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一册全册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4:55:00 | 只看该作者

  禽鸟是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遍体生有羽毛,为了适应空中飞行,所以身体像长梭形,借以减少空气的阻力。鸟有一对翅膀,像人的两臂,披有轻而温暖的羽毛,便于飞翔,借着翅膀上的羽毛,鼓动空气来适应飞行;胸部高而且有力量,肌肉特别发达,胸骨中央突起,叫做龙骨,质很薄,骼内有空隙,所以体轻容易飞行;羽毛里面细密,可是外表坚硬、油亮,不怕雨淋。各地所产的鸟,形状不同,四季的羽毛色彩各有变化。
  形形色色的鸟嘴
  鸟嘴的形状各有不同,这和它的生活习惯是分不开的。有的鸟嘴用来建巢和整理羽毛,有的用来作为武器。吃五谷的鸟,它的嘴短而有很坚固的直尖,便于剥开谷粒的壳,如麻雀、百灵鸟等;常吃昆虫和果实或木苗的鸟嘴细而微长,嘴峰稍有弯曲,如莺等;有的鸟嘴短粗作圆锥形,能吃花生、剥栗子,如梧桐鸟、芙蓉鸟等;鸭嘴扁平广阔,便于滤水取食水草和鱼类;鹰类的嘴端细成钩状,尖锐而且有力;有的嘴细长像凿子,嘴端尖锐,常在浅水边待鱼游过时即快速捉取,如鹭、鹤等;有的上颚骨尖端宽,向下弯曲如钳,能破硬壳,又能巧攀树木,如鹦鹉、葵花鸟等;交嘴鸟的嘴形很奇特,上下颚骨的尖端全部弯曲,有细钩,左右交插,不能密合,它性喜吃松子,以嘴探到松球的鳞片内取松子,甚为便当;啄木鸟的嘴能够啄穿树皮,搜索隐藏的昆虫;在空中追捕虫类的燕子的嘴是扁平的,开口时面积很大;蜂鸟细长的喙用来吸食花蜜。
  鸟类的生态
   (1)鸟类的生态类群。
  鸟类在其持久的进化历史过程中栖住在森林、开阔地区、沼泽地和水域中,因此发生了各种生态类群,它们的外形和构造都有显著的不同。森林鸟类群的特征是翼短、宽而钝;开阔地区鸟类群多有维护色,脚趾变异较大;水域鸟类群羽毛丰满而紧密,尾脂腺发达,趾间具蹼膜,善游泳;沼泽鸟类群脚与趾均细长,有的趾间具蹼膜,宜于在泥泞地方行走。
   (2)鸟类的迁徙。
  鸟类在不同的季节中更换栖息地区,在营巢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移居,这种现象就是迁徙。鸟类以迁徙习性的不同,可以分为留鸟、候鸟和迷鸟等类型。留鸟是终年栖居于同一地域的鸟,如喜鹊、麻雀等;候鸟是随季节的不同而在巢居地和越冬地之间迁居的鸟类。春夏季飞来当地营巢繁殖的鸟,称为夏候鸟,如家燕。冬候鸟在北方繁殖,每年秋冬南飞越冬。在长江流域,如雁、鸭等。鸟类也有冬眠现象,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到墨西哥中部地区越冬的弱夜鹰,在严冬数月进入昏眠状态,待天气转暖时才恢复正常。
  鸟类的分布
  除鱼类外,鸟类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脊椎动物,其数目约在1千亿只以上。现在地球上约有8600种鸟类。我国是世界上鸟类最多的国家,拥有较多的珍稀鸟类,如栖于海拔3500米至5000米的青藏高原上的黑颈鹤。
  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鸟类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就画有鸟的图案。历代出土的文物上经常可以看到各种鸟类造型。家禽的饲养,如家鸡的饲养,我国早在7000年前便已开始。鸟类的羽毛不只用做工艺美术品和装饰,还可以制扇,羽绒可制保暖服装、被褥。一些禽类的羽翎是出口商品。鸟粪是优质有机肥料。一些鸟类可做药用。经过驯养,信鸽可为人们传信,鸬鹚、鹈鹕可为人们捕鱼。
  各种各样的鸟
  世界上生活着许多多姿多彩的珍禽奇鸟:非洲的鸵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鸟。鸵鸟很大、很重,翅膀又很短,所以不能飞。但它跑起来却很快,1小时跑上70千米不在话下,连快马也比不上它。分布在美洲的蜂鸟是世界鸟类中的双料冠军:①体型最小,最小的蜂鸟才6厘米长;②拍翅速度最快,1秒钟可以拍动60~70次。它们以啄食花蜜以和花朵上的小昆虫为生。在大洋洲的新几内亚,有一种非常美丽的鸟叫天堂极乐鸟,当地人称为“天堂里的神鸟”。它们以吸食花蜜为生。另有一种没有翅膀的鸟,叫几维鸟,身子长得圆滚滚的,它的翅膀和尾巴完全退化了,又叫“无翼鸟”。在我国,传说中的凤凰,是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出来的理想动物的形象,它是人们生活中高贵而美好的象征。
教后记:
12.大鱼和小鱼
教学目标:
  1.认识鱼的形状和特点,并能以鱼为对象,感知大小对比,在比较和造型中体验大与小的组合。
  2.通过对比、探究让同学感知大小的原理和表示方法,理解大小是在比较中发生的。
  3.培养同学的观察力,提高学习的兴趣,抒发热爱自然的情感。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培养同学热爱集体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让同学观察和认识物体大与小的差别。在观察、感受和表示中进行比较和区分,学会表示谁大谁小。
教学难点:
理解在一个画面中,大与小局部间的相互区别和联系(大与小的并列或遮挡)。自然、和谐地将不同颜色的大与小的形象组织在画面中。
