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0-4-20 14:55:00
|
只看该作者
(2)提供作业构思建议:①主题:在雨中。②思路:可以表示自身或他人在不同雨景中的情景;也可以表示对雨中不同情景的感受;还可以表示动物、植物在雨中的情景;自由地想象对雨中情景的感受。③注意:运用不同点、线和色彩,画出雨的不同变化,把自身的感受表示在画面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画的反面写上说明,创作时要求小组成员互相合作。
5.作业欣赏,开拓思维。
(1)同学互评作业,教师对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褒扬与肯定。
(2)小结本节课内容。
(3)安排拓展性的作业:①了解天气为什么会有阴、晴、雨的变化;②回家后可以与他人一起合作创作在雨中的作品。
相关资料:
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
台湾学者王秀雄把欣赏大体分为: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四个过程,并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1)简单描述。
感官可感受到的层面作为描述的开始。
对题材、主题、造型要素(色彩、线条和形状、肌理等)与形式等确认、作简单粗浅的描述。
(2)形式分析。
研讨作品制作中所运用的资料、技法和其特性。
研讨作品中的色彩、形状、线条、肌理描写之特色。
分析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间关系。
研讨运用何种构成的原理(或美的原理),把艺术要素组织为一整体。
研讨作品之风格。
(3)意义解释。
研讨环境、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等背景要素与此作品的关系。
作家的个性、性格、思想、艺术观与此作品的关系。
研讨作品里所传达的内涵,即所含有的气氛、感情、心情、主题意义、观念和思想等。
以上述所学到的知识、概念为基础,对作品的优劣与价值做合理的判断,并述其理由。参考专家对此作品的批评与判断。
(《美术与教育》,王秀雄著,台北市立美术馆,1990年)
雨量和分级
降水量是用来衡量降水多少的一个概念,它是指雨水(或融化后的固体降水)既不流走,也不渗透到地里,同时也不被蒸发掉而积聚起来的一层水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降雨量可以用雨量器来丈量,同时还可以用雨量器来自动记录雨势的变化和雨量的大小。
在气象上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水强度。最常用的对降雨的分类方法是按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雨的等级。根据国家气象部门规定的降水量规范,降雨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6种。
小雨:雨滴下降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形成很慢。
中雨:雨滴下降连续成线,雨滴四溅,可闻雨声,地面积水形成较快。
大雨:雨滴下降模糊成片,四溅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形成很快。
暴雨: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开窗说话时,声音受雨声干扰而听不清楚,积水形成特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和排泄,常有外溢现象。
按降水的性质划分,降水还可分为:
连续性降水:雨或雪连续不时地下,而且比较均匀,强度变化不大,一般下的时间长,范围广,降水量往往也比较大。
间断性降水:雨或雪时下时停,或强度有明显变化,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但是这个变化还是比较缓慢的,下的时间有时短有时长。
阵性降水:雨或冰雹常呈阵性下降,有时也可看到阵雪。其特点是骤降骤停或强度变化很突然,下降速度快,强度大,但往往时间不长,范围也不大。假如在阵雨的同时还伴有闪电和雷鸣,这便是雷阵雨。
教后记:
6.我心中的太阳
教学目标:
1.运用线、色描绘太阳,激发同学大胆地表示太阳的美。
2.学习想象画,培养想象力和发明力。
3.感知太阳给大自然带来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启发同学想象,通过联想画出想象中的太阳。
教学难点:
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来具体表示太阳的“光”和“热”,开拓同学形象思维,在描绘过程中,如何丰富太阳的形象。
课时布置: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自身喜欢的绘画工具
(教师)CAI课件,有关太阳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歌曲《种太阳》。欣赏后说说:歌曲中小朋友的愿望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去播种太阳?小结:太阳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万物生长都离不开太阳!
2.欣赏感知。
欣赏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们用不同的方法来描绘太阳。课件演示(诗歌,散文,中外画家的画,不同时段太阳的照片,日出日落的影片,歌曲等相关资料),揭示课题《我心中的太阳》。
3.分析太阳造型。
(1)了解太阳的特征,如太阳的形、色、光。说说对太阳的各种称谓。
(2)课件演示,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4.尝试创作,教师指导。
(1)提出作业的主题:画几个你心中的太阳。
(2)提出创作的建议:你想画的太阳是什么样的?
