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2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暑期研训作业教学论文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构建生活德育课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6 09:55: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暑期研训作业教学论文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构建生活德育课堂
摘要: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而非生活之外进行,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品德教育更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品德教育。所以,在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构建生活德育课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投入学习,这样对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关键词:创设  情境  生活  课堂
《品德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而非生活之外进行。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品德教育更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品德教育。所以,在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构建生活德育课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投入学习,这样对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说过:“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根据教材特点,借助各种教学辅助手段,如做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多媒体教学呈现与活动主题相关的影像、声音等,使学生获取多元的信息;模拟表演蕴含一定道德主题的小品,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教育;可以利用精彩图片充分调动学生最直观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讲故事,使抽象的道德观念直观化,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兴趣的高低对于后续的学习非常重要,在有趣的故事中融入知识点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所学的知识上。
如在讲品德与社会五年级《江山如此多娇》活动主题时,我在创设情境时引用了一组图片:三亚亚龙湾、桂林山水、九寨沟风景、黄山四绝等图片,把学生带入风景秀丽的大自然中,学生在观赏中了解了祖国的山河。还可以以音乐渲染情境,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教师寓教于乐,借音乐的艺术功能,渲染气氛,使学生“耳悦”“心悦”,兴趣浓烈。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和改造,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巧设有效活动,强化情感体验。教育家皮亚杰说:“儿童的认识来源于活动。”活动是学生生活的初始。品德课程强调在活动中启发学生体验与感悟。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感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体验和感悟,已形成的道德情感也要用各种活动来强化,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
如教学《法律保护你我他》这一活动主题时,我便组织学生开设模拟法庭,师生共同收集与青少年维权和因无知而违法的相关案例。为了营造模拟法庭的法庭气氛,我还组织学生自制法官帽、法槌等道具以及“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被告”“律师”等标牌,学生自愿报名和学生推荐来确定人选,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法律案例,学生在模拟演示中对与青少年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了更多的认识,这一活动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的法律意识,比苍白无力的说教有效多了。可见,只有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有所体验,在参与中有所感悟,品德教育才会更有效。
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灵活地整合教学资源,创设有效的学习活动情境,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为学生的有效体验和自主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8-26 09:55:56 | 只看该作者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良好的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可激发学生求知欲,让他们寻根究底。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引起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好办法。通过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是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 “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气氛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品德。课堂问题情境,不仅仅包含着问题,包含着教师对问题的设计方式,教师的启发、鼓励、点拨,还包含着学生对问题的应激状态,是一种最初由问题引起,却远远胜过问题的整个课堂的动态表现。  
如我在上六年级上册《通信改变生活》这一活动主题时,我设计的整个活动的主线是:找找问题——想想办法——落实行动。
“找问题”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找人们使用的通信方式,老师将学生课前调查的结果统计制作成柱状统计图,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和全班的统计情况提出一些想探究的问题来,学生表现非常活跃。他们想探究的问题很多,关注比较多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1)打电话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2)电话这么普及,为什么人们常使用的通信方式还有这么多?
(3)有些通信方式用的人很少,为什么还一直存在?
