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一听:听课件播放的各种动物的声音。
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是谁发出的?
谈一谈: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发出的声音?为什么?
学一学:最喜欢的动物的叫声(如小狗汪汪、小猫喵喵……)。
小结:这些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2.展开。
继续欣赏动画和图片,逐渐地导出动物雕塑图片。
说一说:看了雕塑家雕塑的动物,你有什么感受?(提示:引导同学观察动物的神情。)
比一比:这些雕塑的制作资料是不同的,你能说说它们各自用什么资料制作的吗?
找一找:这些雕塑有一个一起的特点,你发现了吗?(提示:都是四肢着地站立着的。)
想一想:用你手中的纸来制作站立的动物行吗?
试一试:一张纸怎样才干立起来?(提示:折、卷、揉等。)
折一折:有哪几种折法?(提示:对折、二折、三折等。)
想一想:怎样充沛利用纸张呢?(提示:构图要大、满。)
剪一剪:展示剪成两半的失败的作品,动画反复播放剪的过程,让同学找出失败的原因。(提示:剪时要注意留好连接处。)
贴一贴:给剪好形状的动物形象贴上花纹图案,进行美化。
学一学:这些纸做的立体动物是老师课前制作的,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3.作业与辅导。
作业要求:模仿或自创站立的折纸动物。
同学大胆制作表示,教师巡视指导。
4.评价与小结。
玩一玩:让同学模仿动物的叫声、走路动作,上台扮演,作自我介绍。
评一评:谁做的作品大、美,站得牢。(提示:可采用实物投影方式。)
延伸:下节课制作“动物乐园”。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准备好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各类纸张、剪刀、胶水
(教师)组织同学观赏动物园、海洋馆或观看温馨“动物家园”的图片或录像资料,较大的有色卡纸和相关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检查同学课前准备情况和分组情况。
(2)欣赏评述上节课的优秀作品。
2.讲授新课。
(1)欣赏动物园、海洋馆、花鸟市场等相关的动物图片或录像资料。
讨论: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它有什么特征?可以怎样把它制作出来?
(2)用最快的速度折好卡纸并设计出最喜欢的动物外形。全班同学举起来,比一比谁设计的动物最大方、最美;合作小组的同学之间相互赏析,指出修改意见。
(3)讨论:准备添加什么样的花纹图案?可选择哪些合适的颜色?
3.自主表示。
同学自主或合作完成单件作品,教师巡视辅导,协助解决制作中的问题。
4.分组合作。
分小组合作完成“动物乐园”,巧妙添加背景,如山、水、树木、花草等。
5.展示讲评。
(1)观赏各组合作完成的“动物乐园”。
(2)投票选出最佳合作小组。
6.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特别的收获?还有些什么问题?请同学们课后查找资料,进一步完善“动物乐园”。
相关资料
王合内简介
王合内: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法裔中国现代女雕塑家。1912年4月7日出生于法国,1955年加入中国国籍。1958年为北京民族宫创作大型浮雕。1978年以后连续创作《杨开慧》等女革命先烈雕像,在这些雕像中,她特别强调女革命家所特有的文雅、善良的中国女性气质。
周国祯
男,1931年出生,湖南人。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以耕耘陶艺为业,名扬四海。2001年1月6日周国祯陶艺馆开馆,它是我国第一个私立陶艺馆。
疣猪
在非洲才干看到的偶蹄目动物,是野猪中的大型种类,体重可达150公斤。疣猪虽然是食草类动物,但长着大而弯曲的犬齿,连狮子也怕它三分,但雄疣猪之间打架时却不用牙齿,只用额头推倒对手。
教后记:
16.大气球飞呀飞
教学目标:
1.学习表示圆形物体,进一步了解大小物体的对比表示方法。
2.通过想象创作练习,让同学体验自由表示、大胆发明的乐趣,培养同学的想象力,激发同学的创新精神。
3.组织评说自身和同学的画,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欣赏与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用圆形观察、表示圆形物体。
教学难点:
画出大气球的“大”和“飞得高”的感觉。
课时布置:1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绘画工具,在家长的协助下查阅大气球(热气球)的有关知识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演示热气球竞赛的场景,引导同学观察感受。
(2)让同学说说自身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设问:想一想,这么大的气球是怎样飞上天空的?你还知道大气球的哪些知识?了解同学课前查阅资
料研究学习的情况,让同学交流课前研究学习效果。
(4)揭题板书:《大气球飞呀飞》。
2.假设情境,启发想象。
(1)设问:你想不想乘坐大气球飞上蓝天?假如你坐着大气球飞上天空,会做些什么事情?
