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读书随笔 心中永远的苏子—重读《苏东坡传》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19 11:02: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次读《苏东坡传》是在十几年前的高二,记得当时借到这本书我如获至宝,一睹为快,利用一个不回家的周末酣畅淋漓的读完。当时一方面佩服林语堂的文笔,把一个在文坛上如此重量级的人物写得如此简练、有趣,引人入胜;另一方面佩服苏东坡的才华,如此全面、复杂,令人惊叹。苏子的才华在文学史上无人能及,可以说前无古人。如今重读苏子,掩卷之余,思索的多是他的人格魅力,他的超脱心态和他的坚韧毅力。

苏子,我更喜欢用这个名字来称呼他,他的一生所经历的坎坷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他的际遇也是那个时代独有的无法复制的。然而正是这样一种环境造就了一位圣人,让后人感受到他的传奇人生历程中领略他的生命魅力。很难想象,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出川,辗转千里来到京城开封参加科考,这是需要勇气和才气的,想必当时的苏子也是满腔热血一身抱负放眼中原!然而,造物弄人,时运不济,丁忧之痛,恰是在他人生的大好平台搭建之后。很有孝心的他毅然入川守丧,前后有六年之久,而这六年正值他二三十岁的大好人生时光。在他三十岁之前,除了母亲、父亲的去世,还有挚爱的妻子王弗的离开,而这已是他整个生命的二分之一了!有谁是像苏子这样过早地遭受了上天的“眷顾”呢?所以说,这种遭际是常人所无法承受的,但有着济世苍生情怀的苏子又先后担任过京官和地方官,政绩是有口皆碑。在杭州留下今人依然能观览的苏堤,造福一方百姓;在密州,有出猎的名篇“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何其霸气,何其潇洒!虽有家悲,但掩不住士子的情怀,为了苍生社稷,好男儿擦干眼泪,毅然出仕,一腔热血,一番豪情!可以说,这是重情明理的苏子的正常举动,也是儒家士人的传统抉择!

但政治的风暴无情地打到了这个正直善良的苏子身上,一场莫名其妙的“乌台诗案”袭向了他,胸无城府的他毫无思想准备,静等杀身之祸的降临。无辜的他牵连此案是他的不幸,但所处的时代又是他的万幸,当朝皇帝对他似乎很好,宋代对文人也不薄,因此他保了命。孔子说“四十不惑”,这场灾祸恰恰让正值四十的他更看清了世事人情,看清了虚假恶丑。亲人的相继离开已经让他饱受生命之悲,而事业上的挫折更让有志向的他深感人情之薄!此时,我们俨然看到那月辉下孤鸿之影何其孑孓,那寂寞的沙洲是何其凄冷!也许是“树敌”太多,也许是耿直无忌,也许是不够成熟,总之,也许是政治争斗并不适合苏轼。征地的嫉恨、小人的陷害、朋友的出卖,种种遭遇都向善良的苏轼扑来。苏轼是个性情中人,很重感情,从他悼念亡妻的《江城子》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所以,可想而知对于苏轼这样单纯善良、重情重义的人来说,如何能承受的巨大的压力?人生的残酷,有时就在于打击是突如其来的、你没有任何经验可以照搬,而每个人的心路历程由是不可预测的!作为封建士子,政治的失意几乎相当于人生的失败,而很多人是转不过这个弯的!放浪形骸、沉迷酒色、遁世隐居的大有人在,而苏轼却能在思想上来了个漂亮的转弯!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身处人生莫大的困境何去何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和结局。而苏轼正好是孟子那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最好的注脚。真正的男子汉,不是永远昂首挺胸站立着,而是能够在被厄运击倒后坚强地站起来!苏子,给我们诠释了什么叫真正的男子汉。如果说苏子的前四十年如散文般平缓道来,那么后二十多年正如小说般曲折传奇波澜壮阔。我觉得苏子真正的人生辉煌是后二十年——从被贬黄州时算起——铸造的,后二十年才是他最有价值的人生,也是给我们最有启迪的一段经历。

说的苏子不得不提到一个地方——黄州,是黄州成就了苏子,抑或是苏子成就了黄州?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正是在黄州这个地方,苏轼完成了他华丽的转身和人生轨迹的完美转型。黄州俨然成了他灵魂的归宿之所和文思的滥觞之地,正是在这里的农夫生活让他彻底脱去了士大夫身上固有的文人酸气,而这里的自然山水又赋予他脱俗的灵气。于是乎,雪堂搭建了,美食出锅了,东坡居士叫响了,三篇赤壁词赋也横空出世了,苏轼是越活越洒脱,越活越滋润!这也许是他的政敌所愿意看到的,也是他们所不愿意看到,但不管怎么样,在那样重大的打击之下苏轼能奇迹般活下来已实属不易!

这段经历是苏子人生中转折点,这种坚韧精神是苏子人生中的巨大财富。在后来的岁月里,他一贬再贬,越贬越远,直到之前无人去过的海南岛!他用双脚丈量着国家的经度,却用坚韧和豁达展示着生命的广度,用文学来诠释生命的厚度,而他的人格魅力也正证明了他人生的高度!林语堂说他这段时间变得“老练”了,余秋雨说他变得“成熟”了,我觉得苏子变得更加脱俗了,更加自然了。如果混迹官场,他可能也会变得胸有城府、八面玲珑,人的性格是会受到环境塑造的。但来的黄州,苏子的自然本性可以洒脱的展示出来,而不需要任何掩饰。以他的身份,这份难得率真与自然,也算是他“妙手偶得之”吧!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心态,“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气势,自然是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最多的形象,仿佛苏轼就是一举重若轻、翩翩而至的神人。其实,我认为这是苏轼在经历磨难之后,心态调整之后的所形成的坚忍不拔精神的外在显现。没有这股内在精神在,那么他外在的东西就显得很飘渺,没有了根基。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人生也会有不少逆境和挫折,如何面对是不少人的难题,而苏子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余秋雨说他是“突围”,确实,他是从政治漩涡中逃出来,而在文学上获得斐然成就。仕途看似事宜,而文坛鼎力一足。我觉得苏子是完成一场心灵的修炼,炼成了自己的“金刚不坏之身”。仕途的险恶他可能不曾预料,他可能不曾想到他以后的日子居然是在贬谪的生涯中度过,而终见大赦之日自己又无福消受。但后来贬的再远,条件再艰苦,他依然苦中作乐,好好活着,这不能不归功于他在黄州练就的坚韧精神和豁达心态。正如古话说得好“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战胜了自己你将战无不胜”。苏轼让自己内心变得强大起来,这样无论外部环境多么恶劣,他都能始终如一地坚持生活下去,这是何等的勇气!

无法想象,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要渡过琼州海峡去荒凉椰岛,而此地无论离家乡眉州还是离京城汴京都是几千里之外的地方。从眉州出来,到汴京,再到海南岛,正好是个大三角形,而这片广阔的区域恰恰是大宋国土的内圆。而从京城汴京出来,你一路向南,黄州、惠州、儋州,你横跨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水系,一条直线几乎就是大宋疆域的南北。虽然你俨然一部大宋地理,虽然你获得大自然的馈赠,但你却不曾留下许多游山玩水的诗篇,因为你更喜欢普通人的真实生活。你将生命的韧性演绎到了极致,你让我们相信——再大的灾难也压不倒有着坚忍不拔精神和豁达乐观心态的人!

    真想在自己四十岁、六十岁时再读一次此书,一生有苏子这棵精神的大树,也不失前行的勇气!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17:2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