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父母不该说的一句话》后的感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7 10:20: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父母不该说的一句话》后的感想
                                                                                            邢妙琼
每个孩子都是上苍赐给爸爸妈妈的“小天使”,是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原动力!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该对孩子说哪些话?怎样说话才好呢?高尔基说:“爱孩子,母鸡也会。”教育孩子,则需要技巧。看了此书,让我感触颇深啊!
  书中写得好:生活在批评之中的孩子,学会了谴责;生活在敌意之中的孩子,学会了争斗;生活在恐惧之中的孩子,学会了忧虑;生活在讽刺之中的孩子,学会了害羞;一句话,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确实父母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所说的每句话,所做的每件事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几句父母常会随口说的话举例下。
  例句1:“你怎么这么笨?”
  孩子初学跳绳的时候,绳子甩一下,她就跳一下,没跳几下就说不会跳了,我又是随口说句:“你怎么这么笨?连跳绳也学不会?”
  你怎么这么笨?一句大人口中很随意的话,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她所作的努力都被妈妈否定了,意味着在妈妈眼里她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孩子幼小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现在想来,当孩子遇到对她来说难的题目和任务时,她的压力是很大的,孩子毕竟还小,她并不知道什么才是举一反三,她还没有能力自己调整好心态,这就需要我们的帮助。当孩子在家长认为很“笨”的时候,就要帮她树立信心,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聪明的,是有能力处理好的。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孩子,要正确引导孩子,对他们的优点给以肯定,调动孩子的自信心,引导孩子去学习解决困难,克服困难才是最重要的。
  例句2:“为什么别人行,你就不行?”
  当孩子放学回来,告诉妈妈:“妈妈,我今天考试只考了97分。”“×××考几分啊?”“100分。”“为什么人家能考100分,你却考不到呢?”
  一般父母可能习惯了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应该比别的孩子聪明。但是当父母说这句话的时候,可否想过孩子也有自尊的,他们也爱面子的,孩子的心是非常脆弱的,如果老拿孩子和别人比,无意中就会给孩子形成一种攀比的习惯,还会影响孩子之间的友谊。我女儿每次考试回来,都会和我说:“妈妈,我没考到好成绩,但是有些题目我是真的不会做,而且有时候孩子还要漏做题目。当然,对孩子的粗心我是进行了批评,对于她不懂的题目也帮她弄懂,但更多的是鼓励孩子下次考好,别再犯同样的错误,对孩子说应该向取得好成绩的同学学习,只要每次考试有进步就是件好事。
  其实我觉得父母说出“为什么别人行,你就不行?”这样的话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孩子不会就这样一句话而把根本问题解决掉,我们要做的是摒弃那些阻碍孩子健康发展的说法和做法。
  例句3:“如果考100分,我就奖励10块钱。”
  我周围有几个朋友就是用这种我认为错误的方式来肯定孩子的成绩。也许对家长来说10元钱不算多,但是对于孩子来说10元钱可以买很多好吃的。其实每个家长都是在有意识地对孩子的成绩作肯定和表扬,但是我不认同用物质诱惑来作为孩子取得好成绩的奖励。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父母的一句赞同的话,一个肯定的微笑都是很好的奖励。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在他们的世界里,金钱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如果长期用钱做奖品,那么可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形成一种想法,那就是觉得金钱才是最好的奖品。一旦孩子有了这样的想法,那么他的学习目的只是为了获得奖励——钱,而不是学习的乐趣和去学到更多的知识。
  对孩子,我们不能只看结果,更多的是要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孩子的每次进步说明都是付出了努力,都应该鼓励表扬,只要选择了正确的奖励方式,我想孩子会更加有动力,学习进步也会更明显的。
  父母在生活中不该说的话还有很多很多,这里也就不一一举例了。孩子不是一棵小树苗,浇水施肥,有阳光雨露,就能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的,孩子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独特的脾气和习性的小小人儿,父母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的所作所为,都可能成为孩子的榜样,所以我们要适当的说好每句话,做好每件事,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7 01: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