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jala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6年新部编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92#
 楼主| 发表于 2016-9-1 12:02:00 | 只看该作者
       
或“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日        积        月        累
1. 可以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古诗,争取读正确。
2. 通过教师范读、伙伴互读等方式进行正音。可以采用五言
借助拼音朗读古
诗的一般节奏朗读。
诗,并能背诵。懂得要
3. 简单交流读不明白的地方,帮助学生大致理解诗意。
爱惜粮食。
4. 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练习背诵。可以通过教师引读, 学生接读的方式,也可以用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背诵。
192

和        大        人        一        起        读

和大人一起读《拔 萝卜》,了解故事内容, 初步尝试续编故事。

这个故事很有趣,语言也很有特点。大人和孩子可以一起 来读读这个故事。
故事讲到“小狗喊小猫来帮忙……”戛然而止,而后面的 插图告诉我们,小猫还请来了小老鼠帮忙,据此,结合文中学 习伙伴的提示:“后来怎么样了?”大人和孩子可以一起大胆 想象故事后面的内容,还可以仿照故事语言表达的方式,把小 猫和小老鼠来帮忙的内容补充完整。特别要引导孩子仔细观察 每幅图中的萝卜有什么变化,让孩子猜猜故事的最后结果 是什么。

  教学资源
1.《萤火虫》。
萤火虫
叶圣陶
萤火虫,点灯笼,飞到西,飞到东。 飞到河边上,小鱼在做梦。 飞到树林里,小鸟睡正浓。 飞过张家墙,张家姊妹忙裁缝。 飞过李家墙,李家哥哥做夜工。 萤火虫,萤火虫,何不飞上天,做个星星挂天空。
2.《月亮走》。
月亮走
月亮走,我也走, 我跟月亮提花篓,一提提到园门口, 摘把苋菜摘把葱,摘把辣椒满篮红, 摘把韭菜塞篮角,摘个葫芦毛茸茸。

第五单元  193

第六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影子》《比尾巴》《青蛙写诗》《雨点儿》4 篇课 文。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对自然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生动的描摹,充满儿童 情趣,能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要继续重视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及时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 现象。结合本单元课文的特点,还可以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朗读训练。如,《比尾巴》和 《雨点儿》中都有问答的形式,要读好疑问句和陈述句。《青蛙写诗》中有小蝌蚪等多个角 色说的话,《雨点儿》中有小雨点和大雨点两个角色的对话,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 生读好角色说话的语气。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要引导学生认识逗号、句号,学会 数句子。通过读出逗号和句号的不同停顿,促进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课文介绍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识,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内 容。如果学生经验不足,可以利用课文插图或其他图片、视频资料等帮助学生,丰富学生 对生活经验的积累。

194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影子        2        1. 认识43个生字、10个偏旁和2个多音字;会写17个
                               
                                字和3个笔画。
        比尾巴        2        2.        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人物说话的语气。认
                                识逗号和句号,根据标点读好停顿,初步建立句
课文                               
                                子的概念。
        青蛙写诗        2               
                               
                        3. 学会用“前、后、左、右”4个方位词说话;积累
                       
                                一问一答的语言表达,积累由生字拓展的新词。
        雨点儿        2        4.       
                                背诵《比尾巴》。
                               
                               
口语        用多大                1.        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流。
                1        2.        知道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人交流是文明、
交际        的声音                       
                                有礼貌的表现。
                               
                       
        字词句运用                1. 知道汉字有“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学习
                               
                                把字按结构进行归类。
        展示台                2. 借助拼音读通儿歌,巩固方位词“前、后、左、
                                右”,了解方位词“东、南、西、北”。
语文                               
                2        3.        交流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成果,培养自主识字的
园地六        日积月累                       
                                习惯。
                               