课时布置: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 16开作业纸、绘画工具、剪刀、胶水
(教师) 课件(鱼的图片、范画、录像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提示:组织同学有顺序地摆放好学习用具,坐好。)
2.导课。
出示一张有很多大小不均等的鱼的图片,让同学数一数大鱼和小鱼的数量。(引起争论:大与小的规范不统一而引起区分上的混乱。引导观察,引发考虑,引出课题。)
3.揭示课题。
(1)引导同学观察、比较教科书中的图片,让同学多谈谈自身的感受,提出问题:为什么图中的鱼大小对比非常明显?
(2)教师小结:大,就是占的面积大、地方多。小,就是占的面积小、地方少。
(3)让同学说说生活中的大与小的事物。
(提示:通过观察大鱼和小鱼,理解大和小的差别。在一个整体画面中,局部间的大与小相互是有区别和联系的,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比较就没有大、小可言。)
4.构思。
(1)让同学说说鱼的种类和大鱼和小鱼的不同特点。
(2)观看各种各样的鱼的图片和同学作品。分析、比较大鱼和小鱼在各局部(器官)上的区别。
(提示:引导同学观察鱼的结构组成与外形特征,采用提问方式启发同学对鱼的认识。重点使同学知道鱼的身体形态是各种各样的。)
5.创作。
(1)独立作业形式,画一张大鱼和小鱼在一起的画。
(2)讨论:想象画上的大鱼和小鱼各像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
(提示:启发同学大胆地多画鱼,力求形状各异、颜色丰富、花纹又不相同。和时鼓励、褒扬有发明性的作品。教学建议:本课也可以采用撕纸拼贴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6.展评。
以同学的作品为例,讨论、分析如何把一条小鱼变成大鱼或者把一条大鱼变成小鱼,加深对大与小的理解。
7.小结。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全开铅画纸10张拼接起来的长卷作业纸、绘画工具、剪刀、胶水
(教师)课件(鱼的图片、范画、同学作品、海底录像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组织同学观看海底录像。
(2)准备全班同学一起使用的画纸,贴于教室四周。
(创设海洋场景:用全开铅画纸10张拼接生长卷作业纸。)
2.启发谈话。
让同学谈谈观看海底录像后的感受。说说他跟鱼的故事、经历或幻想;说说最大的鱼,比比谁知道的鱼大;说说大鱼的样子和身手;说说大鱼和小鱼在一起干什么。
(提示:了解各种鱼类,观察鱼的形象、色彩和纹样。通过交流,了解有关水生物的知识,增加对鱼的认识和理解,引起作画的兴趣。)
3.欣赏评述。
(1)欣赏同学和画家作品,小组讨论、分析鱼的造型、色彩、纹样。
(2)说说作品中的鱼和自然界中的鱼有什么不同。
4.集体创作。
(1)选择自身喜欢的用具,分工、分场地完成作业。
(2)教师也可以一起参与绘画,巡回指导。
(提示:注意不要拥挤。每组必需有明确的内容,必需让每一个同学都有内容可画,画好后可以剪下贴上去。)
5.集体展示。
6.讲评、整理。
(教学建议:本课也可以让老师和同学一起完成一幅大画,或让同学分别画一张鱼妈妈和鱼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的画。)
相关资料
  鱼
  鱼是水里主要的动物,因为有鳃,所以能在水中呼吸;因为有代替手、脚的鳍,所以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鱼还是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物,许多沿海地区,很早以前就把鱼作为主食之一。
  鱼的年龄:对于有鳞片的鱼来说,鱼的年龄只要观察一下就可以一目了然。在一年四季中,鱼的生长速度不同。通常春夏生长快,秋季生长慢,冬天则停止生长。鳞片也是这样,由于四季生长的速度不同而形成的生长带,叫做“年轮”。年轮多的鱼年龄大,年轮少的鱼年龄就小。
  生儿育女的鱼家长: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冷血动物,大都卵生,产卵的数量有的多达1亿粒。大局部鱼在产卵后就游走了,只有少数鱼会维护自身的卵。
  世界上最大的鱼:鲸鱼是鱼类乃至动物中体型最大的鱼,其中鲸鲨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类,体长有12米,重可达1万多千克。它不会伤人,而是以浮游生物为食。
  世界上最小的鱼:全世界最小的鱼是产自印度洋的一种微虎鱼,幼稚母鱼体长小于1厘米。
  儿童诗
  《大鱼和小鱼》
  小鱼的泡泡小,
  大鱼的泡泡大。
  小鱼长大了,
  就变成了大鱼,
  小泡泡也变成了大泡泡。
(李晔作)
教后记:
12.大鱼和小鱼
教学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4:56:00 | 只看该作者

  1.认识鱼的形状和特点,并能以鱼为对象,感知大小对比,在比较和造型中体验大与小的组合。
  2.通过对比、探究让同学感知大小的原理和表示方法,理解大小是在比较中发生的。
