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专业主义》读后感想读书笔记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8-26 10:56
标题:
《专业主义》读后感想读书笔记
《专业主义》读后感想读书笔记
自己的理解专业主义其实就是专业精神,而专业精神首先就体现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作者提出要有服务的态度,有顾客至上的态度,这种态度源自内心,并通过纪律加以约束,这很好理解,一个人如果对待自己的工作没有热情、没有服务态度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专家,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就是这个意思吧; 其次是对未来的预见,一个具有专业精神的人是要了解未来的,要抬头看路,如果不了解未来,仅仅凭借对待事业的一份热情来工作,是不可能成为这个行业的顶尖人物,也就是专家了; 第三是执行能力,抬头看路固然重要,但还要能够低头走路,荀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都是这个意思。用这三条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有专业精神,自己认为还是可行的,而且自我评价后得出的结论:自己不具备专业精神,这一点都不出人意料。
书的后两章谈到讨论能力和解决矛盾的能力,自己理解这是要达到专业精神所必须的、不断修炼的逻辑能力。讨论问题的目的就是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然后找到解决办法,讨论不是谈判,讨论不是诡辩,讨论要符合逻辑,包括符合逻辑的反驳;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没有静态逻辑让我们简单地处理工作中发生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动态地看待问题,毛泽东的《矛盾论》说得更加全面,但也更加抽象,两者相互结合验证倒是不错的。
《专业主义》说起来神秘,但其实真的很简单,再压缩一下,十页左右的小册子也能说明;《专业主义》也很复杂,很多人终其一生,也难达到这一要求。专业主义要求知行合一。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8-26 10:56
《专业主义》读后感
在西单书城买了一本书《专业主义》,是日本的管理大师大前研一写的,中心一直在倡导“专业化”,要培养各个方面的专家。因此,这本书也引起了我的兴趣。
什么是专家? 专家与专业技术人员有什么区别? 如何成为专家?
什么是专家?
首先一点,专家也好,专业技术人员也好,必须先有“业”,然后再有“专”。业是什么?职业、事业。业就是要能够服务客户,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这是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因此,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要有“业”,业就是要始终坚持“客户的价值”第一的基本道德要求,要信守对“客户的誓言”。只有有了这个做人的基础后,才谈得上专业与专家。也就是先做人,后做事。只有人立了,业才能立。
书中对专家的定义如下:
专家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较强的理论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以上条件全部具备的人才,我才把他们称为专家。
我觉得其中有几个关键词:
理性:专家是靠理性,不以个人心情来决定行动,当然可能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但在服务时要有理性地看得一切。
“顾客为第一位”:这是基础,唯有坚持这一点,才有可能谈得到“业”,才能脱离某个特定的“企业”而存在。
好奇心与进取心:要与时俱进,才能确保一直“专”
遵守纪律:实际上指的是价值观,要坚守自己的价值观,不以一时一事的得失而放弃自己的价值观,要有定力。
专家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区别是什么?
专业人员与专家的区别在于专业人员按照一定的方法解决问题、处理问题。而专家是具有先见能力,能够预见到未来;具有构思能力,能够设计构想到未来之路;具有讨论能力,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具有逻辑思辨能力;具有适应矛盾的能力,这一点很重要,在工作当中,矛盾是无处不在的,如何在“收获与代价”中取得平衡是体现专家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何成为专家?