                        4. 背诵《古朗月行》(节选)。
                       
        和大人                5.        和大人一起读《谁会飞》,感受儿歌的生动有
                               
        一起读                        趣,了解动物都有自己不同的活动方式。
                               
                               
        合计        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楼主| 发表于 2016-9-1 12:02:07 | 只看该作者
影子
  教材解析
《影子》是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歌,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充满童真童趣, 写出了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影子的喜爱之情。儿歌共两小节,语言简 练,句式整齐,偶数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是小朋友玩跳房子的情境,配合第一小节“影子在前,影 子在后”;第二幅是玩轮滑的情境,配合第二小节“影子在左,影子在右”。两幅图中都 出现了影子,旨在帮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儿歌的意思。
  教学目标
1.        认识“影、前”等 11 个生字和宝盖头、女字旁、月字旁 3 个偏旁;会写“在、后”
等        4 个字和斜钩 1 个笔画。
2.        正确朗读课文,体会“我”对影子的喜爱之情。借助生活经验,理解影子与人形 影不离的特点。
3.        借助情境,辨别前、后、左、右 4 个方位,并用这 4 个词来表达方位。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识记“前、后、左、右”,在生活情境中辨别这 4 个方 位,并用这 4 个词来表达方位。
【教学难点】 斜钩和卧钩的书写区别。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本课中的“影、朋”是后鼻音,可以与学过的“音、本”对比着读,体会前鼻音和后
鼻音的发音区别。“左”是平舌音,可以回顾学过的“作”的发音,把“左”读准确。 可以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字形。有的可根据汉字的字形,用形象的方法来识记。
196

如,“黑”就像一只小黑猫,睁着两只眼睛,四条腿并拢蹲在那里。有的可以用熟字相 加的方法来记忆。如,“月 + 月 = 朋”“女 + 子 = 好”。还有的可用编口诀的方法帮助识记。 如,辨析“左”和“右”的字形,可以利用口诀“左下有个工,右下有个口”。
本课中的“前、后、左、右”是 4 个表示方位的词语。教学时,可以先结合课文语句 观察插图,从直观上了解这 4 个词所表示的位置,然后让学生联系实际进一步认识这 4 个 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都是谁,通过实践活动来理解字义。
可以用熟字组成新词,再现生字,巩固识字。如,“黑影、前天、后来、大狗、左耳、 右手、好朋友”。
2. 写字。
本课要写的 4 个字中,撇的写法不一。“在”字中有长撇,“后”字中有长撇、斜撇, “我”字中有斜撇、短撇,“好”字中有短撇。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注意书写上的区别。 本课中的“在”和“后”都是左上包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右下让左上。本课新学笔画 斜钩,与卧钩比较相似,两者的主体部分都是斜的。斜钩取纵势而弧度比较小,卧钩取横 势而弧度较大。教师可以在范写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要领。
本课 4 个字书写要点:
        6画,合体字。       
在               
        撇在竖中线上起笔。“土”的一竖靠近竖       
        中线,第一横靠近横中线。       
               
        6画,合体字。       
后               
        横稍长,写在靠近横中线的上方,在第二       
        撇的上部起笔。       
               
        7画,独体字。       
我                教师示范斜钩:
        横在横中线上起笔,稍往上斜。斜钩在竖       
                起笔后向右下弧
        中线上起笔,略高于左边。        直行笔,弧度不宜过
                大,到起钩处向上钩
        6画,合体字。       
                出,收笔要出尖。
               
好        左边略高于右边。“女”做偏旁时横变       
        提,右边不出头,从横中线上起笔,稍往       
        上斜。“子”中的横稍长,要写平直,写       
        在横中线上。       
               