  3.培养同学的观察力,提高学习的兴趣,抒发热爱自然的情感。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培养同学热爱集体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让同学观察和认识物体大与小的差别。在观察、感受和表示中进行比较和区分,学会表示谁大谁小。
教学难点:
理解在一个画面中,大与小局部间的相互区别和联系(大与小的并列或遮挡)。自然、和谐地将不同颜色的大与小的形象组织在画面中。
课时布置: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 16开作业纸、绘画工具、剪刀、胶水
(教师) 课件(鱼的图片、范画、录像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提示:组织同学有顺序地摆放好学习用具,坐好。)
2.导课。
出示一张有很多大小不均等的鱼的图片,让同学数一数大鱼和小鱼的数量。(引起争论:大与小的规范不统一而引起区分上的混乱。引导观察,引发考虑,引出课题。)
3.揭示课题。
(1)引导同学观察、比较教科书中的图片,让同学多谈谈自身的感受,提出问题:为什么图中的鱼大小对比非常明显?
(2)教师小结:大,就是占的面积大、地方多。小,就是占的面积小、地方少。
(3)让同学说说生活中的大与小的事物。
(提示:通过观察大鱼和小鱼,理解大和小的差别。在一个整体画面中,局部间的大与小相互是有区别和联系的,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比较就没有大、小可言。)
4.构思。
(1)让同学说说鱼的种类和大鱼和小鱼的不同特点。
(2)观看各种各样的鱼的图片和同学作品。分析、比较大鱼和小鱼在各局部(器官)上的区别。
(提示:引导同学观察鱼的结构组成与外形特征,采用提问方式启发同学对鱼的认识。重点使同学知道鱼的身体形态是各种各样的。)
5.创作。
(1)独立作业形式,画一张大鱼和小鱼在一起的画。
(2)讨论:想象画上的大鱼和小鱼各像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
(提示:启发同学大胆地多画鱼,力求形状各异、颜色丰富、花纹又不相同。和时鼓励、褒扬有发明性的作品。教学建议:本课也可以采用撕纸拼贴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6.展评。
以同学的作品为例,讨论、分析如何把一条小鱼变成大鱼或者把一条大鱼变成小鱼,加深对大与小的理解。
7.小结。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全开铅画纸10张拼接起来的长卷作业纸、绘画工具、剪刀、胶水
(教师)课件(鱼的图片、范画、同学作品、海底录像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组织同学观看海底录像。
(2)准备全班同学一起使用的画纸,贴于教室四周。
(创设海洋场景:用全开铅画纸10张拼接生长卷作业纸。)
2.启发谈话。
让同学谈谈观看海底录像后的感受。说说他跟鱼的故事、经历或幻想;说说最大的鱼,比比谁知道的鱼大;说说大鱼的样子和身手;说说大鱼和小鱼在一起干什么。
(提示:了解各种鱼类,观察鱼的形象、色彩和纹样。通过交流,了解有关水生物的知识,增加对鱼的认识和理解,引起作画的兴趣。)
3.欣赏评述。
(1)欣赏同学和画家作品,小组讨论、分析鱼的造型、色彩、纹样。
(2)说说作品中的鱼和自然界中的鱼有什么不同。
4.集体创作。
(1)选择自身喜欢的用具,分工、分场地完成作业。
(2)教师也可以一起参与绘画,巡回指导。
(提示:注意不要拥挤。每组必需有明确的内容,必需让每一个同学都有内容可画,画好后可以剪下贴上去。)
5.集体展示。
6.讲评、整理。
(教学建议:本课也可以让老师和同学一起完成一幅大画,或让同学分别画一张鱼妈妈和鱼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的画。)
相关资料
  鱼
  鱼是水里主要的动物,因为有鳃,所以能在水中呼吸;因为有代替手、脚的鳍,所以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鱼还是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物,许多沿海地区,很早以前就把鱼作为主食之一。
  鱼的年龄:对于有鳞片的鱼来说,鱼的年龄只要观察一下就可以一目了然。在一年四季中,鱼的生长速度不同。通常春夏生长快,秋季生长慢,冬天则停止生长。鳞片也是这样,由于四季生长的速度不同而形成的生长带,叫做“年轮”。年轮多的鱼年龄大,年轮少的鱼年龄就小。
  生儿育女的鱼家长: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冷血动物,大都卵生,产卵的数量有的多达1亿粒。大局部鱼在产卵后就游走了,只有少数鱼会维护自身的卵。
  世界上最大的鱼:鲸鱼是鱼类乃至动物中体型最大的鱼,其中鲸鲨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类,体长有12米,重可达1万多千克。它不会伤人,而是以浮游生物为食。
  世界上最小的鱼:全世界最小的鱼是产自印度洋的一种微虎鱼,幼稚母鱼体长小于1厘米。
  儿童诗
  《大鱼和小鱼》
  小鱼的泡泡小,