坚守“客户价值为第一位”的价值观,在专业技术知识与技能所基础上,修炼发展四个能力: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能力、适应矛盾的能力。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8-26 10:56
《专业主义》读后感
《专业主义》作者大前研一对“专业”进行了全新诠释,“业”是一种业绩和成果,为顾客创造价值是“业”,“专”就是把这“业”作为目的、目标、宗旨!那么在企业里权力就是“专”,就是为“业”服务的,也就是一种责任。
权力是一种责任,为顾客创造满意的价值。那么企业的顾客是谁?是我们的供应商、我们渠道商、我们的消费者。那我们的这些顾客需要的满意价值是什么呢?供应商需要的是诚信的合作,相对优势的合作;渠道商需要的是诚信的合作,良好的服务,产品的竞争力,有效的利润;消费者需要的是诚信的合作,优质的产品,价格低廉。所以我们手里的权利就是尽一切努力在自由竞争市场中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的价值创造。
权力是一种责任,为老板股东回报满意价值。老板、股东顾名思义就是企业所有者或投资者,那么他们需要满意价值就是有持续竞争力的稳定团队、打造知名品牌、及最大投资回报。所以我们手里的权利就是打造精益化、标准化、持续化战斗力的团队,从而创立品牌,以致带来最大价值回报。
权力是一种责任,为下属员工提供满意的价值。员工就是我们企业里一起工作的同事,他们需要的满意的价值就是最高的收入、愉快工作的环境氛围、成长的空间及平台。所以我们手里的权力就是帮助员工提升技能、提高效率,获得高收入;创造一个生活、工作的优良环境,搭建一个沟通交流、互动的开心空间;规划、帮助员工成长。提供更多更高的平台。正如大前研一所讲的公式: 100——X= 自己的工作,对待下属我们要因材施教,要做教练型管理者,要识别下属目前的能力,即通过培养可达到的能力来授权和培养。其实一个卓越的管理者不只是自己创造多少业绩,而是能培养更多的人创造更大的业绩,就像世界名牌大学一样,之所以称之为名牌是因为培养了无数的元首、政治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
曾经有人问:“如果你作为总经理,权利在手,你对谁负责”,毫无疑问是对顾客、老板股东、员工负责,这三者必须达到有效平衡,才能把有限资源发挥更大附加值。所以权力不只是命令,权力是对权限范围内的资源有效搭配,充分利用从而创造更大的附加值,来为回报各方。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8-26 10:56
《专业主义》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本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的《专业主义》,分享给大家。
文中论述了作为21世纪的个体,应该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专家,以便更好的生存。他认为的专家,需具备以下的特质: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较强的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
个体与个体的竞争,将取代国家或者企业之间的竞争,个人的价值不光取决与当前工作的小环境,更要能放到无形的世界大环境中。传统观念里通过事前协议拥有竞争优势的人因为特殊的机缘并没有完全放在完全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中,所以其记忆的经验也不能被后来者所效仿,此类专家做了主流,技术革新的速度必然会变慢。实际上,衡量专家的标准应该是能够让顾客(服务的客户)满意,或者顾客的顾客满意的人。比如说销售培训,好与不好,学员的认知改变及行为改变以及以此带来的销售结果的改变说了算。
人人都想做一个领域的专家,除了要掌握一些基础而且核心的知识以外,更需持有怀疑的态度,哪怕是常识,也要经过一番研究论证。以前的教育让我们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似乎经验和经历就是一成不变的真理,岂不知记忆是思考的终止,因为过于相信一些所谓的事实,我们停止了探索的脚步,不愿意多问几个为什么,更不原意打破常规,重新进行思考。如何做呢?遇到不了解的事情,先冷静地观察,并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是用以往获得的知识和价值去进行判断。
要做一个领域的专家,必须要不断地对自身进行投资。做生意,1/3用于基础研发,1/3用于核心领域,1/3用于创新。如果是对自己,1/3用于维持自身基本的需求,1/3用于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1/3可以做一些大胆的尝试,哪怕是冒险。