要求写的字可以组成一些新词让学生抄写,以扩展学生的词汇量,增强他们写的能 力。如“后天、后来、正好、好人”。

第六单元  197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本文总体的情感基调是欢快的、俏皮的,两小节的句式结构相似,比较简单。可以让
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朗读的形式尽量丰富多样一些,可自由读、个别读、同桌对读等。 本课朗读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读准字音。首先要把生字的读音读正确。其次,课文中有 一些需要读轻声的词语,如“影子、跟着我、陪着我、好朋友”。轻声的读法,《秋天》一 课已学,可以让学生回忆轻声的读法,再尝试练读。此外,还要关注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停
顿,避免唱读。教师可适当范读,让学生感受词语间的停顿,学生再反复朗读。 2. 理解运用。
影子是学生熟悉的一种生活现象,导入部分可采用猜谜、聊聊影子等方式,唤起学生 对影子的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先抓住“就像一条小黑狗”“它是我的好朋友”两个重点句,让学生 说说为什么说影子像一条小黑狗,为什么说它是“我”的好朋友。引导学生体会影子与人 形影不离的特点。再让学生说说哪些句子表现了影子与“我”的形影不离。可以结合学生 的日常生活经验,或让学生做做与影子有关的活动,进一步体会。最后,抓住“小黑狗” 和“好朋友”两个词语,引导学生体会“我”对影子的喜爱之情。
3. 课后练习。 课后第二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这是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并
运用“前、后、左、右”等方位词。可以让学生按教室座位用“我的前(后、左、右)边 是 ”的句式来说话,也可以让学生换换位置说一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表 达。如,“ 在我前(后、左、右)边。”“我的前(后、左、右)边是 。”
三、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课后仔细观察,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前?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后?什么情况下影 子在左?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右?互相交流,并做做“踩影子”的游戏。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影、前”等 5 个生字,会写“在、后”2 个字。
2.        抓住重点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影子的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楼主| 发表于 2016-9-1 12:02:15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谜语,引出“影子”。
像我不是我,常常跟着我, 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 和它说说话,就是不开口。
2.        指导“影子”的读法。
(1)对比读“影”和“音”,体会后鼻音和前鼻音的发 音区别。
(2)复习轻声的读法,读好“子”。
3. 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影”的意思。
二、初读感知,初识“影子” 1.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1)出示“跟着我、陪着我、好朋友”等需要读轻声的词 语,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3)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教师随时纠正。 2. 读重点句,体会影子的特点。 (1)出示重点句,学生朗读。
就像一条小黑狗。        它是我的好朋友。
(2)说说为什么说影子像一条小黑狗,为什么它是“我” 的好朋友。
(3)画出表现影子与“我”形影不离的句子,读一读。 (4)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影子与人形影不离
的特点,加深对儿歌的理解。
三、认读“前、后、左、右”4 个生字
1.        出示句子: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在左,影子在后。
2.        指名读 4 个生字。重点指导“左”的发音,与“正”对 比着读,体会平、翘舌音的不同。
3.        辨析“左”和“右”的字形。利用口诀:左下有个工, 右下有个口。
4.        结合课后第二题,帮助学生理解、运用 4 个方位词,引 导学生说完整的话,鼓励学生用多种句式表达。

猜谜语是小学 生喜欢的活动。这 个谜语不仅引出了 课题, 而且呈现了 本 课 要 学 的 生 字, 可以给学生一个初 步的认识。
影子是生活中常 见的现象,生活经验 的引入,可以加深学 生对儿歌的理解。
在生活情境中理 解字义,运用汉字, 可以让学生对字义有 一个直观的感受,还 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语 文学习的意义。
第六单元  199

四、巩固识记生字
1.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2.        教师读生字,学生出示相应的生字卡片。
3.        通过课中操来巩固生字学习。
像我不是我,常常跟着我。(站立拍手)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跟着方向,有节奏地小跑)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跟着方向,有节奏地小跑) 通过做动作来感 它像小黑狗,是我好朋友。(站立拍手) 受字义,不仅达到了
                巩固的目的,还可以
五、学写“在、后”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一
1.        引导学生说说写字要注意什么。围绕执笔姿势、写字        动,调节课堂氛围,
姿势、字的笔顺、关键笔画等方面进行交流。        符合低年级学生学习
2.        教师范写。强调撇的变化与写法。        的特点。
3.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指导。       
4.        反馈评价。展示写得好的字,出示问题范例并纠正。       
5.        学生再次练写。       
        (方建芬        浙江省杭州市夏衍小学)

