱的过程,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 通过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学习用动作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同学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扮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复习前课内容:扮演和唱。
3. 小练习:
1) 蒙古骑马式练习(后十六节奏练习X XX X XX || )
2) 音的高低练习:引导同学把生活中的声音组合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 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提示:乐曲主要用木琴演奏,表示骑马飞驰的音乐形象。)
1) 谈谈“草原、骑马”等有关知识;
2) 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同学小骑兵由远和近采用民什么方法?全曲节奏的特点是什么?
3) 复听时可自编动作扮演。
2. 听歌曲录音《草原就是我的家》;引导同学边拍边轻声随唱,体会旋律的起伏与蒙古民歌的风格。
3. 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 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 通过自编游戏扮演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同学用打击乐器为同学作伴奏),从同学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扮演。
三、小结:鼓励与褒扬,指出缺乏之处。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小松树》
2、 扮演歌曲《小松树》
3、 学习简单的蒙古舞蹈动作组合
教学目标:
1、 听唱法学唱歌曲《小松树》,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引导同学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2、 用欢快的动作扮演歌曲《小松树》,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结合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体验音乐的节奏。
3、 通过学习蒙古族人民的挤奶舞的动作,了解蒙古族的生活习惯与音乐特点。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复习前课内容:扮演和唱。
3. 小练习:
1) 蒙古骑马式练习(后十六节奏练习X XX X XX || )
2) 结合蒙古族运动项目,进行三声部节奏练习。
二、新课学习:
1. 歌曲学习:听歌曲录音《小松树》;
2. 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同学完整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第二遍可随着轻唱)
3. 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
4. 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 通过自编游戏扮演歌曲《小松树》,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同学用打击乐器为同学作伴奏),从同学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扮演。
6. 舞蹈动作练习:挤奶舞动作组合:站、蹲等。
7. 自编动作复习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褒扬,并指出缺乏之处。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 音乐欣赏:《挤奶舞》
2、 蒙古舞《挤奶舞》练习并扮演
教学目标:
1、 了解蒙古族入民的主活情趣,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和蒙古舞的特点。
2、 在学习蒙古舞蹈动作过程中培养节奏感、韵律感与合作意识、创作意识。
教学准备:
录音机、录像机、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引导同学演唱《草原就是我的家》。
2、 放录像,引导同学了解蒙古族人民的生活。
提示:你看到了哪些景象?人们在做什么?
二、通过扮演与观看录像感受蒙古族音乐与内蒙古风光。
1、 有表示力地演唱《草原就是我的家》。
2、 看录像,了解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复述内容。
