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钓 鱼——“童年趣事”教师下水文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6-9-3 08:04
标题: 钓 鱼——“童年趣事”教师下水文
我的家乡位于黄河中下游,距黄河故道仅十余里。春夏之季,村子周围的小河经常是水流潺潺。我家门前就有一条小河,河水中伫立着田田的荷叶,时常有鸭子在荷杆间悠闲地觅食、穿梭。因为小河紧邻村子,夏季的傍晚时分,那里就成了小伙伴们快乐的天堂。

从学校回到家,伙伴们手里拿着自制的渔具不约而同地奔到小河边。于是,小河的岸边就热闹起来。大小孩儿(四五年级的)和小小孩儿(二三年级或者更小的),有的坐着小板凳,有的站着,有的蹲着,有的干脆席地而坐。

伙伴们手里的渔具也是五花八门。先说鱼竿,鱼竿长短不一——大小孩的长一点儿,小小孩的短一些;材质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杨树枝,有的是柳树枝——稍微加工一下,绑上棉线就成了属于自己的一根鱼竿。

顺着伙伴们抛下的棉线往水面看去,在棉线和水面的交界处,漂浮着一根根鹅毛、鸡毛或鸭毛——那是伙伴们自制的鱼漂。谁的鹅毛乍地沉入水中,只猛地一拉,一条小鱼便被抛上了岸。这时,便会响起一阵欢呼声。我时常在想:是谁这么聪明?竟然能够想到用家禽的毛做鱼漂!

大家的鱼钩也是别具一格。如果谁的零花钱比较多,能够花上一两毛钱买个鱼钩——鱼钩的末端带着倒刺,他肯定是大家羡慕的对象,因为大多数伙伴的鱼钩都是自制的。水平高点儿的,会巧妙地将缝衣针折弯成鱼钩状,只是没有倒刺;更多的是用弹簧——那种从各种废旧小家电上拆下来的状如毛毛虫的弹簧——拉直以后,很轻松地就能弯成鱼钩状。为什们用这样的弹簧做鱼钩,我也不知道;别人这样做,我就也这样做。

拿着自制的渔具,我也成为了众多钓客中的一员。哎呀,没有逮到蚯蚓,拿什么做鱼饵呀?没关系,随手从嚼着的馒头上掐下一小块儿,拇指与食指反复捏轧,那一小块儿馒头就成了小球状。拿着鱼钩,把小球儿轻轻往钩尖上一摁,这就完成了一切准备工作。

“嗖”的一声,我把棉线用力甩出去。鱼钩在棉线飞出的最远处掉入河中,河面轻轻荡起一圈圈细小的涟漪,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只留下那根鹅毛静静地躺在水面上。偶尔,鹅毛会左右摇晃一下。我知道,那只不过是微风向鹅毛轻轻地打了个招呼。等了许久,也不见鹅毛下沉,但伙伴们时而发出的欢呼雀跃让我心里痒痒的。不管了,我猛地拉出鱼线,什么也没有。我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等鱼钩晃荡到眼前时——上面真的什么也没有,连我放上去的鱼饵也不见了。鹅毛并没有下沉,鱼饵怎么就没有了呢?……也许……也许是甩鱼线时甩得太猛了,把鱼食甩掉了吧?

我重新装饵。然后,轻轻地把鱼竿往前伸向河面——还觉得不够远,把身子再往前探一下。鱼钩慢慢地下落,一点点没入水面,钓线随着鱼钩的轨迹也渐渐潜入水中,直到鹅毛如一叶扁舟停泊在水面上,我那颗悬着的心才终于可以放下来。

又是一阵漫长而焦急的等待。不是每次等待都会有美好的收获,偶尔钓上来一条搾巴长的鲫鱼,就足够让小伙伴们羡慕好一阵子了。很多时候,钓上来的是四五厘米长的——我们称之为“小白条”的状如柳叶的小鱼。为什么钓不到大鱼呢?或许是我们的吵闹声引起了大鱼的警觉,它们狡猾地溜开了;只有那些顽皮的小鱼经不起鲜美鱼饵的诱惑,陷入了美力的陷阱。或许,我们用弹簧制成的鱼钩太小,只能钩住小鱼的嘴巴吧!

尽管如此,每钓起一条小鱼,总会引来一阵欢呼声。此起彼伏的欢呼声让不太擅长垂钓的我,总是频繁拉出鱼钩瞧一瞧。没想到,我这没有耐心的举动竟会创造一个小小的奇迹。

由于拉线太频繁,有时候,我也懒得装鱼饵。我的兴趣已不再是能否钓鱼了,而是看鱼钩将钓线坠入水中,钓线又将鱼钩拽出河面。无心插柳柳成荫,没装鱼饵的鱼钩竟钓起了一条小鱼!!!我心中狂喜:我拥有一双神奇的手!或许“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传说在我身上重现了?不管怎样,随着一条优美的弧线,我在鱼钩上真真切切地看到一条小白条。不过……哎,鱼钩怎么勾住的是小鱼的肚子呢?……噢!这条倒霉的小白条哟,被我拉拽鱼钩时,误打误撞勾住了肚子呀!

夕阳西下,被远处的白杨树慢慢吞没。父母们长短不一、抑扬顿挫的喊叫,催促着尚未吃饭的孩子们。大家说着笑着,或两手空空,或带着为数不多的战利品逐渐散去。而钓上来的小鱼往往成为家中猫咪的美味,所以,每次回到家,小猫总是喵喵的围着我直打转。

事实上,伙伴们钓到的鱼不多,也不大,但每天放学回家后,我们依然吆五喝六地聚集在小河边。我们在乎的不是钓上来的那条鱼,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