200

6 比尾巴
  教材解析
《比尾巴》以对话的形式介绍了 6 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根据问题与回答,可以把课文 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二节是第一部分,通过三问三答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尾巴的特 点;第三、四节是第二部分,同样通过三问三答介绍了公鸡、鸭子、孔雀尾巴的特点。全 文句式整齐,富有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明易懂,充满了儿童情趣。
课文的插图生动形象地展示了 6 种动物的尾巴,这些图片可以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 他们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        认识“比、尾”等 11 个生字和提手旁、八字头 2 个偏旁;会写“长、比”等 4 个字 和竖提 1 个笔画。
2.        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背诵课文。
3.        模仿课文一问一答的形式做问答游戏,积累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读好问句的语气;注意人字头和八字头的区别。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本课新学的偏旁,“伞”字的人字头容易与“公”字的八字头混淆。可以把“伞、公”
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让学生仔细观察偏旁的不同。 本课中的“长、短”是一组反义词,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识记。如,让学生说一说生
活中哪些东西长,哪些东西短。 利用字族识字。如“巴”和“把”,字音相近,在认识基本字“巴”的基础上,结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楼主| 发表于 2016-9-1 12:02:20 | 只看该作者
偏旁“扌”的学习,认识“把”。 本课有不少表示事物名称的生字,可以组成词语让学生识记。如,“尾、巴、伞、兔”
可以分别组成“尾巴、雨伞、兔子”。也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去理解,或者让学生结 合图片去理解。
有些字,如“最”很难单纯地讲词义或用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课文中描写的 6 种动 物放在一起比一比,看看谁的尾巴最好看,由此领会“最”的意思。
2. 写字。 本课要学习新笔画竖提。竖提和竖钩容易混淆,可以通过范写,强调二者的方向是
相反的,还可以带着学生边念儿歌边做动作进行区分,如,“竖提竖提往外提,竖钩竖钩 往里钩”。
本课要写的4 个字中,“比”中的竖提和竖弯钩容易混淆,可以让学生反复书写加强记 忆。“比、长”的书写都要注意笔顺,“比”的笔顺是:横、竖提、撇、竖弯钩,“长”的笔 顺是:撇、横、竖提、捺。“巴、把”都含有“巴”字,但是大小不一样。可以通过视频演

示,“巴”加上提手旁后变小了。 本课 4 个字书写要点:
4画,独体字。
长        长横写在横中线上,竖提略靠左,在竖中 线上收笔。
4画,合体字。
比        左窄右宽。短撇略高于短横。竖弯钩从竖 中线写起,起笔略高于竖提的起笔。
4画,独体字。
巴        横折收笔靠近竖中线。短横在横中线上起 笔,略上扬。竖弯钩要写得舒展。
7画,合体字。
把 左窄右宽。“巴”要写得略小些,横折起 笔略低于提手旁的横,竖弯钩从竖中线起 笔。

教师示范竖提:
竖提要在竖的收 笔处提笔作顿,再向 右上出锋收笔。

可以把本课要写的 4 个字组成新词,让学生写一写,以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如, “比一比、长大、下巴”。

202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本课整体的情感基调是轻松、欢快、俏皮的,就好像两个小朋友在一问一答,做猜谜
游戏。因此,全文的朗读指导,除了让每位学生自由读外,还可以安排不同形式的对读, 重点指导学生读好问句。
可以先出示4 个较短的问句和作为回答的陈述句,通过对比范读,让学生体会到问句末 尾的语气要上扬。然后以“谁的尾巴长”为例,让学生练读,教师纠正后,再让学生读好其 他的问句。接下来,教师可以出示两个较长的问句,通过对比范读较长的问句和较短的问 句,让学生体会到在读较长的问句时,“谁的尾巴”后面可以稍作停顿,快速换口气,再接 着往下读。学生以“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为例进行练读后,再读好另一个较长的问句。
一些词语的读法需要注意,如,问句和答句的重音要放在“谁”和“松鼠、兔子”等 称说动物的词语上,“的”要读得又轻又短,学会连读,不拖音。
2. 理解运用。 词句的理解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课文插图。如,理解“弯”和“扁”时,可
以利用插图进行观察理解。教师可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和“弯”意思相反的词是什 么?“扁”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在理解“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时,不必告诉学生这是一个比喻句,也不必让学生 说出“松鼠的尾巴 ”与“一把伞”什么地方像。只要将松鼠的图片与一把伞的图片放在 一起让学生看一看,或者让学生想一想伞的样子,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它们之间的相似就 可以了。
3. 课后练习。 课后第一题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在指导学生背诵时要有方法,不能死记硬背。可以回忆
课文插图,想一想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也可以想想每小节讲述的内容都有什么特点。 如,第二节说到的动物都有四条腿,都非常敏捷;第四节说到的动物只有两条腿,都有 翅膀。
课后第二题的左边摘录了文中一问一答的一组句子,右边放的是另一组一问一答且句 式相同的句子,只是替换了个别词语。可以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原句的基础上,问学 生:“谁的样子最可爱?”学生的回答可以是“兔子的样子最可爱”,也可以是其他动物的 样子最可爱,只要句式相同即可。教师和学生还可以交换角色,由学生来问,教师来答, 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一问一答的语言表达和句式。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继续拓展开去,做更 多的问答游戏。
三、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从课外书中、网络上或到动物园里了解其他动物尾巴的特点。把了解到的与 家长、老师或同学进行分享,尝试用“谁的尾巴怎么样”问一问,让对方猜一猜。
第六单元  203