三、引导同学欣赏与扮演《挤奶舞》。
导语:蒙古族人民不但喜欢运动,更喜欢歌舞音乐,让我们来听一首用蒙古短调音乐谱写的器乐曲《挤奶舞》。三、欣赏与扮演《挤奶舞》。
1、 引导同学初听《挤奶舞》,考虑音乐情绪。1、初听器乐曲《挤奶舞》,考虑与讨论音乐情绪(欢快)。
2、 引导同学复听并拍打强弱、根据曲名考虑音乐表示了什么内容。
3、 提问:这首乐曲适合劳动、走步、跳舞三种活动的哪一种?2、复听《挤奶舞》,听辨并拍打强弱,讨论音乐表示了什么内容。(快乐的挤奶局面)。
4、 考虑并回答问题(跳舞)
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6:30:00 | 只看该作者

提要求:我们在学习《草原就是我的家》时学习了几个蒙古族舞蹈动作,现在跟着老师复习,同时老师再教你们几个新动作,最后每个人要编出四八呼的舞蹈一段。明确学习蒙古舞动作的目标是什么。
(1) 带领同学练习腕部动作、马步、肩部动作。
(2) 模仿老师做的腕部动作、马步、肩部动作。
(3) 引导同学自选四个动作编成一段四个乐句的舞蹈,练熟。
(4) 自选四个动作编成一段四个乐句的舞蹈,练熟。
(5) 引导同学在小组内互相观摩、交流,达成一致。7、在小组内互相观摩、交流,达成一致。
(6) 引导小组展示。
方法:十个小组同时跟音乐扮演,然后听着音乐每次三个小组依次跟着三遍音乐扮演。
(7) 小组展示为音乐创编动的作。
( 播放《挤奶舞》舞蹈录像,引导同学随录像扮演。
(9) 随录像扮演。
四、小结:谁能说说这一阶段我们学习了哪些蒙古族音乐或者歌曲?你喜欢蒙古舞蹈和音乐吗?让我们听着蒙古风格的音乐《我是人民小骑兵》边扮演边出教室,结束这一课。(听《我是人民小骑兵》扮演马跑出教室。)
第六课 咯咯哒
一、教学内容:
1、 聆听《公鸡 母鸡》
2、 聆听《我的小鸡》
3、 扮演《母鸡叫咯咯》
4、 扮演《下蛋啰》
二、教学总目标:
1、 通过聆听、扮演,表示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 认识铃鼓和响板,并通过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演奏方法。
3、 能够自编动作参与扮演。
三、教材分析:
1. 管弦乐《公鸡母鸡》
《公鸡母鸡》选自法国作曲家圣-桑1886年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这部组曲由13首带有小标题的小曲和终曲组成,分别是(1)序奏与狮王进行曲;(2)公鸡母鸡;(3)骡子;(4)乌龟;(5)大象;(6)袋鼠;(7)水族馆;(长耳朵的角色;(9)森林深处的杜鹃;(10)鸟舍;(11)钢琴家;(12)化石;(13)天鹅。
《公鸡母鸡》首先由钢琴和小提琴采用以同音反复组成的音调和顿音,模仿母鸡咯咯的啼叫声,仿佛刚刚下了蛋的母鸡在报喜。接着钢琴模仿公鸡的啼叫声。公鸡和母鸡的叫声交织在一起,乐曲情趣盎然。
2. 童声合唱《我的小鸡》
《我的小鸡》是一首阿塞拜疆儿童歌曲,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这首歌的曲式不规范,类似带再现的三段体,和声大调式。旋律活泼、明快,口语化的歌词亲切、上口,词曲结合自然而紧密,首尾呼应。
3. 歌曲《母鸡叫咯咯》?
《母鸡叫咯咯》是一首活泼有趣的德国民歌。歌曲的节奏规整,旋律巧妙地运用了同音反复和小跳、重复和变化重复等手法模仿了母鸡生蛋的啼叫声,很形象、有趣。歌词译配也很有特点,生动地描绘出母鸡生蛋时“脖子伸伸、两翼扑扑”的高兴样子。
4. 歌曲《下蛋啰》
《下蛋啰》是一首2/4拍、民歌风的创作歌曲。歌曲形象地表示了大母鸡生蛋的得意样子。歌曲中大母鸡的叫声完全用节奏表示,说说唱唱很有情趣。歌曲的音域只有五度,极适于低年级同学演唱和扮演。
四、课时布置:二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 欣赏乐曲《公鸡母鸡》
2、 学唱歌曲《母鸡叫咯咯》
3、 扮演歌曲《母鸡叫咯咯》
4、 打击乐器“响板”学习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乐曲《公鸡母鸡》,引导同学练习用简单的图形表示音乐的形象。
2、 听唱法学习歌曲《母鸡叫咯咯》,通过教师范唱,同学轻声随唱的过程,协助同学理解歌曲表示母鸡生蛋后人们报喜的意图。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 通过为《母鸡叫咯咯》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同学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扮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 认响板并学习其演奏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复习前课内容:扮演和唱。
3. 小练习:打击乐器:
1) 响板的认识(简单介绍)
2) 学习响板的演奏方法
二、新课学习:
1. 欣赏乐曲《公鸡母鸡》(引导同学认真听乐曲,区分公鸡母鸡的叫声。采用图谱表示的方法。)
1) 谈谈“公鸡、母鸡”等有关常识;