做一个领域的专家,单枪匹马难成大事,需要擦出集体的智慧火化,讨论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讨论不是辩论,不是非此即彼你生我死的搏斗,而是一种建立在共同的语言基础上进行逻辑的思考的过程,寻求的是一种最佳的答案,不是一种情绪的抒发,讨论的过程中,经验的分享不代表权威,同样讨论也不能做成一种无意见的大和谐或者仪式。
做一个领域的专家,需要借助网络的力量,无形的世界里有很多人看不见的机会。
关于培训,幸运的是,前辈的积累能让你站在很高的平台上;不幸的是,如果你以此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一天平台没有了你会摔的更惨。
认清自己很重要。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8-26 10:56
《专业主义》读后感
《专业主义》通篇讲述了什么是“专业主义”及专业主义的“专家”所应具备的能力:专业方面的权威、顾客第一位的理念、先见能力、逆行思维能力、讨论的能力及对纪律的恪守。我想大前研一先生对专家的定义是否过分严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了衡量自己的标准,并以此标准要求自己不断的学习进步。全书让我获益非浅的是两点:一是对事业的信仰;二是在逆向思维中再次构筑事业。
一、职业的信仰
以前我们理解职业经理人这个称谓时,更多联想到的是职业在诸如管理、沟通、执行等专业技能方面的强势,而一直没有在意它应该有的另一个重要内涵,即职业经理人应该有一种对于其所事职业的信仰。更专业就是职业经理人的天职,也是职业经理人的终生信仰。
在没有阅读《专业主义》之前,我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认识误区。我一直认为所谓的专业更多是一种技能,一种超群的技能而已,所以各行各业都真实的存在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竞争角色转变。造成这种角色转换的根本原因,或许是公司作为专业组织的技能开始下滑,或者是被竞争对手甩在身后。公司作为一个专业组织,如果仅仅将专业落脚于技能,那其辉煌只是短暂的。因为我们根本不懂什么才是真正的专业,它应该是一种无比强大的信仰。它不一定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它一定会让你终生恪守并且不断鞭策自己以臻完美。 如果说现在是个缺少信仰的社会,那么我们职业经理人应该把工作当成一种信仰,在工作中完美自己、实现自己。
如果说信仰的理念是意识形态层面的, 那么“以逆向思维再次构筑事业”则应该是大前研一先生教给我们的方法论了。
二、以逆向思维再次构造事业
“习惯”是把双刃剑,习惯让我们能用惯用的方法解决常见问题,但却丧失了预见机会和防患未然的能力。任何时候,最大的敌人都是自己,要始终具有“自我否定”的勇气,甚至敢于放弃而从头再来。
书中列举了通用电气的例子。原来的GEO杰克·韦尔奇号召公司在所有的事业前面都加上否定词,并成立了一个“破坏现有事业”的小组。重电事业部变成了非重电事业部,家电事业部变成了非家电事业部。为了改变人们固守熟悉的做法、对数字化不予理睬的意识,为了在现有事业中加入新的商业模式,他把自我否定作为一种制度确立下来。他断定“不能进行自我否定的企业终将破产”,让大家通过猜测竞争对手的做法,为自己的公司赢得利润,即“竞争对手是怎样进攻GE的”,通过这种思考促进公司的发展。事实上,他的变革成功了。
看看我们万科的发展史,也可以看出这种否定精神的影子,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万科能发展到今天并成为行业领跑者的原因之一吧。万科原先的目标是朝着“综合商社”的目标努力的,但是在审视了内外部环境之后,万科否定了自己,要做减法,寻找能持续发展的道路。放弃了主营业务:电子仪器进出口;放弃了在深圳首屈一指的怡宝矿泉水;放弃了带动了深圳华强北的万佳百货;放弃了投资过《过年》的万科影视,专门开发房地产,而且是专注于住宅地产的开发。如果没有“否定”自己的勇气与高瞻远瞩的目光,董事长也难以做出这一系列的决定。从万科专注地产之后,再一次成功构筑了自己的事业。
在列举了GE和万科的例子之后,联系我们公司的工程管理工作谈点自己的想法。
常年以来,公司的工程管理水平和上海、深圳公司有着一定的差距,给人的传统感觉是东北地区现场施工质量差、现场管理水平落后。从横向来讲,公司的工程管理水平与公司在当地市场所处的地位并不相称。现在集团范围内大力推进全装房,工业化住宅也开始启动,这正是我们公司全面提升自身工程管理水平的大好时机。在07年12月26号举行的总包大会上,我谈了08年总包单位的组织架构和文明施工要求,并对这两项要求都给以经济化,这两项工作是明年公司工程管理的重要工作也是变革的契机,未来我们还要变革自己,我们要减少甲委工程、减少甲供材料,全力向工程总承包的方向迈进!
三、结束语
一方面是要在意识上坚持职业的信仰,另一方面在方法论上用逆向思维构筑公司的工程管理,把这二者结合起来,我给我的这篇文章命名为《用否定之否定的态度再次构筑公司的工程管理》,也以此表明我们变革的决心。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