7 青蛙写诗
  教材解析
《青蛙写诗》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作家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 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把它们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 号,从而组合成了一首生动有趣的小诗。借这样生动、具体的事物来认识标点,富有情 趣,适合儿童学习。
全诗共 5 小节,描写了青蛙在下雨天用“呱呱”的鸣叫来作诗的情景。第一小节写青 蛙受到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的感染,产生了作诗的兴趣。第二至四小节写小蝌蚪、 水泡泡、一串水珠要分别充当青蛙写的诗中的逗号、句号和省略号。第五小节写青蛙的诗 写成了,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都在诗中充当了标点符号。本课提供了小蝌蚪、水泡 泡和一串水珠的插图,有助于学生找到它们与 3 种标点符号的相似之处。
  教学目标
1.        认识“写、诗”等 11 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 2 个偏旁;会写“下、个”等 4 个字。
2.        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
3.        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教学难点】 读好儿化音;会写“雨”。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本课中一些生字声母的发音容易与其他声母混淆。如,“点、当”的声母 d 容易与 t 混 淆,“过、给”的声母 g 容易与 k 混淆。可以把几个容易混淆的声母放在一起,通过比较朗 读帮助学生区分。
204

本课要求认识的两个偏旁,秃宝盖容易与第5 课学习的宝盖头混淆。可以把两个偏旁放 在一起,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秃宝盖之所以“秃”,正是因为它少了一点。四点底一般表示 火的意思,“点”的字形就像在火的上面放了一口锅,有人拿着勺子在搅拌。
可以运用形象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字形。如,可以出示一串糖葫芦的实物或图片,让 学生建立“串”的形象,从而识记字形。并启发学生说说看到这个“串”字,还会想到什 么,可能会想到一串鞭炮、一串项链、一串灯笼、一串葡萄……让学生从图片和生活实际 中了解“串”的字形和字义。
对字义的识记,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经验。如,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写字,回忆一 下写字的过程,就可以理解“写”的意思。本课是一首儿童诗,让学生读一读课文,就能 体会“诗”的意思。
对生字加强巩固,除了充分利用课后第三题列出的词语外,还可以再组一些词让学生 读一读。如“写诗、诗句、只要、人们、我们”。
2. 写字。
本课要写的 4 个字都有竖这个笔画,提醒学生竖要写得直。“下、个、雨”都是从上 往下书写,“下、个”上宽下窄,“雨”上窄下宽。
本课 4 个字书写要点:
3画,独体字。
下        横要长,竖写在竖中线上,点从竖的中上部起笔。
3画,独体字。