2) 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同学可用自身认可的图形表示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3) 复听时可自编动作学做公鸡母鸡的动作进行扮演。
2、 听歌曲录音《母鸡叫咯咯》;引导同学边拍边轻声随唱,
3、 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 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 通过自编游戏扮演歌曲《母鸡叫咯咯》,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同学用打击乐器“响板”为同学作伴奏),从同学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扮演。 三、小结:鼓励与褒扬,指出缺乏之处。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 欣赏乐曲《我的小鸡》
2、 学唱歌曲《下蛋啰》
3、 扮演歌曲《下蛋啰》
4、 打击乐器“钤鼓”学习
教学目标:
1、 欣赏乐曲《我的小鸡》,引导同学通过自编动作表示体验音乐活泼、欢快的情绪。
2、 听唱法学习歌曲《下蛋啰》,通过教师范唱,同学轻声随唱的过程,协助同学理解歌曲表示母鸡生蛋后人们报喜的意图。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 通过为《下蛋啰》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同学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扮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 认铃鼓并学习其演奏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复习前课内容:扮演和唱。
3、 小练习:打击乐器:
1) 铃鼓的认识(简单介绍)
2) 学习铃鼓的演奏方法
二、新课学习:
1、 欣赏乐曲《我的小鸡》
1) 谈谈人与鸡的有关常识;
2) 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同学可用自身认可的图形表示所听到的音乐情绪(也可能通过选择表示音乐情绪)。
3) 复听时可自编动作学做“我与鸡”的欢快动作进行扮演。
2、 教师范唱歌曲《下蛋啰》;引导同学边拍边轻声随唱,
3、 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 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4、 通过自编游戏扮演歌曲《下蛋啰》,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同学用打击乐器“响板”“铃鼓”为同学作伴奏),从同学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扮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褒扬,并指出缺乏之处。
第七课 大海的歌
一、教学内容:
1、 聆听《大海摇篮》
2、 聆听《海上风暴》
3、 扮演《海》
4、 扮演《云》
二、教学总目标:
1、 通过扮演《海》、《云》,感受并表示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2、 通过聆听分辨大海的不同,并能用划线条的方式表示出来。
3、 能够看图为歌谣填上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读拍。
4、 能发挥想像力,用打击乐或身边的物体与同学一起制造各种声响表示心中的大海。
三、教材分析:
1. 歌曲《大海摇篮》
《大海摇篮》是一首具有民歌风的少儿歌曲。较有规律的节奏似平静的大海般摇荡,配以抒情性的旋律、诗一般的歌词,歌唱了少年儿童心中美丽的大海。
2. 管弦乐《海上风暴》
《海上风暴》选自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作于1891年的管弦乐《培尔•金特第二组曲》。剧情为:乡村破落子弟培尔•金特生性粗野又耽于幻想。其行径为众人所不齿,惟有少女索尔维格对他另眼相看,并发生了爱情。在一次参与朋友的婚礼时,他拐走了新娘英格丽德,把她带到荒芜的深山里,第二天就抛弃了她,独自在山中游荡。后无意闯入山妖的洞窟,因又爱上了山妖的孩子,遭众妖凌辱与折磨,几致丧命,幸而传来黎明的钟声,妖魔星散而去,培尔才死里逃生。但培尔不能安分度日,旋又去森林冒险。奥萨终日盼儿归来,积思成疾。在她弥留之际,培尔赶回家中,奥萨听着儿子漫无边沿的海外奇谈,溘然长逝。失去母亲的培尔冒险出海去寻觅富贵。几经磨难后,培尔想起了自身忠实的爱人和自身的家乡,而且从实际中猛省过来: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回到自身的祖国和家乡,见到自身的亲人和同乡。最后他终于回到了家乡,回到了爱人的怀抱里。而《海上风暴》是第二组曲的第3曲。描写培尔在美洲淘金成为百万富翁后乘船回国,在海上遇到风暴袭击时的情景。
3. 歌曲《海》?