接下来“想想办法”,就请学生利用自己的智慧,分小组想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的兴趣,教师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前调查,反馈、归纳调查获得的信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物,并指导他们在观察现象中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就是探究学习的源泉。这样的品德教学活动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通信生活的认识。
最后“落实行动”,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以上三个问题来,提升学生的认识,教学中,我着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我的设计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选择大家较熟悉的打电话这种通信方式引发学生回忆生活,交流生活信息。来源于学生家庭的一个个真实的电话通信事例,充分说明了通信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再适时补充通信及时,挽救生命”的事例的资料,既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通信的方便、快捷是人们生活的需要,又能对学生渗透搜集整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问置疑,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较好地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激思,以疑获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8-26 09:55:59 | 只看该作者

三、创设生活情境,提高道德认识。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培养品德良好、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和社会发展的课程。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成了教学的重要资源。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努力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始,架设通往生活的桥梁。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体验。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调查、采访、交流等活动,激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深化他们对自身经验的体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虽然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而课堂正好为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提供了一个交流、感悟、展示的平台,使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体验和提升,从而增强学生道德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建构的机能。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寻找链接点,品德教材在内容上关注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教学提供了线索和空间,作为教师就要会从教材描述的生活片段中选取链接生活的点,注意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如我在教学二年级的《我们的祖国有多大》这一活动主题时,意识到让学生理解感知祖国有960万平方公里这一抽象概念实属不易,于是便设计提问,选择熟悉生活场景,让学生说说自己最远去过祖国的哪些地方旅游,乘什么交通工具,用多少时间到达,从这些学生经历过的、体验过的来体会到从行程远、花费时间长等方面巧妙感知“祖国很大”。
品德教学就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儿童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儿童的过程。所以,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中选择合适的素材进行一定的加工,在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让学生感受品德与生活的内在联系,引导儿童进入或重新进入自己的真实的生活世界,对自己的真实生活进行有意义的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和反思。
  四、诠释真实生活,升华道德情感。
儿童的生活是教学的前提、基础和根本,生活的过程就是品德教育的过程,学生要通过生活学会生活。然而学生因为种种自身条件的局限,对社会生活的观察理解力不够,有时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教学中,教师将真实的生活场景提供给学生,唤醒其有意注意,有利于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教师入境入情,带来了学生的心动情发,起到了见作者之所见,思作者之所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心灵共鸣的作用。
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的《有多少人为了我》这一活动主题前,特意用摄像机拍下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而又不为学生所留意的生活场景,在课堂上一一呈现,这些情景一下子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领悟到:没有这些普通劳动者,生活就没有那么方便,每个劳动者都有价值,都值得尊重。接着老师安排现场采访,学生尊重劳动者的情感再次升华,道德教育的目的也水到渠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8-26 09:56:01 | 只看该作者

五、创设开放生活情境,指导道德行为。
     《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性质旨在使学生成长成为具备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回到他们的生活中去,用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实践,学会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
如我在上六年级上册《通信改变生活》这一活动主题的最后环节时,我设计出示了几道题,让学生选择最适合的通信方式。接着我再引导学生选择除了以上难题的解决,在生活中,你还遇到哪些难题需要通过什么通信方式来解决的。最后设计小组合作:你们认为人类还可以在现有的通信设施上再添加什么新的功能,请展开想象,设计多功能的通讯设备,列举出它的多种功能,也可以用图画的方式加以表现。
以上教学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生活化、实践化的特点。在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中,他们不仅找到了各种通信方式的特点,懂得选择最适合的通信方式,这部分教学是对本话题的总结与提升,能够使本节课所学习、探讨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一环节重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在恰当的时候,用恰当的方式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生活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并能够有创造性的运用到生活中去,使品德回归生活。
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反复的实践。让课堂知识在课外得以实践。课堂活动形成的知识,需要具体行动的检验,才会真正起到规范行为、养成良好品质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想法设法把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延续到课外,使这种知识得以巩固和升华。
为了培养学生知行统一,教完活动主题《同样的爱》、《爸爸妈妈的心,我能懂》等课后,我通过家校联系卡,向家长讲明教育要求和目标,请求家长积极配合并及时向家长发放“学生在家行为反馈表”,要求家长按表如实填写,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表扬教育,这样,理论知识与体验生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从而达到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目的。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活化氛围,让学生走近生活,学得真实而轻松,,学生在“生活”中享受了具体、丰富的道德训练,在真实的实践中触动了情弦,激活了思维,促进了品德的自主构建。
总之,情境教学法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课堂上展现一定的情境,能够使学生感到直观有趣,学习情绪倍增,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留给学生充分的生成空间.品德课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不管采用哪种形式去创设情境,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都要紧扣活动教学目标,面对儿童真实的生活,选择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内容为活动素材,关注学生当前的学习生活、现实生活,努力在课堂上呈现生活中即时生成的、发展变化的道德内容,以主体参与的活动方式,想方设法去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从而构建生活德育课堂,让学生在亲历中激发学习兴趣,强化情感体验,指导道德行为。
创设别开生面的教学情境,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保持持久稳定,创设新颖、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通过创设活动情境,调动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创设生活情境;诠释真实生活,升华道德情感;创设开放生活情境,指导道德行为。教师创设了有效的教学情境,构建好生活德育课堂,就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投入学习,这样对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张茂聪,李成泉:《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研究与实施》,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1: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