撇捺要舒展;竖写在竖中线,对准撇与捺的交叉点起笔,但不能碰到。
8画,独体字。
雨 第四画的竖写在竖中线上,要为中间的四点留出足够的空间;四点要分布 均匀。
5画,合体字。
们 左窄右宽。点的起笔要略低于撇,第四画的竖收笔要略高于第二画的竖。 第四画的竖靠近竖中线。
巩固写字环节,可以用这 4 个字组成词语,让学生抄一抄。如“下来、下山、坐下、 个子、下雨、雨天、人们、我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楼主| 发表于 2016-9-1 12:02:29 | 只看该作者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小节时,可以结合课文插图,说说小青蛙是什么表情,它的心情怎
样,让学生想着小青蛙的样子读第一小节,结合“我要写诗啦”这句话,启发学生体会小 青蛙兴奋的心情,读出高兴的语气。
课文第二、三、四小节,语言形式大致相同,朗读指导和内容理解可以结合起来,通 过讲、扶、放的方法,把句子读通、读顺,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
课文最后一小节是青蛙写的诗,因为这首诗传达的意思可以有多样化的解读,所以可 以让学生自己处理轻重、快慢,放手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互相评一评谁读得更好听。
2. 理解运用。 学习第一小节,教师可以播放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的声音,帮助学生理解
“淅沥沥”“沙啦啦”的意思,这一小节的学习可以采取以读促讲,读中感悟的方式。 学习第二、三、四小节时,可让学生说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他们想怎样
帮忙。可以出示“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我能当个小句号”“我们可以当省略号”3 句话, 让学生体会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接下来,可以让学生根据小蝌蚪、水 泡泡和一串水珠的特点,到青蛙写的诗中去找一找他们,看看他们有没有帮上忙。借此引 导学生认识逗号、句号和省略号的样子。
学习第五小节,可以引导学生去自主发现青蛙的诗的特点:只有一个“呱”字。这个 字是拟声词,“呱呱,呱呱”是小青蛙的语言,小青蛙透过这样的语言会传达什么呢?要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把自己想到的读出来。
3. 课后练习。 课后第一题是为了培养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信息的能力而设计的,本课只是初步了
解,后继单元还将进一步学习。可以用圈圈画画的方法,先找到相关信息,再引导学生组 织语言进行完整回答。课后第二题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先让学生说一说小蝌蚪、水泡泡 和一串水珠的特点,再根据特点去找诗里的逗号和句号。
  教学资源
1.        逗号歌。
标点符号谁最忙?逗号使用最频繁。 句子中间要停顿,往往由它来值班。
2.        句号歌。
一句末尾用句号,语气平缓调不高。 读书见它要停顿,作文断句莫忘掉。
206

8 雨点儿
  教材解析
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讲述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 来后,大地所发生的变化。
在对话中,小雨点儿说他想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说他想要去没有花没有草 的地方。他们的选择看似矛盾,但都给大地带来了美好的变化——小雨点儿让花更红了, 草更绿了;大雨点儿让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花,长出了绿草。
  教学目标
1.        认识“彩、半”等 10 个生字和三撇、穴宝盖、立刀旁 3 个偏旁,读准多音字“数、 长”的字音;会写“问、有”等 5 个字和横钩 1 个笔画。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教学难点】 读准多音字“数、长”的字音;会写“有、从”。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多音字的认读要结合字义进行。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
的语境,体会“数”的意思是清点数目,“长”的意思是
生长。从而让学生知道这两个字在课文中应分别读 shǔ 和 偏旁儿歌 zhǎng。 房顶平平秃宝盖,
本课要求新认识的穴宝盖,容易与前面学过的宝盖 加个烟囱宝盖头, 住进八人穴宝盖。
头、秃宝盖混淆,可以编儿歌帮助学生识记。
第六单元  207

本课有许多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如“半、问、方、更、长”。教师可以将“半”和 “方、长”,“问”和“更”对比范读,帮助学生区分。
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1)熟字换偏旁。如,“闪”字中的“人”变成“口”,就成了“问”。 (2)联想识记。“绿”和“红”都是表颜色的词,都是绞丝旁。可以从熟字“红”过
渡到“绿”。 (3)结合语境。如,联系《比尾巴》一问一答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问”的意思。
结合句子:“花红了。”“花更红了。”在对比中体会“更”的意思。 (4)对比识记。如,“半”和“彩”的学习,可以出示一张纸和半张纸,帮助学生理解
“半”。也可以出示一张黑白照片和一张彩色照片,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彩”的意思。 可以把生字组成词语让学生练读。如“云彩、半空、来到、地方、没有、绿草、出去”。 2. 写字。 书写本课生字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独体字作偏旁时,出现的字形变化。如,书写
“有”字时,可以对比“有”和“月”,“月”在作偏旁时,撇变成了竖。书写“从”字时, 对比“从”和“人”,“从”左边“人”的捺变成了点。还要重点指导横钩的书写,注意与

横撇、横折的区别。
本课 5 个字书写要点:
6画,合体字。
问        门字框横要平竖要直,框稍写大些,为“口” 留出空间。
6画,合体字。
有        横要写得长一些,要写平直;撇从竖中线上起 笔,要写得舒展。
5画,独体字。
半        竖写在竖中线上,要直;第二横要比第一横长。
4画,合体字。
从        左边比右边稍窄一点,右边“人”的撇要穿插 在第二画点的下方。
7画,合体字。
你        左窄右宽,左右两边上下平齐。