《海》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是一首赞美海的抒情诗、海的赞美歌。由于节奏的疏松、旋律显得宽广,有着海的气势,又因旋律多为级进式的起伏,音调带着柔和的美,描绘了月光初上碧浪相逐远去的海面。
4. 歌曲《云》
《云》是一首热情的儿童歌曲。歌曲的节奏舒展平稳,旋律起伏跌宕,优美抒情,白云在蓝天上飘荡,引发了小朋友们天真的联想,从“蓝天”、“白云”到“大海”、“帆船”,从“装着小雨点”的大船到“快快浇麦田”,寄托了小朋友们真诚而美好的愿望----愿大自然忠实地为人类服务,让人们的辛勤劳动换来丰硕的效果。
四、课时布置:二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6:30:0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乐曲《大海摇篮》
2、 学唱歌曲《海》
3、 扮演歌曲《海》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乐曲《大海摇篮》,引导同学练习用简单的图形谱(线段图)表示音乐的形象。
2、 听唱法学习歌曲《海》,完整地聆听录音范唱,并通过提示分辨歌曲描绘的“海”的形象。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 通过为《海》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同学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扮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复习前课内容:扮演和唱。
小练习:学习利用身边的物品模仿声音。
二、新课学习:
1、 欣赏乐曲《大海摇篮》{引导同学认真听乐曲,分辨歌曲唱出的内容,并采用图谱(线段图)表示的方法。
1) 初听前谈谈“海”等有关常识;
2) 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同学可用自身认可的图形表示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3) 复听时可自编动作或利用身边的物品制造声响进行体验扮演。
2、 听歌曲录音《海》;引导同学边拍边轻声随唱,
3、 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 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 通过自编游戏扮演歌曲《海》,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同学用身边的物品与打击乐器等方法制造声响为同学作伴奏),从同学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扮演。
三、小结:鼓励与褒扬,指出缺乏之处。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 欣赏乐曲《海上风暴》
2、 学唱歌曲《云》
3、 扮演歌曲《云》
教学目标:
1、 欣赏乐曲《海上风暴》,引导同学练习用简单的图形谱(线段图)表示音乐的形象,利用制造声响与音乐综合模仿大海的形象。
2、 听唱法学习歌曲《云》,通过教师范唱,同学轻声随唱的过程,体验歌曲舒展平稳的节奏、起伏跌宕、优美抒情的旋律。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 通过为《云》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同学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扮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 学习利用身边的物品制造声响,增强综合创编的能力。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复习前课内容:扮演和唱。
3、 小练习:学习利用身边的物品(各种物品、身体、喊叫、声音模仿等)制造声响。
二、新课学习:
1、 欣赏乐曲《海上风暴》
1) 简单谈谈大海变化无常的习性。
2) 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同学可用自身认可的图形(线段图)表示所听到的音乐情绪(也可能通过选择表示音乐情绪)。
3) 复听时利用身边的物品(各种物品、身体、喊叫、声音模仿等)制造声响。与乐曲一起综合成为一个生动的大海。
2、 教师范唱歌曲《云》;引导同学边拍边轻声随唱,
3、 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 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 通过自编游戏扮演歌曲《下云》,要求自创动作体验进行“蓝天、白云、大海)的联想。并从同学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歌扮演进行扮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褒扬,并指出缺乏之处。
第八课 幸福生活
一、教学内容:
1、 聆听《快乐的啰嗦》
2、 聆听《阳光下的小朋友》
3、 聆听《夏天的阳光》
4、 扮演《彝族娃娃真幸福》
5、 扮演《乃哟乃》
二、教学总目标:
1、 通过聆听的演唱,初步感受彝族的音乐特点,背唱《彝族娃娃真幸福》。
2、 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
3、 能编创简单伴奏,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 能按图意和节奏编创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拍和读。
三、教材分析:
1. 弹拨乐合奏曲《快乐的啰嗦》
《快乐的啰嗦》是作曲家张式业根据彝族民间舞曲音乐改编而成的弹拨乐合奏曲。这是一首富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乐曲,曲调简朴、短小精悍,旋律优美、流畅,带有舞曲性的音乐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再现了彝族人民轻歌曼舞、歌唱美好生活的欢快热烈的局面。
2. 歌曲《阳光下的小朋友》
《阳光下的小朋友》是是由张名河作词晓丹作曲的一首富有时代气息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朝气蓬勃的音调,欢快的情绪,歌唱了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小朋友,在党的阳光抚育下茁壮生长。
3. 歌曲《夏天的阳光》?
