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一个有人文情怀的好老师—听马向阳校长的讲座后感
今天在海南省、市骨干培训会上有幸聆听到来自海中的马向阳校长的讲座《阅读与教师专业发展》
会上,我特意坐在中间,马校长,一位敦实厚重的北方人,鼻梁架着一副较轻的眼镜,一脸平易近人的模样,聊聊几句家常话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讲座就开始了。
马向阳在他的“明斋”
补充:关于马向阳书房名斋
“忙中偷闲,躲进书斋,信手翻书,任意阅读,毫无功利色彩,既得读书真趣,又得读书之乐。”马向阳感慨道,“暂时断绝与外界的联系,很随意地靠在椅子上,静静地阅读那些久违了的经典,与自己心仪已久的大师们作一次灵魂深处的交流和沟通,实乃人生一大快事。”
也许,对马向阳而言,阅读能让他遇见一个个灵魂知己。“去了一趟敦煌,又去了一趟平遥,回来后,张口闭口就是余秋雨怎么说,好像余秋雨是你家二哥一样。”曾有朋友这样“嘲笑”过马向阳。
讲座上马校长发自内心地说读书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他发了一组国外墨尔本、悉尼的市民在街道上、公园边、静静地读书的相片,在阳光下享受宁静的读书在他们眼中是多美的事情。相比之下,我们的国人确是喜欢翻手机阅读没有基础的心灵鸡汤,看过后很快就忘掉了。
一、国人读书非常少,这个问题很严重
一组五年的数据,让我们很惊讶:以色列人以读书人均每年读65本书排第一位,俄罗斯50本,美国45本,日本44本,中国人均4本,这一年读四本书包括了中小学生阅读教科书,为此我想到了在国外部分饭店用中文写请游客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不接待中国人的事情,我想到了香港港民反对陆客对他们“文化的入侵”,我们走向强国的大路还很远,我们教育界的任务任重道远!我们父母的家庭教育任重道远!
二、书香校园建设是实打实,不是花架子
马校长在讲座中给我们举了在学校建设的过程与案例,让我深深感受到一位具有人文情怀的校长的教育理想。其中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海中在书香校园建设方面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从给图书馆安装空调,换软座,新书先放在班级流动书架,我感受到的那时实实在在的书香校园。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一次去海中听课,闲暇之间逛校园,感受的是不仅仅是浓浓的历史老校的文化底蕴,在一些点滴的,比如说校园内居然匀出一个大的展厅展示学生的书画作品,这足以说明海中的大气人文情怀。
三、民国教育很值得我们学习
在讲座中,马校长还和我们分享了民国教育的故事,让我佩服的是,他居然把书中的一些案例活灵活现地给我们重现,其中最让我印象最深的是:
齐邦媛在《巨流河》中记述,抗战时期在重庆南开中学读书时,教地理的女老师吴振芝常常带新书给大家看,还要同学们记住台湾的重要城市“鸡蛋糕”(基隆、淡水、高雄)。后来,吴老师的未婚夫在嘉陵江中遇难。齐邦媛和同学们写了一张纸条,从老师的宿舍门下塞进去。纸条上写着:“老师,我们和你一同哭。”有这样的老师和这样的学生发光发热,人性的灯盏才能薪尽火传,照亮20世纪的漫漫长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他有人文情怀,有自己特有的精神文化。
作为一位名师者,我们肩负着坚守教育的人文情怀,努力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的现代青年,使每一个青年学生不仅拥有知识、经验、理性与科学素养,而且还要拥有一颗善良、丰盈和美好的心灵,在生活与工作中,懂得尊重与感恩,能够宽容与理解,崇尚自由与公平,遵守秩序与法则,做到互助与友爱要不然社会就会变得紊乱,人生就会变得乏味,生活就会缺乏品质,生命就会丧失光彩。
名师之路还很长,但是我觉得缩短这条道路,通过阅读,或许会更短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