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第10册美术教学设计(1-10课)
第一课 名楼、民居、古塔(欣赏)
(1课时)
教材分析
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结合的效果。建筑艺术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中国的建筑艺术,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遍及祖国大地的名楼、民居和古塔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它与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生活习俗、文化保守有着密切的联系。认识和欣赏这些作品,不只能够提高同学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引导小朋友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信心。
参考资料
楼: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建筑。古代的楼,规模大的都用于特殊功能需要或公共活动。特别是供人们登楼远眺,逍遥自娱,陶冶性情,所谓“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楼自身有一定高度,一些规模较大的楼,为了增加其高度,往往将楼建于高台之上,《古诗》云:“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之重阶”。木结构的高楼,易遭雷、火、兵灾而毁没,2000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建造多层楼房的历史,但现存古楼实物已不太多。神州大地现存的许多名楼都是古代建筑的精华,如北京故宫角楼、昆明的大观楼、成都的望江楼、广州越秀山的镇海楼、山西万荣飞云楼、山东聊城光岳楼、甘肃酒泉嘉峪关城楼、沈阳故宫凤凰楼等等,而声誉最高、最令人神往的则是“江南三大名楼”,即武汉的黄鹤楼、洞庭湖的岳阳楼、南昌的腾王阁。此三楼都面江临水,能极目远望舟楫帆影,水天一色,具有开阔的视野,加上名人雅士大量的诗文墨宝和轶事趣闻的渲染,更是名声鹊起,吸引了大量的游人登临赏玩。
黄鹤楼
享有“天下绝境”盛誉,1985年以瑰丽壮观的英姿,重踞武昌蛇山之巅,相传黄鹤楼始建于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后以唐代催颢的黄鹤楼诗得名。最初的黄鹤楼近作为军事了望和指挥之用,历代多次重建,逐步成为游览胜地。黄鹤楼的形制,各朝有所不同,史学家认为是宋楼雄浑,元楼堂皇,明楼 秀,清楼奇特。现在新修的黄鹤楼内,有历代黄鹤楼形制的实物模型陈设。重建的黄鹤楼是参照历代遗留的文字记载和绘画资料,集各代黄鹤楼建筑的精萃而精心设计的。新楼高51.4米,外观五层,内有夹层,实为9层,主楼建筑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整个立面显得雄浑稳健,层次丰富。新楼层层有回廊环绕,便于游客登临揽胜,整个建筑以巍峨之势耸立于蛇山之顶,而且依山就势,在周围建有配亭、轩廊牌坊,连同胜象宝塔、“黄鹤归来”铜雕。这些分布在平台上的建筑与主楼连成一体,交相辉映。尔后又在山南重建了南苑建筑群和碑林,蛇山中段重建白云楼与黄鹤楼遥相呼应,黄鹤楼更显得气派非凡。
岳阳楼
岳阳楼在湘北洞庭湖畔,雄据岳阳市西门城墙上,历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相传此处原为三国时吴将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被贬岳州后,在此修楼,正式定名岳阳楼。岳阳楼平面呈长方形,宽17.24米,深14.54米,三层通高19.72米,纯木结构。楼的四面环以明廊,腰檐设有“平座”可共游人凭栏远眺。岳阳楼气势雄伟,建筑精美,具有轻健柔逸的神韵,在建筑工艺学、美学和力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绩,是我国古代楼阁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杜甫有《等岳阳楼》诗。宋代范仲淹写有《岳阳楼记》,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至此名声益大。
腾王阁
位于江西南昌沿江路,赣江与抚河的交汇处,背城临江,面对西山,素有“西江第一楼”的美誉。这座临江高峙的崇楼,乃唐太宗之弟腾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宴腾王阁序》而名传千古。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对腾王阁倍加赞颂,题曰“江南多临观之美,而腾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腾王阁历时一千三百多年,屡建屡毁,历史上的腾王阁数宋代最为雄伟壮观,又与唐阁最相接近新楼高54.5米,建筑面积9400平方米,下部是象征古城墙的高12米的台座,台座以上取“明三暗七”的格式,采用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碧色琉璃瓦顶,彩画斗拱梁柱,坚持唐阁“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的雄伟气势。登临送目,可重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胜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