《夏天的阳光》是一首瑞典民歌。第一局部为四乐句,旋律起伏跌宕,带有和点的节奏,具有一种推动力,给人一种奋进的感受。第二局部是第一局部的变化再现,采用了器乐曲常用的加花手法,使得旋律更为活泼、跳跃,表示了瑞典人民热爱自身的家乡、热爱生活的乐观情怀。
4. 歌曲《彝族娃娃真幸福》
《彝族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根据彝族民歌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作品通过对彝家娃娃在喜庆佳节中狂欢歌舞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歌词简洁形象,旋律欢快、跳跃,加上全曲采用了
“×× ×××× / ×× × / ”“××× ×× / ×× × /”等明快活泼、具有舞蹈性的节奏型贯穿始终,以和“阿里里”这一彝家韵味的衬词的运用,极富民族色彩,生动地描绘出一群天真可爱的彝家娃娃身着节日盛装,在山寨空旷的青草坪上尽情歌舞的动人场景。
5. 歌曲《乃哟乃》
《乃哟乃》是一首简短的土家族民歌。旋律中只用do、mi、sol三个音,而且每个乐句的句尾最后一小节都是sol、mi、do顺序,音高、节奏完全相同。由于歌曲乐句的长短不同,形成了(2 2 3 3 3)有变化句式结构,旋律简单而不单调,简短旋律欢快热烈,表示了土家族儿童欢乐开朗的性格。
四、课时布置:二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 欣赏弹拨乐曲《快乐的罗嗦》
2、 学唱歌曲《彝族娃娃真幸福》
3、 扮演歌曲《彝族娃娃真幸福》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弹拨乐曲《快乐的罗嗦》,引导同学感受乐曲的力度、速度与高低的变化,以和感受音乐作品浓郁的民族风格。
2、 模唱法学习歌曲《彝族娃娃真幸福》,通过录音与教师范唱,引导同学轻声模唱,并学习演唱的声音要干净面富有弹性。
3、 学习用节奏型为歌曲作伴奏并通过创编动作,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同学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扮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复习前课内容:扮演和唱。
3、 小练习:节奏创编练习(以简单的节奏重复组成节奏型为主)
二、新课学习:
1、 欣赏弹拨乐曲《快乐的罗嗦》,
1) 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初听后:乐曲是什么情绪?与题目的解释
2) 复听时,提示同学可用简单的舞步表示所听到的音乐情绪。
2、 教师范唱歌曲《彝族娃娃真幸福》;引导同学边拍边轻声随唱,
3、 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 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 通过自编游戏扮演歌曲《彝族娃娃真幸福》
1) 引导同学用课前所创编的节奏型为歌曲作伴奏;
2) 动作创编(要求自创与教师的民族舞动引导相结合)按句创编;然后从同学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歌扮演进行扮演;
3) 录音、同学的节奏、舞蹈结合起来扮演
三、小结:鼓励与褒扬,指出缺乏之处。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 欣赏歌曲《阳光下的小朋友》《夏天的阳光》
2、 学唱歌曲《乃哟乃》
3、 扮演歌曲《乃哟乃》
4、 音高听辨活动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歌曲《阳光下的小朋友》与《夏天的阳光》,感受体验歌曲朝气蓬勃、欢快的音乐情绪,并能随歌曲的旋律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作伴奏。
2、 听唱法学唱歌曲《乃哟乃》,学习边打拍边唱的方法,用稍快而不拖拉的速度演唱歌曲,使歌曲的演唱达快乐的效果。
3、 通过自编动作扮演,增强同学的自信心,激发同学的编创热情。
4、 通过听辨活动引导同学能初步区分音的高低。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复习前课内容:扮演和唱。
3、 小练习:音高听辨:用几组音距效远的两音组成听辨。
二、新课学习:
1、 欣赏歌曲《阳光下的小朋友》,
1) 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情绪是“高兴”还是“悲伤”
2) 复听时,提示同学用轻声合着节奏拍手。
2、 欣赏歌曲《夏天的阳光》
1) 完整地聆听全曲,选择动作为“走路?跳舞?”
