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年级教研论文 动手操作在低年级数学课堂的高效使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0 09:3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们一年级数学组在本次课型研讨活动中确立的主题是《动手操作在低年级数学课堂的合理高效使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许多年轻老师在进行操作活动课时经常手足无措,状况频发,导致动手操作场面混乱。为解决这些问题,打造高效课堂,我们一年级数学组采取多人同上一节课的研讨形式,经过多次探讨,确立了研究主题,并选取《整理房间》作为典型课例,现将取得的成效汇报给大家。

我们先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通过“整理房间”这一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2)通过练一练、找一找、分一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小组交流、动手操作,体验自主探究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了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难点:感受分类整理的过程,从实际的操作中体会分类的标准与方法。

在探究阶段,教师先让同桌之间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集体汇报你是怎么分的?结果学生根本不理会老师的提问,教室里乱糟糟的,有的学生大声地喊:“我的小熊图片不见了。”有的学生干脆离开座位跑去捡学具。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经过认真研讨,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1、慎选操作材料,排除无关属性的干扰

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经常有一批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时常被操作材料奇特的形状、多姿的色彩等外部特征所吸引,不能持久保持对操作对象定向的、有目的注意。特别是当观察的重点为操作的过程而非操作的结果时,学生往往并没有对稍纵即逝的过程给予足够的注意。因此建议选择操作材料时,一定要选择平淡无奇的学具,尽可能排除无关属性对操作活动的干扰。

在这节课中,张老师让学生先介绍淘气的房间里有什么,介绍一样出示一样,再进行自主思考,想一想该怎样对淘气房间的物品进行整理?然后与同桌进行讨论,最后再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这样学生对学具已经完全熟悉,就没有再出现以上混乱的局面了。

    2、适度指导,提高动手操作的效益

    学生的年级越低,越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和操作结束后,都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指导的内容,一是观察的重点,主要观察什么;二是观察的方法、顺序,怎样观察。对于操作过程中的指导,要引导学生将观察与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离开操作材料后,才有可能在头脑中留下准确、完整的表象,进而达到促进分析综合,帮助抽象概括的作用。

    张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欲望及时调整教案,投身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帮助学生捡起掉到在地上的学具追问:“你准备把它放到哪里?”这时,教师的角色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当学生帮助淘气整理好房间非常有成就感时,可以及时展示他们的作品,并扮演弱者,适时做些引导行的提问:“1、为什么把文具盒铅笔放在一起?2、为什么不把书包和衣服放在一起?”这样学生就会把在动手操作中发现的知识及时反馈。学生感知出的东西越多,获得的感性知识也就越丰富,迸发的思维火花也就更加绚丽。

感谢此次课程研讨活动,让我们对高效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例如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却不能把操作过程和思维过程用准确、精炼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下一阶段我们课题组将围绕“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准确、精炼的数学语言”展开重点研究,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便于今后教学。

一路走来,我们一数组艰辛并快乐着!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还是感觉研究得不很到位,有“越研究越困惑,越学习越知不足”的感觉。在今后的研究道路上,我们会正视存在问题和困难,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认真的态度、更加实干的精神投入到课型研讨活动之中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8 16: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