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做更好的自己—儋州市党外干部学习心得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13 02:2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做更好的自己—儋州市党外干部学习心得体会
加强党外干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是作为一名年轻的民主党派成员的迫切需要。2016年6月27至7月3日,我有幸参加由儋州市委统战部组织的儋州市党外干部培训班的学习,在这短短七天时间里,非常有幸一睹名师风采,走进名师课堂,现场观摩学习,聆听专家的智慧;非常感谢党校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自己的思想认识得到一次很大的提升,热烈而紧凑的实践参观活动也使我学到了许多东西,特别是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下面我就将我这几天的收获总结如下。
一、更新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这次培训的课程安排紧凑,每天都有不同的课程安排,每一节课的学习都让我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收获多多。邓凌老师第一堂课就打了个好彩头,她从不同的角度谈了民主党派应不断提升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这五种能力。对于一个年轻的民主党派成员,这正是我需要提高和掌握的理论知识;丁从明老师的专题———中国经济的发展及趋势,从“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我们要去哪里”这个思路给我们讲授了中经济发展及趋势,记得丁老师的授课方式是快人快语、滔滔不绝、妙语连珠,风趣幽默、一针见血,整节课下来虽然历时3个小时,但整个过程我们都非常地享受,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及趋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我想这对于我们民主党派的成员是非常有用的,立足本国国情,站得更高更远,才能很好地参政议政,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另外,秦江明老师的专题———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概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陈万志的———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提高参政议政能力,这两个课程也非常精彩,内容丰富且深刻。陈万志老师的“雷人建议和提案”提出的“三心”和“三言”印象最深刻,他指出“三心”就是要关心天下事,留心身边事、尽心履行职责,“三言”就是敢言、善言、勤言。“三心”、“三言”道出了提案的重要性。本次学习的内容,老师们的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又很切合现实,不断激起学员的共鸣和热烈掌声。从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到的新知识,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使我们坚定了政治信念,加强了政治理论素养,培养了政治鉴别力和思想洞察力,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参政议政水平国。为我们党外人士参政议政、反映社情民意,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锻炼了我们的各种能力。
通过本次学习,我们从别人那里学到了许多工作中学不到的知识,特别是一些领导协调、组织办事能力,很多学员都表现得很优秀。这在工作中也极大地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也希望把这种积极地态度带到我的工作之中去,为人民做更多地服务。
三、立足岗位,扎实工作。
    我们每一民主党派成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承担着一定的工作任务。这些平凡的工作和任务,都与推进社会稳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虽然不完全一样,但我们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履行自己的职责。首先,要坚持从小事做起。常言说:“小中见大”,说的就是通过一件件小事能观察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操守。其次,要提高思维层次,增强工作的创造性。要善于打破陈规陋习,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大胆运用所学知识,研究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再次,要认真研究工作规律,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善于发掘工作中具有前瞻性的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始终关注影响本职岗位中那些关系全局、起着关键和核心作用的超前性的实践课题,进行认真的研究,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更好地指导实践,从而不断提高本职工作的水平,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总之,很感谢儋州市统战部组织的这次学习班,我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通过不断地学习,也找到了自己许多不足的地方,至少政治理论学习还要继续加强,对开拓自己的事业和拓宽思维帮助很大,今后不管是参加集体的学习,还是自学都要积极认真,持之以恒。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收获就是与同学们结下了深刻友好的友谊。同学们年轻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着我们,感染着我们,我们备受振奋,倍感激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5 04: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