2) 复听时,提示同学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作伴奏。
2、 教师范唱歌曲《乃哟乃》;引导同学边拍边轻声随唱,
3、 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6:30:00 | 只看该作者


4、 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 通过自编游戏扮演歌曲《乃哟乃》。动作创编(要求自创与教师的民族舞动引导相结合)按句创编;然后从同学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歌扮演进行扮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褒扬,并指出缺乏之处。
第九课 巧巧手
一、教学内容:
1、 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2、 聆听《铁匠波尔卡》
3、 扮演《粉刷匠》
4、 扮演《理发师》
二、教学总目标:
1、 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扮演《粉刷匠》、《理发师》。
2、 认识沙球、串铃,区分其音色并能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3、 通过编创动作和扮演,培养同学的参与意识、发明意识。
三、教材分析:
1. 歌曲《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是一首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儿童歌曲。轻松的旋律运用了重复的手法,合着有规律的节奏,一气呵成,表示了歌唱劳动的活泼、愉快的情绪。歌曲以扮演唱形式出现,一领一和气氛热烈。历数一双手的功劳:洗衣服等家务劳动;补图书、平操场等爱学校的劳动;拾麦穗、拔野草等生产劳动,真是样样事情都会做,因而得到爸爸***夸奖。使同学在歌唱中明白劳动光荣的道理,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2. 管弦乐《铁匠波尔卡》
《铁匠波尔卡》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作于1869年。同年3月在安全箱制造商为制成两万个安全箱而举行的焰火庆祝大会上首次演出。是作曲家所作100余首波尔卡中流传最广的一首。
3. 歌曲《粉刷匠》?
《粉刷匠》是一首风趣、活泼的波兰儿童歌曲。旋律多使用重复的手法,简单而且易唱易记。轻松风趣的旋律与幽默诙谐的歌词相结合,一方面生动地描绘了小粉刷析在观赏自身的劳动效果,得意炫耀自身劳动技术的同时,表示了小粉刷匠一心只顾劳动,弄得鼻子也刷上了白灰的顽皮神态。一方面教育同学热爱劳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4. 歌曲《理发师》
《理发师》是一首热情、欢快而又不乏幽默的澳大利亚民歌。旋律采用上生级进、乐句模进,八度大跳、同音反复等发展手法,并将三次模拟理发的“咔嚓”、“沙沙”声与有规律的X X │ X X │节奏相配合,生动描绘了理发师认真、快速、愉快地忙碌着的形象,反映了劳动时的快乐和胜利的喜悦。
四、课时布置:二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 欣赏歌曲《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2、 学唱歌曲《粉刷匠》
3、 扮演歌曲《粉刷匠》
4、 打击乐器学习:沙球
教学目标:
1、 通过歌曲《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感受体验乐曲鲜明的音乐形象,并即兴扮演,体验随意做动作的感受。要求同学个人设计扮演歌曲的方式方法,并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2、 模唱法学习歌曲《粉刷匠》,通过录音与教师范唱,引导同学用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
3、 以歌曲《粉刷匠》音乐为伴奏,结合歌谣,歌词组成“刷房子”游戏活动,引导同学主动参与、积极投入游戏活动中。通过自主创编动作扮演,增强同学的自信心,激发同学的编创热情。学习用欢快活泼的动作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
4、 通过区分鲨球的外形与音色,学习探索其演奏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复习前课内容:扮演和唱。
3、 小练习:打击乐器“沙球”学习(引导同学发现其发声的原理,探索其的多少种演奏的方法。)
二、新课学习:
1、 欣赏歌曲《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1) 初听,启发同学边听边引导同学区分歌曲中听唱的内容;想到什么?并说说;后引导同学通过歌曲内容展开讨论:“手”能做什么?。
2) 复听,鼓励同学进入角色地进行扮演,(教师可稍作引导性动作引导同学参与即兴扮演)
2、 教师范唱歌曲《粉刷匠》;引导同学边拍边轻声随唱,
3、 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 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 通过自编动作扮演歌曲《粉刷匠》
1) 引导同学用课前所学习的打击乐器“沙球”自选节奏为歌曲作伴奏;
2) 动作创编(要求自创可与生活中的粉刷房子的动作或情节相结合的方法)按句创编;然后从同学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歌扮演进行扮演;
3) 录音、同学的伴奏、歌扮演结合起来扮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褒扬,并指出缺乏之处。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 欣赏歌曲《铁匠小尔卡》
2、 学唱歌曲《理发师》
3、 扮演歌曲《理发师》
4、 打击乐器学习:串铃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乐曲《铁匠波尔卡》,感受体验乐曲鲜明的音乐形象,并选择恰当的打击乐器,体验参与音乐表示的快乐。要求同学个人设计扮演歌曲的方式方法,并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2、 模唱法学习歌曲《理发师》,通过录音与教师范唱,引导同学用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
3、 以歌曲《理发师》音乐为伴奏,结合歌词组成开办“理发店”游戏活动,引导同学主动参与、积极投入游戏活动中。通过自主创编动作扮演,增强同学的自信心,激发同学的编创热情。学习用欢快活泼的动作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
4、 通过区分串铃的外形与音色,学习探索其演奏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复习前课内容:扮演和唱。
3、 小练习:打击乐器“串铃”学习(引导同学发现其发声的原理,探索其的多少种演奏的方法。)
二、新课学习:
1、 欣赏乐曲《铁匠波尔卡》。
1) 初听,启发同学边听边引导同学区分乐曲中听唱的内容;想到什么?并说说;后引导同学通过内容展开讨论:“打铁”时发出的铁锤与铁镦的声音?
