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陪伴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推荐读书
亲子陪伴,关乎孩子一生。父母如何高效有质量地陪伴孩子,关乎孩子的未来。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父母都不能缺位,否则,不利于其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边玉芳 | 北师大教授
缺乏对孩子的陪伴,父母的教育不易被孩子接纳
亲子陪伴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孩子生命的早期。通过父母的陪伴,孩子才逐渐构建起对自己的认知,判断这个世界是安全还是冷漠的。
首先,孩子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沟通与陪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前、童年期、青春期,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沟通与陪伴,父母都不能缺位,否则,不利于其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如果父母早期缺乏对孩子的陪伴,等孩子懂事后,父母的教育不会被孩子接纳,因为二者之间已经缺乏情感依赖和亲密的情感沟通,所以在孩子心里,父母失去了管教他们的资格。所以,父母一开始就不能缺席孩子的成长。
其次,高质量的陪伴应注意三点:时间的保证、爱和情感的投入、一起做有意义的事。
父母跟孩子相处时,积极和消极的情感投入对孩子的情绪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父母以什么样的心态跟孩子相处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跟孩子的相处要有倾听、语言和肢体的交流。如果你有爱的投入,与孩子相处时眉头应该是舒展的,身体是前倾的。
在孩子年幼时,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过家家、拆装玩具等,过家家的过程是发展思想、情感、能力的机会。孩子要懂得角色的定位,要有观察想象,有换位思考和语言表达。等孩子稍大一点,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家务,一起阅读、运动等。
林丹华 | 北师大心理学院副院长
高质量陪伴,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亲子陪伴当中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在儿童期、青少年期的心理特点不同,希望家长给予的支持和陪伴也不同。
12岁以前的儿童是希望“我是被爱的被关注的”。同时,他有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希望“我能行”,有被肯定感、有价值感,在班级、家庭当中被接纳。
到了青少年之后,孩子独立意识增强,有追求权力和渴求关注的需要。一些老师会奇怪某个孩子在班里说各种各样的怪话,其实孩子是希望引起关注。青少年时期是各种行为问题的高发期,抽烟、喝酒、网络成瘾。有一部分孩子是为了追求刺激,还有一部分孩子追求接纳,有一些孩子是为了寻找父母的认可——我在父母眼里都是不好的,那我就自暴自弃。所以自暴自弃也是这个年龄段一些独特的心理特点。
因此,父母的陪伴要建立在读懂孩子的基础上。父母可以做很多策略性的事情,但背后的理念是——读懂孩子、了解孩子需求,这才能让亲子沟通在一个良性的轨道上运转。
刘长铭 | 北京四中校长
孩子的人格是在普通生活中完善形成的
高质量的陪伴不在于是否能为孩子买一大堆玩具,而是能否让孩子过一种平常的生活,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丰富孩子的情感世界。
人的情感,家庭的情感甚至于孩子的人格,就是在这种普通生活场景中逐渐完善,逐渐形成的。
比如,有人说现在的孩子缺乏家务劳动。实际上,从事家务劳动是增进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年三十包饺子的习俗,就是为了吃饺子吗?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去超市购买,包饺子其实是人与人之间增进情感的交流的一个载体。
一些特殊经历也有助于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比如,一家人在旅游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一件事情,彼此互相关心、克服困难。在这种特殊的经历过程中,自然会增强亲子间的情感。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并未掌握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的技巧。需要每一位家长都思考一下:我跟孩子之间有丰富的话题吗?有丰富的表达方式吗?在沟通的时候,想过沟通的技巧和艺术吗?除了学习之外,有没有其他的沟通话题?在沟通时,我们也需要选择好时机和场合,让彼此都有美好的心境,才能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和最亲密的亲子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