  大鱼的泡泡大。
  小鱼长大了,
  就变成了大鱼,
  小泡泡也变成了大泡泡。
(李晔作)
教后记:
14.我做的笔筒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设计的基本知识。
  2.初步学习用立体纸盒装饰制作笔筒的方法。学习浅显的装饰美化知识,将作品做得精美,进一步提高同学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同学的发明精神。
  3.通过学习感受笔筒文化,知道笔筒的使用价值与收藏价值。从“做做玩玩”与“做了可用”中,提高利用身边的废旧物设计制作用品、美化生活的情趣,懂得变废为宝、物尽其用。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获得喜悦和欢乐,养成认真细致地制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笔筒的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自身身边的废弃物进行想象造型。
课时布置:1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剪刀、胶水、各种身边容易找到的包装物、彩笔等
(教师)课件(有关笔筒的资料)、笔筒成品两个、供同学使用的彩色卡纸若干张、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1)教师出示一把笔,问同学:把笔放哪儿?
(2)教师出示范例,引入课题:《我做的笔筒》。
2.欣赏感受。
(1)出示课件,引导同学欣赏各种古代的笔筒,了解笔筒文化。
(2)讨论:笔筒的制作资料有哪些?(提示:木、竹、瓷等。)
3.讨论研究。
(1)小组讨论:好的笔筒是怎样的?(板书:美观、实用。)
(2)小组研究分析:教材中的笔筒有哪些优缺点?(造型多样,装饰的手法多样,但使用纸杯制作笔筒时应该考虑稳定性。)
4.技法交流。
(1)纸笔筒的造型有几种?(出示几种外形不同的笔筒范例欣赏。)
(2)讨论:假如是用其他资料加工,应该注意些什么?(适当介绍一些装饰的方法。)
(3)看看自身所带的资料,想想制作什么样的笔筒比较好,怎样装饰好看。
5.操作体验。
(1)提出要求:利用自身身边的资料制作一只美观实用的笔筒。
(2)同学设计创作,教师巡回辅导(提醒同学平安使用剪刀)。
6.展示评议。
将笔放入笔筒,请同学互相说说同学做的笔筒有什么优点。
7.总结下课。
(1)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活动情况并请同学收拾清洁教室。
(2)请同学课后继续利用各种废弃物加工制作成各种美观实用的物品。
相关资料
  笔筒
  笔筒造型简单,一般口底相若,呈筒形,被人们称之为文房第五宝。笔筒始于何时已难考证。《李清照》中记述有一桩逸事:词人李清照和金石学家赵明诚在汴京结婚,收藏了大量的毛笔。为方便使用,赵明诚做了一种能直立搁置笔的陶罐。可见在宋朝笔筒已经发生。到了明朝,笔筒已经十分普和。形状有圆桶形、半圆形、四角形和六角形等,资料有青花瓷、五彩瓷、钧窑瓷、龙泉瓷、玉、竹、黄花梨木、紫檀木和象牙等。到了清代,使用的资料更多,制作的工艺更为讲究。笔筒文化内涵丰富,既可欣赏,又可以使用。
  青花瓷
  概括地说,所谓青花就是以钴料在白瓷素胎上描绘纹饰,再罩以透明釉,于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清丽、雅致的青花瓷,是我国保守名瓷。古人说:“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青花瓷虽然色泽单一,但看来并不觉得单调。在绘瓷艺人的生花妙笔下,浓抹淡施,粗细有致;或刻意求工,层次分明;或寥寥数笔,美不可言。青花瓷历史悠久,考古工作者发现,唐代时河南省的巩县窑就有原始青花制作。到了元代,江西景德镇已能生产装饰精美的产品了。明清两代的青花瓷在元代基础上更是光彩夺目,不乏精美之作。
教后记:
15.能站立的折纸动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站立的折纸动物的研究与制作,使同学初步掌握动物立体造型的一般规律,提高动手能力。
  2.对动物的造型表示进行适当的夸张与装饰,进一步丰富同学的想象力和发明力,提高同学的审美能力。
  3.通过对动物的了解与制作,培养同学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让同学在好奇心驱使下,进行平面思维向立体形象思维的转换,研究与实践动物站立的方法。
教学难点:
启发同学思维,举一反三,根据多种不同的构思进行设计和制作。
课时布置: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各色彩纸、卡纸、废旧挂历纸、旧报纸以和剪刀、胶水等
(教师)课件、各种动物图片资料、纸折动物实物若干、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1.动画引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4:56:00 | 只看该作者

听一听:听课件播放的各种动物的声音。
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是谁发出的?