2) 复听,鼓励同学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作伴奏。(教师可稍作引导性动作与同学一起参与即兴扮演)
2、 教师范唱歌曲《理发师》;引导同学边拍边轻声随唱,
3、 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 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 通过自编动作扮演歌曲《理发师》
1) 引导同学用课前所学习的打击乐器沙球、串铃自选节奏为歌曲作伴奏;
2) 动作创编(要求自创可与生活中的“理发店”的情节内容与理发的动作相结合的方法)按句创编;然后从同学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歌扮演进行扮演;
3) 录音、同学的伴奏、歌扮演结合起来扮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褒扬,并指出缺乏之处。
第十课 汪汪与咪咪
一、教学内容:
1、 聆听《小狗圆舞曲》
2、 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
3、 扮演《猫咪别淘气》
4、 扮演《谁在叫》
二、教学总目标:
1、 通过聆听、扮演和编创活动,突出“汪汪与咪咪”的主题,培养同学的爱心与观察能力。
2、 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想像力编创动作扮演。
3、 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 运用×和×编创节奏,并能背唱自身熟悉的有关小动物的歌曲。
三、教材分析:
1. 管弦乐《小狗圆舞曲》
《小狗圆舞曲》又称《一分钟圆舞曲》或《瞬间圆舞曲》。由波兰作曲家肖邦作于1846-1847年间。初作为钢琴曲,后被改编为长笛曲、管弦乐曲等。作曲家的朋友法国女作家乔治桑养了一只小狗,常喜欢飞快地旋转着追逐自身的尾巴。乔治桑请作曲家用音乐表示这只小狗的可爱动态,于是作曲家欣然写成此曲。乐曲篇幅短小,速度较快,一气呵成。
2. 管弦乐《跳圆舞曲的小猫》
《跳圆舞曲的小猫》是一首专为小朋友们写的管弦乐曲。曲调诙谐在趣,描绘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小猫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起了优美的圆舞曲。乐曲具有拟人化与写实的特点,4小节的引子,好似一个自豪的小猫一步步走进了“舞场”,准备翩翩起舞。尤为有趣的是在乐曲的结尾处,突然传来了几声狗叫,使正在专心跳舞的小猫大为震惊。音乐用了一连串的上行音后,突然结束了全曲,形象地描绘了小猫听到狗叫后迅速逃离了舞场,巧妙地结束了全曲。
3. 歌曲《猫咪别淘气》?