(2)独立想象考虑后,同桌或学习小组内相互交流、启发。
(3)请几位同学介绍自身的想法,同学间进一步相互启发。
3.范作欣赏,探究表示。
(1)课件展示同学范作,了解、感受不同的表示方法和大气球的花样设计。
(2)课件展示两幅有对比的同学作品,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探究:怎样画出大气球的“大”和“飞得高”?
(3)学习小组汇报、交流小组探究效果。
(4)教师小结,补充讲解、板演。(提示:渗透圆形物的画法。)
4.同学练习,表示体验。
(1)明确练习主题:画一张乘坐大气球飞上天空的想象画。
(2)提示:大胆想象、设计大气球的花样,尽可能把大气球的“大”和“飞得高”的感觉表示出来,画出自身坐上大气球高兴的样子。
(3)同学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1)请局部同学展示、介绍自身的作品,老师指导同学进行评价。(评价提示:大气球的花纹和色彩表示是否大胆、漂亮;是否画出了大气球的“大”和“飞得高”的感觉。)
(2)教师小结,进行课外延伸。引导同学课外进一步了解与表示大气球,并画一画其他的圆形物。
相关资料
热气球的发展
人们一般认为,1783年11月,法国蒙哥菲埃尔兄弟俩首先发明了热气球,并实现了第一次载人飞行。其实,最早研究热气球的是中国人。两千年前,我国汉朝《淮南子》一书就记载了热空气的浮升作用。我国五代的莘七娘在指挥作战时,曾用竹篾扎成纸灯,下面用松脂点燃,靠热空气把纸灯送上空中,作为军事信号,这比欧洲早七八百年。
热气球的构造
载人热气球通常由球体、吊篮、加热器和地面鼓风机等局部组成。球体是直径相当于六七十个篮球直径的气囊,用尼龙等人造纤维织物制成。这种资料事先用多层涂料处置,不会漏气。球体底部有个进气口,靠火焰最近,用耐高温和能阻止燃烧的织物制作。球体通过尼龙绳和不锈钢丝绳与吊篮相连。吊篮用来安放实验器材、燃料和载人。加热器就在吊篮的上方,紧对着球体的进气口。热气球起飞时由一台发动机带动木螺旋桨来鼓风。当球体内快充溢空气时,用加热器对球内的空气加热,发生浮力带动吊篮升上蓝天。通常加热器还有应急喷嘴,在急需爬升越过地面障碍物时,可以同时打开应急开关,火焰马上加大,使热气球急速上升。
热气球的用途
热气球造价低廉,使用经济,飞行技术简单,除了供航空运动训练、竞赛和科普活动外,还可用来空中游览观光、摄影、大气取样、大地丈量、科学试验、提升重物、边防观察等,有着广泛的用途。
教后记:
17.有趣的脸
教学目标:
1.通过画有趣的脸,让同学初步了解人脸部的基本特征。
2.学习用联想、夸张的手法和不同的材质表示人脸,促进同学观察力、想象力和发明力的发展。
3.引导同学欣赏不同材质表示的有趣的脸,感受不同的表示效果,拓展同学的美术视野,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让同学用联想、夸张的手法表示人脸。
教学难点:
把人脸表示得生动、有趣。
课时布置: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绘画工具、镜子
(教师)课件、有人脸图案的花瓶、装饰盘等工艺品
教学过程:
1.猜猜、看看,激趣导入。
(1)教师用暗色布包裹好花瓶或装饰盘,让同学上讲台摸一摸,猜猜是什么。提高同学的关注力,激发学习兴趣。
(2)看一看、说一说花瓶(盘)上的图案,初步感受“有趣的脸”的图案。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有趣的脸》。
2.欣赏范作,启发想象。
(1)出示课件,欣赏名家作品。感受不同材质、不同形式表示的“有趣的脸”,拓展同学的美术视野,开启同学的想象空间。
(2)出示课件,欣赏同龄人作品。感受同龄人的大胆想象与发明,进一步激发同学的想象力,增强自我表示的信心。
3.讨论探究,开拓思路。
(1)用小镜子看一看自身的脸,了解人脸部的基本特征。
(2)提问:怎样把脸画得有趣、好玩?
(3)引导同学做做“鬼脸”,再用小镜子看一看,启发同学想象。
(4)考虑:结合人物的脸部特征、个性等,用联想、夸张的手法构思有趣的脸。(提示:可进一步借助书本上的同学范作,启发同学想象。)
4.同学练习,创作体验。
(1)作业要求:想象、创作一张“有趣的脸”。
(2)提示:练习中要敢想敢画,画出自身独特的想法。
(3)同学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交流,同学互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