谈一谈: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发出的声音?为什么?
学一学:最喜欢的动物的叫声(如小狗汪汪、小猫喵喵……)。
小结:这些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2.展开。
继续欣赏动画和图片,逐渐地导出动物雕塑图片。
说一说:看了雕塑家雕塑的动物,你有什么感受?(提示:引导同学观察动物的神情。)
比一比:这些雕塑的制作资料是不同的,你能说说它们各自用什么资料制作的吗?
找一找:这些雕塑有一个一起的特点,你发现了吗?(提示:都是四肢着地站立着的。)
想一想:用你手中的纸来制作站立的动物行吗?
试一试:一张纸怎样才干立起来?(提示:折、卷、揉等。)
折一折:有哪几种折法?(提示:对折、二折、三折等。)
想一想:怎样充沛利用纸张呢?(提示:构图要大、满。)
剪一剪:展示剪成两半的失败的作品,动画反复播放剪的过程,让同学找出失败的原因。(提示:剪时要注意留好连接处。)
贴一贴:给剪好形状的动物形象贴上花纹图案,进行美化。
学一学:这些纸做的立体动物是老师课前制作的,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3.作业与辅导。
作业要求:模仿或自创站立的折纸动物。
同学大胆制作表示,教师巡视指导。
4.评价与小结。
玩一玩:让同学模仿动物的叫声、走路动作,上台扮演,作自我介绍。
评一评:谁做的作品大、美,站得牢。(提示:可采用实物投影方式。)
延伸:下节课制作“动物乐园”。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准备好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各类纸张、剪刀、胶水
(教师)组织同学观赏动物园、海洋馆或观看温馨“动物家园”的图片或录像资料,较大的有色卡纸和相关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检查同学课前准备情况和分组情况。
(2)欣赏评述上节课的优秀作品。
2.讲授新课。
(1)欣赏动物园、海洋馆、花鸟市场等相关的动物图片或录像资料。
讨论: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它有什么特征?可以怎样把它制作出来?
(2)用最快的速度折好卡纸并设计出最喜欢的动物外形。全班同学举起来,比一比谁设计的动物最大方、最美;合作小组的同学之间相互赏析,指出修改意见。
(3)讨论:准备添加什么样的花纹图案?可选择哪些合适的颜色?
3.自主表示。
同学自主或合作完成单件作品,教师巡视辅导,协助解决制作中的问题。
4.分组合作。
分小组合作完成“动物乐园”,巧妙添加背景,如山、水、树木、花草等。
5.展示讲评。
(1)观赏各组合作完成的“动物乐园”。
(2)投票选出最佳合作小组。
6.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特别的收获?还有些什么问题?请同学们课后查找资料,进一步完善“动物乐园”。
相关资料
  王合内简介
  王合内: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法裔中国现代女雕塑家。1912年4月7日出生于法国,1955年加入中国国籍。1958年为北京民族宫创作大型浮雕。1978年以后连续创作《杨开慧》等女革命先烈雕像,在这些雕像中,她特别强调女革命家所特有的文雅、善良的中国女性气质。
  周国祯
  男,1931年出生,湖南人。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以耕耘陶艺为业,名扬四海。2001年1月6日周国祯陶艺馆开馆,它是我国第一个私立陶艺馆。
  疣猪
  在非洲才干看到的偶蹄目动物,是野猪中的大型种类,体重可达150公斤。疣猪虽然是食草类动物,但长着大而弯曲的犬齿,连狮子也怕它三分,但雄疣猪之间打架时却不用牙齿,只用额头推倒对手。
教后记:
16.大气球飞呀飞
教学目标:
  1.学习表示圆形物体,进一步了解大小物体的对比表示方法。
  2.通过想象创作练习,让同学体验自由表示、大胆发明的乐趣,培养同学的想象力,激发同学的创新精神。
  3.组织评说自身和同学的画,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欣赏与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用圆形观察、表示圆形物体。
教学难点:
画出大气球的“大”和“飞得高”的感觉。
课时布置:1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绘画工具,在家长的协助下查阅大气球(热气球)的有关知识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演示热气球竞赛的场景,引导同学观察感受。
(2)让同学说说自身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设问:想一想,这么大的气球是怎样飞上天空的?你还知道大气球的哪些知识?了解同学课前查阅资
料研究学习的情况,让同学交流课前研究学习效果。
(4)揭题板书:《大气球飞呀飞》。
2.假设情境,启发想象。
(1)设问:你想不想乘坐大气球飞上蓝天?假如你坐着大气球飞上天空,会做些什么事情?