教师示范横钩:
横钩起笔稍重, 在拐弯处稍作停顿, 出锋收笔。

可以把这些字组成词语,让学生写一写,帮助学生巩固。如“一半、半天、半月、从 来、你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楼主| 发表于 2016-9-1 12:02:34 | 只看该作者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这是本册教材第一次提出分角色朗读的要求,所以需要重点指导。课文中有两个角
色——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读小雨点儿的话时声音可以天真一些,读大雨点儿的话时可 以稳重一些。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说的话中,既有陈述句又有问句。可以让学生回忆学过 的读问句的方法,读好问句。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发挥 想象,进行个性化朗读。如,如果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离得很远,他们会怎么说话?如果 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都急着要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他们又会怎么说话?
在上一课认识逗号和句号的基础上,本课还要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这就要求学生不仅 要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还要注意句中的停顿。如,“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没有花” 和“没有草”之间可稍作停顿。教师先范读,让学生感受句中的停顿短于逗号的停顿,逗 号的停顿又短于句号的停顿,然后可以让学生跟读,通过朗读实践加深体会。
2. 理解运用。 可以播放下雨的视频,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景象。一方面渲染氛围,另一方面借此引
导学生体会“数不清”和“飘落”的意思。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什么“数不 清”或者什么是“飘落”的?如,数不清的树叶、数不清的雪花、数不清的头发,飘落的 树叶、飘落的雪花。
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要去的地方有什么不 同。可以对比着读读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说的话,从中感受到他们的选择不同。接下来创 设问题: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到了自己要去的地方后,分别产生了怎样的结果?引导学生 发现,虽然去的地方不同,但他们都滋润了花草,给大地带来了变化。可以结合多媒体课 件,一是引导学生看经过雨水的冲洗,花更红了,草更绿了。二是看种子被风吹来,飘落 在土地上,下了一场雨后,种子发芽、生根、开花。学生在感受美景的同时,懂得了雨水 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3. 课后练习。 课后第二题是在上一课认识了逗号、句号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
顿。此题可以与课文的朗读指导相结合。注意对句子的认识要求不要过高,学生通过标点 符号知道什么是句子,会数句子就可以了。
  教学设计举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读好恰当的停顿。
第六单元  209

2.        认识“更、绿”等 4 个生字;会写“半、你”2 个字。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教学过程: 一、分角色朗读对话,复习巩固
二、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好恰当的停顿
1.        创设问题:《青蛙写诗》中的小蝌蚪和水泡泡跑到这一 段中来了,请同学们把他们找出来,并用笔圈画,再和同桌交 流你找到的小蝌蚪和水泡泡。
2.        出示课件,学生口头填空。
小蝌蚪要当的是        ,水泡泡要当的是        。
3.        教师范读逗号、句号和句子内部的停顿,学生谈感受。
4.        学生跟读。
5.        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读,教师纠正。
6.        出示学过的含有逗号和句号的语段,学生朗读。
三、创设问题,认读“更、绿、出、长”
1.        创设问题: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来到他们想去的地方 后,出现了怎样的结果?
2.        用含有“比、更”的句子,帮助理解“更”。
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比以前更红了,草比以前更绿了。
3.        结合课文内容,用“更”说话。
有了小雨点儿的帮助,还有什么更怎么样了?
4.        播放小草从泥土中长出来的视频,帮助理解“长、出”。
5.        出示课件: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
一把伞?让学生体会两个“长”的读音不同。作“长度”讲
时,读 cháng ;作“生长”讲时,读 zhǎng。
四、学写“半、你”
1.        教师范写“半”,强调点、撇不要贴在竖和横上。学生 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反馈评价,学生再次练写。
2.        教师范写“你”,着重指导横钩的写法。学生练写,教 师巡视指导,反馈评价,学生再次练写。

联系旧知,巩固 对逗号、句号的认识。
联系学过的《比 尾巴》中的句子,可 以让学生在具体的 语境中,根据字义区 分多音字的读音。

(叶晶        浙江省杭州市濮家小学教育集团)
2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
 楼主| 发表于 2016-9-1 12:02:40 | 只看该作者