(3)同学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作品展示,学习评价。
(1)作业台上展示,学习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2)提供评价建议:形、色、光是否有自身的特色。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自身喜欢的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有关太阳的小故事、儿歌、范作
教学过程:
1.儿歌引入。
(儿歌)太阳姐妹和弟兄,脾气个性各不同。喜怒哀乐阴又晴,春夏以后是秋冬。
2.引导想象。
启发同学想象,讨论太阳的年龄、性别、脾气、色彩、表情和名字等。
3.欣赏感知。
(1)欣赏音乐结合扮演的形式,展开想象。
(2)欣赏同学的作品,互相作出评价,教师小结。
4.尝试创作。
创作一张和太阳在一起的画,并给自身的画取个名字。
5.展评与拓展。
(1)介绍自身的画,说说为什么这么画。和时褒扬同学的想象力与发明力。
(2)总结本课内容,并让同学找一找有关以太阳为主题的美术作品,互相交流欣赏。
相关资料:
有关太阳的科学知识
太阳的家可大了,可以说是个大家族。“家长”当然是太阳公公了,它居于中心位置。另外,它还有9个“儿子”,它们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此外,这一“家”中还有卫星、小行星、彗星以和其他星际物质等。怎么样,这可真是个大家庭吧!
太阳发出的可见光是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正午,太阳从头顶直射入大气层,距离较短,七种光都能透入大气层,所以看上去是白色的。早晨和黄昏,太阳光斜射入大气层,通过的距离较长。这时,只有红、橙两色光能突破大气层的阻挡到达地面。所以早晨和黄昏的太阳看起来就是红色的。
科学家们推算,太阳目前正处于它的“中年”——50亿岁,也就是说太阳还能再活50亿岁呢!太阳是个火热的气体大火球,从内到外,依次分为核心区、辐射区、对流区和表层。表层从里到外又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日冕是太阳的最外层,厚度为几百万千米,温度高达100万摄氏度。
太阳离我们地球很远,据计算大约在1.5亿千米。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8分19秒才干“跑”到地球上。
太阳上有很多氢气。这些氢气的原子核不时发生反应,于是就像有氢弹不时爆炸一样,总有光和热发出来。
(《21世纪十万个为什么》,广州出版社,2003年6月 )
莫奈《日出•印象》
莫奈(1840-1926年),法国研究外光色彩、以写实主义的态度记录自然丰富色彩变化的著名印象派的领袖。印象派画家勇于探索新的绘画方法,并把客观地、科学地、真实地表示光与影的方法融入艺术实践。
《日出•印象》是1872年莫奈在阿弗乐港口写生的作品,全画是用稀薄的蓝灰色调和随意的大笔触画出的,同时,绚丽的橘红色在海水中厚涂出朝霞的感觉。这张画于1874年以“无名气的画家、雕刻家、版画家协会”的名义展出,结果被杂志记者、美术评论家李洛伊戏称为“印象而已”,从此,“印象派”被包括莫奈在内的画家们所接受,并以外光表示自然的风格被广为传达,影响深远。
儿歌《太阳哪里来》
红红的太阳哪里来?
鱼儿说:
它从海里钻出来。
鸟儿说:
它从山下爬上来。
公鸡说:
是我天天叫出来。
婴幼儿说:
是我用笔画出来!
(选自《365夜儿歌》,秦莲英作)
唐诗《晓日》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选自《唐诗三百首》,唐•韩)
教后记:
7.来来往往的车辆
教学目标:
1.学习概括地表示不同种类汽车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汽车的历史、构造和功能等。
2.通过撕纸拼贴各种各样的汽车,进行基本形的练习。学习有目的地撕纸、有序地拼贴。在对汽车的观察、分析和表示过程中提高同学的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同学的美术学习兴趣。通过对来来往往的汽车的观察、分析,感受汽车造型的奇特、色彩的美丽。
4.在评价中,通过活动提高同学的交通平安意识,初步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汽车,观察、分析来来往往的车辆的外形特征,学习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表示自身喜欢或想象中的车辆。
教学难点:
概括地表示汽车的外形轮廓和将纸撕出自身想要的形状。
课时布置: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 各种玩具汽车、胶水、彩色纸等用具,分成4至6人的小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