《猫咪别淘气》是一首儿童歌曲。歌曲幽默诙谐并带有说唱风格,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歌曲的节奏、旋律紧紧依托于语言的音调,说唱结合,形象地带出了小朋友的稚嫩语气,生动地表示出小主人对淘气的小猫的叮嘱,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内容,渗透了关心动物的意识。
4. 歌曲《谁在叫》
《谁在叫》是一首儿童歌曲。歌曲描绘了小动物不同的叫声,生动形象,极富童趣。歌曲的节奏有规律地重复、变化着,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流畅上口。歌词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为什么小动物叫了?它们都在做什么?意在调动小朋友的想像力。同时也在教育同学细心地观察事物,了解小动物之间的生态关系。
四、课时布置:二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跳圆舞曲的小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6:31:00 | 只看该作者

2、学唱歌曲《猫咪别淘气》
3、扮演歌曲《猫咪别淘气》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跳圆舞曲的小猫》,感受体验乐曲鲜明的音乐形象,并即兴扮演,体验随意做动作的感受。要求同学个人设计扮演乐曲的方式方法,并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2、歌曲《猫咪别淘气》,通过录音与教师范唱,引导同学用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
3、歌曲《猫咪别淘气》音乐为伴奏,通过自主创编动作扮演,增强同学的自信心,激发同学的编创热情。学习用欢快活泼的动作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复习前课内容:扮演和唱。
3、 小练习:节奏练习
二、新课学习:
1、 欣赏乐曲《跳圆舞曲的小猫》。
1) 初听,启发同学边听边引导同学区分乐曲中听唱的内容;想到什么?(可从标题入手去分析、去想象;
2) 复听,鼓励同学进入角色地进行扮演,(教师可稍作引导性动作引导同学参与即兴扮演)
2、 教师范唱歌曲《猫咪别淘气》;引导同学边拍边轻声随唱,
3、 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 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 通过自编动作扮演歌曲《猫咪别淘气》
1) 引导同学用课前所学习的自选一件打击乐器为歌曲作伴奏;
2) 动作创编按句创编;然后从同学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歌扮演进行扮演;
3) 录音、同学的伴奏、歌扮演结合起来扮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褒扬,并指出缺乏之处。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 欣赏歌曲《小狗圆舞曲》
2、 学唱歌曲《谁狂中》
3、 扮演歌曲《谁狂中》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歌曲《小狗圆舞曲》,感受体验乐曲鲜明的音乐形象,并即兴扮演,体验随意做动作的感受。要求同学个人设计扮演乐曲的方式方法,并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2、 模唱法学习歌曲《谁狂中》,通过录音与教师范唱,引导同学用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
3、 以歌曲《谁狂叫》音乐为伴奏,通过自主创编动作扮演,增强同学的自信心,激发同学的编创热情。学习用欢快活泼的动作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复习前课内容:扮演和唱。
3、 小练习:节奏练习
二、新课学习:
1、 欣赏乐曲《小狗圆舞曲》。
1} 初听,启发同学边听边引导同学区分乐曲中听唱的内容;想到什么?(可从标题入手去分析、去想象;
2) 复听,鼓励同学进入角色地进行扮演,(教师可稍作引导性动作引导同学参与即兴扮演)
2、 教师范唱歌曲《谁狂叫》;引导同学边拍边轻声随唱,
3、 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 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 通过自编动作扮演歌曲《谁狂叫》
1} 引导同学用课前所学习的自选一件打击乐器为歌曲作伴奏;
2} 动作创编按句创编;然后从同学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歌扮演进行扮演;
3} 录音、同学的伴奏、歌扮演结合起来扮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褒扬,并指出缺乏之处。
游戏宫 愉快的夏令营
一、教学内容:
1、 插旗子
2、 拾贝壳
3、 放风筝
4、 选一选、打一打
二、教学总目标:
1、 了解同学对本学期欣赏曲的熟悉程度。
2、 了解同学对×-、×、×节奏的掌握和运用。
3、 测试同学在本学期熟记并背唱其中两首歌曲。
4、 测试同学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伴奏和伴奏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插旗子
教师指导同学自身观察几面旗子上写的歌(乐)曲的名称,回忆并试着唱出歌(乐)曲的片段或主题。听教师播放歌(乐)曲,同学在自身课本的小旗子上涂上颜色,后出示答案,同学互相查对,给予成果评定。
2、拾贝壳
教师先让同学分小组编创节奏,要求编创的节奏有结束感,然后同学自由练习(每个同学都自编一条节奏,力争与他人不同,采用一人编创,小组同学齐模仿的形式进行),最后小组评定每个人编创的节奏,找出优点与缺乏。
【第二课时】
1、 放风筝
教师带领同学复习风筝上的七首歌曲,分小组开展背唱歌曲的活动,每人选择两首歌,背唱给小组同学听,由小组同学评定。评定可分为:完整、比较完整、不完整三个等级。
2、 选一选、打一打
分小组进行。
(1) 分别唱一唱三首歌。
(2) 讨论用哪几件乐器为其中一首歌曲伴奏。用什么样的伴奏型比较合适?
(3) 按同学选定的方式试一试,确定一组伴奏方式,由小组同学选唱其中一首歌曲,两三名同学伴奏。
(4) 以小组的方式集体参与测试,看哪一组演唱与伴奏协调一致,效果好。
四、课时布置:二课时(分课时不再另备,按同学测试时的进度自由调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9 22: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