(2)独立想象考虑后,同桌或学习小组内相互交流、启发。
(3)请几位同学介绍自身的想法,同学间进一步相互启发。
3.范作欣赏,探究表示。
(1)课件展示同学范作,了解、感受不同的表示方法和大气球的花样设计。
(2)课件展示两幅有对比的同学作品,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探究:怎样画出大气球的“大”和“飞得高”?
(3)学习小组汇报、交流小组探究效果。
(4)教师小结,补充讲解、板演。(提示:渗透圆形物的画法。)
4.同学练习,表示体验。
(1)明确练习主题:画一张乘坐大气球飞上天空的想象画。
(2)提示:大胆想象、设计大气球的花样,尽可能把大气球的“大”和“飞得高”的感觉表示出来,画出自身坐上大气球高兴的样子。
(3)同学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1)请局部同学展示、介绍自身的作品,老师指导同学进行评价。(评价提示:大气球的花纹和色彩表示是否大胆、漂亮;是否画出了大气球的“大”和“飞得高”的感觉。)
(2)教师小结,进行课外延伸。引导同学课外进一步了解与表示大气球,并画一画其他的圆形物。
相关资料
  热气球的发展
  人们一般认为,1783年11月,法国蒙哥菲埃尔兄弟俩首先发明了热气球,并实现了第一次载人飞行。其实,最早研究热气球的是中国人。两千年前,我国汉朝《淮南子》一书就记载了热空气的浮升作用。我国五代的莘七娘在指挥作战时,曾用竹篾扎成纸灯,下面用松脂点燃,靠热空气把纸灯送上空中,作为军事信号,这比欧洲早七八百年。
  热气球的构造
  载人热气球通常由球体、吊篮、加热器和地面鼓风机等局部组成。球体是直径相当于六七十个篮球直径的气囊,用尼龙等人造纤维织物制成。这种资料事先用多层涂料处置,不会漏气。球体底部有个进气口,靠火焰最近,用耐高温和能阻止燃烧的织物制作。球体通过尼龙绳和不锈钢丝绳与吊篮相连。吊篮用来安放实验器材、燃料和载人。加热器就在吊篮的上方,紧对着球体的进气口。热气球起飞时由一台发动机带动木螺旋桨来鼓风。当球体内快充溢空气时,用加热器对球内的空气加热,发生浮力带动吊篮升上蓝天。通常加热器还有应急喷嘴,在急需爬升越过地面障碍物时,可以同时打开应急开关,火焰马上加大,使热气球急速上升。
  热气球的用途
  热气球造价低廉,使用经济,飞行技术简单,除了供航空运动训练、竞赛和科普活动外,还可用来空中游览观光、摄影、大气取样、大地丈量、科学试验、提升重物、边防观察等,有着广泛的用途。
教后记:
17.有趣的脸
教学目标:
  1.通过画有趣的脸,让同学初步了解人脸部的基本特征。
  2.学习用联想、夸张的手法和不同的材质表示人脸,促进同学观察力、想象力和发明力的发展。
  3.引导同学欣赏不同材质表示的有趣的脸,感受不同的表示效果,拓展同学的美术视野,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让同学用联想、夸张的手法表示人脸。
教学难点:
把人脸表示得生动、有趣。
课时布置: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绘画工具、镜子
(教师)课件、有人脸图案的花瓶、装饰盘等工艺品
教学过程:
1.猜猜、看看,激趣导入。
(1)教师用暗色布包裹好花瓶或装饰盘,让同学上讲台摸一摸,猜猜是什么。提高同学的关注力,激发学习兴趣。
(2)看一看、说一说花瓶(盘)上的图案,初步感受“有趣的脸”的图案。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有趣的脸》。
2.欣赏范作,启发想象。
(1)出示课件,欣赏名家作品。感受不同材质、不同形式表示的“有趣的脸”,拓展同学的美术视野,开启同学的想象空间。
(2)出示课件,欣赏同龄人作品。感受同龄人的大胆想象与发明,进一步激发同学的想象力,增强自我表示的信心。
3.讨论探究,开拓思路。
(1)用小镜子看一看自身的脸,了解人脸部的基本特征。
(2)提问:怎样把脸画得有趣、好玩?