口语交际
用多大的声音
  教材解析
这是本册教材的第三次口语交际,在“说”的要求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教材以问题 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到底什么时候该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该小声说话。通过 3 个具有代 表性的场景图,引导学生具体感知所处的场合不同,说话的音量要不同。小贴士的交际提 示,明确提出说话的音量要依场合而定。
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谈话对象,控制自己的音量是一种社交礼仪,也是一种必备的交往 能力。这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缺乏的,需要引导示范,学会在不同的场合,用合适 的音量与他人交谈。
教材在第一次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 需要小声说话。让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需要大声说,要根据不同的场合,选用不 同的音量说话,这是对初步的场合意识的具体化引导与培养。
  教学目标
1.        知道不同的场合,该用不同的音量说话。学习根据具体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他 人交流。
2.        懂得根据不同的场合,采用恰当的音量说话是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教学建议
一、观察图画,感悟不同的场合说话的音量不同
教材呈现的 3 幅插图,均源自学生真实的校园生活。教学时,可通过观察、模拟表演 的形式,切身体验用多大的声音说话是适宜的。
第六单元  211

第一幅图,可先让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 方,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等。看懂图片内容 , 可以用 一两句话说一说,如,阅览室里,一个小女孩在看书,一 个小男孩走过来,问:“请问,这里有人吗?”如果学生 没有注意到墙上的“静”,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说说是 否认识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思考,这样的环境 里,该用多大的声音呢。从学生的交流中得出:在阅览室 里,声音要轻轻的,只要对方能听到就行了,避免打扰其 他人。然后,请一位学生和教师合作,开展模拟交际活 动,直观感受声音的大小,全班就交际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既要关注本 课的交际要求,还要 关注前两课的要点。 特别关注说话的人是 否“说话时,看着对 方的眼睛”。

第二幅图,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说一说图片内容,如,小华捡到一块橡皮,跑进办 公室交给老师。学生还可以把小华怎么和老师说的讲清楚。想一想在老师的办公室里该用 多大的声音说话,以免打扰到其他老师办公。然后可以和同桌模拟练习,再面向全班模拟 表演,集体评价。
第三幅图,可全班一起观察,再请一两个同学尝试讲一小段故事,感知面对大家讲故 事要让同学们都听得见。
比较 3 幅图的 3 个不同场景,总结得出: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不 同的场合要用合适的音量。
二、感知“大声说”与“小声说”
“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借助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简单说说理由。从中明白用多大的声 音说话,要根据交际的对象和场合来决定,面向大众该大声说,让大家都听得见;该小声 说话时却大声说是不合适的,会影响别人,是不文明的表现。若学生对某个情境该用的声 音大小有分歧,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可代替学生做判断或下结论。
教学时,要避免灌输概念和说教,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具 体场景中自己去感知,体悟。如:
1.        画面观察。教师可出示各种场景的图片、漫画等,如,公交车上、电影院里、餐 厅里、演讲比赛,让学生看图选择音量的大小,可以举大拇指或小拇指来表示。
2.        情境表演。教师可事先与个别同学准备几个简单的生活场景中的对话。教学时, 以师生生活情境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判断该用多大的声音。可以采用观看后夸一 夸或提提建议的方式来展开。
3.        视频播放。如有条件,教师可以利用手机拍摄视频的功能,进行视频截取和播放, 呈现各种交际场景中人们说话交谈的情境,让学生在观看、判断和理由陈述中,具体感知 面对不同的场合和交际对象,音量要有大小。

212

三、真实情境的实践练习
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如课堂上开展小组讨 论:请补充还有哪些场合需要小声说话?什么场合要大声说?讨论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 发言。这样的话题人人都有话可说,小组讨论时有的学生容易激动,大声抢着说。这既是 对本课内容的拓展延伸,更是在实践演练中去体验,从明理到导行:小组讨论时,声音要 小一些,让小组成员听见即可;代表小组发言时,应该大声说,要让大家都能听见。
也可让同桌或小组自由创设某一具体的生活、学习情境来表演练习,在演练中落实要 求,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四、实践活动
1.        想一想。观察周围人说话,想一想,他们的声音大小合适吗?为什么?
2.        做一做。生活中,用音量合适的声音和周围人说话交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15: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