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楼主 |
发表于 2016-9-1 11:51:44
|
只看该作者
14
重在生字的识记、认读,避免将这一实践活动变成口语交际。教学时,可以为三人小组准 备一套“你我他”的生字卡片,引导学生以选生字、递送卡片的方式促进对生字的识记认 读和理解运用。
教学资源
1. 国画《一望大江开》。 配合课文,用一幅画家傅抱石的国画作品作为铺底。画面近景是岩石松枝,龚半千和费
密同游,吟诗唱和,眺望远处。中间大片留白,远处空旷无垠,咫尺之间似有万里之遥,让 人可以充分感受天地之广袤。取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意。
2.“天地人”三才之道。
“天地人”来源于《周易 • 说卦》,天地人被视为宇宙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三大要素,它 们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才”是指本质,“三才”是三方面具有实质的内容,在《周 易》中具体指天、地、人。“三才之道”就是天道、地道和人道了。“天道”是阴和阳, “地道”是柔和刚,“人道”是仁和义。“三才之道”的探讨和论述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相 当广泛,在古人启蒙读物《三字经》中也有“三才者,天地人”的说法。民间春联也有: “福禄寿三星拱照,天地人一体同春”。由此可见,“天地人”三才之道在我国经几千年而 流传不衰,对传统文化有深远影响。
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图画、动作演示、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
“天、地”等 6 个生字。
2. 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 教师播放儿歌,学生边读边拍手。
铃声响,坐坐好。
腰挺直,脚放平。 这是第一节识
手放好,头摆正。 字课,将学前常规教
眼睛看老师,上课专心听。 育融于语文课。
第一单元 15
2. 教师出示傅抱石的国画作品,引导学生看图观察:你 看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显示课题:天地人。
二、朗读课文,内容归类
1. 学生打开书本,教师及时纠正读书姿势。
2. 教师带读。先读课题,再读课文。全班学生跟读,齐读。
3.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将这 6 个汉字分为哪两组?(第一 组:天地人;第二组:你我他)
三、形义结合,学习“天地人”
1. 学习汉字“天”。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天”字。在人的 头顶上,那无边无际的就是“天”。出示晴天、阴天、雨天的 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正音。
2. 结合图画,学习汉字“人”。教师出示“人”站立的图 画,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和图画的相似性,帮助学生识记字形。 出示男人、女人、老人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人”的字义。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正音。
3. 结合图画,学习汉字“地”。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了解字 义。出示草地、菜地、雪地、沙地的图片,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字义。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自己组词读。
四、谈话交流,学习“你我他” 1. 营造氛围,感知“你我他”。
从“人”出发,引出“我”。教师出示汉字“我”,启发 说话:我们都是人。师生对话,引出“你、他”。教师提问: “你叫什么名字?”指定学生回答。教师再指该学生的同桌提 问:“他是你的同桌。他叫什么名字?”学生回答。
2. 仔细观察,认识“你我他”。 引导学生观察汉字,找一找“你、他”有什么共同点。教
师移动单人旁的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3. 游戏互动,理解“你我他”。
教师请三位学生上台,引导学生选生字卡片并交流。如一 名学生说:“我是 ××,很高兴我们成为好朋友。”“你喜欢踢 足球吗?”“他是你的同学吗?”小组练习,轮流说话。
汉字承载着中 华文化, 将国画与 汉字联系, 引导学 生理解汉字的内涵。
利 用 图 片, 联 系生活, 帮助学生 识记和正音。
创设生活场景, 在师生、生生对话 中,帮助学生认读、 理解生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