(3)引导同学做做“鬼脸”,再用小镜子看一看,启发同学想象。
(4)考虑:结合人物的脸部特征、个性等,用联想、夸张的手法构思有趣的脸。(提示:可进一步借助书本上的同学范作,启发同学想象。)
4.同学练习,创作体验。
(1)作业要求:想象、创作一张“有趣的脸”。
(2)提示:练习中要敢想敢画,画出自身独特的想法。
(3)同学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交流,同学互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4:56:00 | 只看该作者

(1)让局部同学展示、介绍自身的作品。
(2)指导同学互评作品,感受同学作品中的想象力与发明力。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手工工具、各色卡纸、油光纸、毛线、纸杯、酒瓶、纸盒等
(教师)课件、“有趣的脸”手工作品范作
教学过程:
1.范作欣赏,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范作(书上两件“正”、“倒”作品),引导同学赏析设计制作中的巧妙之处,激发同学用不同资料、不同方法表示“有趣的脸”的积极性。
(1)出示“正”作品,看一看,说说有趣在哪里。
(2)出示“倒”作品,感受设计之巧妙。让同学说说两个作品脸部不同部位的联系之处。
2.分组讨论,设计方案。
(1)按学习小组指导同学根据所准备的资料,进行制作方案设计。
(2)课件展示局部不同材质制作的作品,进一步启发同学的创作思路。
(3)小组间交流设计方案,教师进行简单的点评指导。
(4)各小组进一步对制作方案进行讨论修改。
3.合作练习,创作体验。
(1)明确练习要求:小组合作创作一件“有趣的脸”的手工作品。
(2)合作分工,明确各小组成员的主要任务(由学习小组组长组织)。
(3)同学合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精选几件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交流与评价。
(2)课件展示一组图案是脸的工艺品,激发同学课后进一步开展探究与制作活动的积极性。
相关资料
  《朱颜》作品简介
  《朱颜》又称《惠特尼肖像》,是西班牙艺术家达利1974年的装置作品。这个女子的肖像其实是一个房间,金发是帐幔,朱唇是沙发,鼻子是壁炉,眼睛是挂在墙上的画……假如你有机会走进这个房间,你也就走进了这位女子的脸庞。但当你置身在这个脸庞的“空间”中,脸庞的表象概念消失了。
  脸谱、面具
  中国戏曲中的脸谱,民间戏中的面具,都以夸张的色彩和多变的线条、形状来表示人的脸部。脸谱,形式美的构成因素——装饰性非常突出,通过装饰,美中蕴真,取形传神。脸谱绘制手法夸张且富有想象力。面具,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从特定的角度表示出各民族的道德观念、审美心理以和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发明力。
教后记:
18.大家成为好朋友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对比的方法观察人的主要特征,并尝试用油画棒、彩色水笔或水粉颜料等多种工具,用线或基本形画画自身熟悉的一个或多个好朋友的形象。
  2.培养和提高同学观察人物的能力、善于抓住特征进行造型的能力。
  3.培养同学观察人物的兴趣,并让同学通过研讨怎样成为好朋友的问题,培养同学间团结友爱、友好相处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让同学通过探究,学习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描绘人物的主要特征。
课时布置: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课前观察好朋友的外形特点,美术工具可自定
(教师)“相似游戏图”一幅,课件或图例“变化的五官”、“大师作品欣赏”、“儿童人物作品欣赏”、《找朋友》的音乐
教学过程:
1.游戏导课, 趣味学习。
(1)游戏:出示两幅有出入的“相似游戏图”,请同学找出不同之处。
(2)游戏:请男女同学各一位上来说说同学中自身好朋友的模样特征,让其他人猜猜他(她)是谁。游戏导入新课。
2.对比观察,感知外形特征。
(1)让被猜出的男孩和女孩先后面对大家,启发大家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外形特征:圆圆的、长长的、胖胖的、瘦瘦的脸形;小眼睛、大眼睛等。
(2)进一步启发同学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男孩和女孩有什么不一样。让同学观察、描述不同的特征:如男孩头发短,女孩头发长等。
(3)教师出示课件或图片,进一步启发同学用基本形观察“有形的世界”的方法进行整体观察,感受脸形、发型和五官不同的特点。请同学们一起观察,一起讨论。
(4)进行审美:不同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外形特点,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美。培养同学健康的审美心理,学会尊重他人的形象。
3.欣赏作品,探究描绘方法。
(1)让同学通过欣赏,研讨怎样描绘才干更好更容易地表示特征。
(2)让同学欣赏运用各种表示手法创作的儿童绘画作品。
(3)高更、凡•高的《自画像》等表示人物的大师作品欣赏。
(4)用线描、基本形造型、色彩造型等方法启发同学。
4.演示主题,观察感受,探究表示主题的方法。
(1)可启发同学讨论怎样使不是好朋友的人成为好朋友。
(2)观察探究:怎样表示好朋友的主题?可请两位好朋友做一个能表示好朋友的动作。让同学通过扮演,如手拉手、拥抱等等,启发同学还有哪些特征能表示好朋友的主题,如开心、快乐、面带微笑、手牵着手等。
(3)请每一位同学随着“找呀找呀找朋友”的音乐,自由组合找到自身的好朋友,表示友谊,体会感受。教师可重点褒扬新找到朋友的同学。
(4)欣赏几幅表示这一主题的儿童绘画作品,开拓视野,使同学学习多种绘画手段的应用,启发同学进行写生、记忆、创作,让同学体会人物主题的表示方法。
5.分小组,自由表示。
自由组合小组,进行以“大家成为好朋友”为主题的绘画创作活动。教师可以对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6.评价交流,传送友谊。
作品展示交流,自评、互评,互相赠送给好朋友。
相关资料
  《伊索寓言》
  农夫与争吵的儿子们
  有个农夫的儿子们经常互相争斗不休。农夫多次语重心长地劝说他们,尽管他苦口婆心,但仍无济于事。他认为应该用事实来教育他们,便叫儿子们去拿一捆木棒来。木棒拿来后,他先把整捆木棒交给他们,叫他们折断。儿子们一个个竭尽了全力都无法折断。随后他解开了那捆木棒,给他们每人一根。他们都毫不费力地将木棒折为两段。这时,农夫说:“小朋友们,你们要像木棒一样,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就不会被敌人征服;可你们互相争斗不休,便很容易被敌人打垮。”
  这个故事说明,团结就是不可征服的力量,而内讧却只能耗损自身。
  谜语
  手: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
教后记:
19.美术万花筒——祖国优秀保守艺术欣赏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相关的民间玩具图片,了解民间玩具的用途以和造型、色彩上的特点;激发和培养同学热爱祖国优秀保守文化的思想感情和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相关的民间玩具图片,了解民间玩具的用途以和造型、色彩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祖国优秀保守文化对同学的熏陶与传承。
课时布置:1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课前搜集的有关祖国优秀保守文化的相关民间玩具、玩具图片、文字资料
(教师)涉和祖国优秀保守文化的相关民间玩具、玩具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1. 小组汇报课前安排的有关祖国优秀保守文化的相关民间玩具、玩具图片、文字资料的搜集情况:
玩具(件) 玩具图片(张) 文字资料(则)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第四小组
第五小组
第六小组
2. 小组交流:欣赏各自带来的民间玩具、玩具图片,说说各自了解到的有关民间玩具的知识。
3. 教师出示凤翔彩绘泥塑、布虎等收集到的民间玩具和其相关图片,指导同学欣赏,并作相关介绍。
4. 围绕以下问题,进行小组发言:
(1) 通过课前的了解,你知道了哪些民间玩具?
(2) 你能说说民间玩具有哪些作用?
(3) 你能说说民间玩具的形状、颜色有什么特点?
(4) 欣赏了这么多民间玩具和图片,了解了民间玩具的相关知识,你有什么感受?
5. 指导同学进行发明想象:这些玩具假如让你来设计,你会怎么做?
6. 拓展学习
(1) 自由欣赏本地的一些工艺作品,如黑陶,木制玩具等。
(2) 安排课外作业:自身来当一回工艺大师,利用本地资料资源制作一件喜欢的玩具。
相关资料
布虎
应劭《风俗通义》:“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恶遇,烧焐虎皮饮之;击其爪亦以能辟恶,此其验也。”可知民间视虎为可以辟恶驱邪之物,由来已久。民间玩具中当有以布虎作枕头或玩物,盖取其能维护儿童不得恶遇,健康生长之意。北京布老虎具有京都特色,头大体粗,兽纹和口鼻等皆以梁枋彩画之法,古雅典丽,威猛传神。
凤翔彩绘泥塑
凤翔彩绘泥塑,始于先秦西周时期,流传民间三千年之久,是至今我国保存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经考证专家们认为,其彩绘纹饰与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有所不同。以花鸟鱼虫、祥鸟瑞兽为主的意象造型是中国古代图腾崇敬、生殖崇敬、神灵崇敬的遗存,反映出图腾时代的文化特点。它以创作毛稿制模、翻坯、粘合成型,经精抛、彩绘、勾线、装色、上光等数十道工序精制而成。其形态逼真、粗犷夸张、简练概括、色彩大红大绿或素描。其种类主要是座虎、挂虎、五毒、卧牛、十二属相、豆豆鼓、金瓜、吉虎、鹿羔、鹦鹉等玩具类,八仙、三国、西游记等神话民俗类。
各种色块和纹样有着特定的寓意。绿色,意万年 短命;红色,意四季红火;石榴,意多福多子;艾草,意去毒辟邪;海棠, 意富贵;蝴蝶,意多福;牡丹,意吉祥高照;贯钱,意万贯利钱。这些有 “讲究”的符号,在求生、趋利和避害观念的统摄下,串联组合成一件完整的艺术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4:56:00 | 只看该作者

此外,素白色的作品则主要受中国书法绘画的影响,有大俗大雅的意味,别 具一格。
教后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3 23: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