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4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在新课程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7 02:0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在新课程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海口七中  张小勤
科学课程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发端于问题。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科学课程改革的成败。审视传统的教学,我们的观念总是强大确定性,排斥可能性,在这种教育的熏陶下,培养的学生往往长于求同,而弱于求异。正像李正道博士说过一句很深刻的话:中国古代讲究做“学问”,而现在的学生,却在做“学答”。其结果往往是墨守成规,缺乏创新。要真正塑造创造型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勤于观察,敢于质疑,勇于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起点,所以中学生物教学应当将学生的“提问”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在此谈谈本人的点滴尝试。
一、转变观念,明确意义
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生发出来的。因而,教师转变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要树立“提问”不仅是教师的事,更是学生自己的事。学生不仅可以问教师、问课本、还可以问专家、问教授、问权威,让学生能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本身就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学习过程来说,产生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对于达成学习目标也是十分重要的。
2、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人类的每次发明和创造,都是以“提出问题”为起点的,从不例外。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这一问题开始的。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从“为什么霉菌菌落周围不长细菌”开始的。不能发现问题就谈不上创新,可见这对于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如果具有了这种能力,也说明他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
3、能否敏锐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人”的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重要尺度之一。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片面重视继承性、接受性的做法,完全废除注入式教学,采取问题式教学,给学生做好榜样。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广开思路,探索求异,对习以为常的现象和“权威理论”敢于持怀疑、分析、批判的态度而不是一昧盲从,同时不过于牵制学生的思路或用自己的思路取代学生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完全摆脱了长期以来形成的“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思维习惯。充分发挥民主,共同探讨,师生关系融洽,为学生大胆提问提供外界条件。
二、享受乐趣,养成习惯
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如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为了让自己的学生享受到这种乐趣,并使之成为学习的一种习惯,我采取了如下做法:
1、采用提问“记录册”。
准备一本提问记录册,由科代表记录提问者姓名、提问日期、问题内容、回答者姓名等。记录的内容、质量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期末总评的重要参考标志,以对那些善于提问题和积极探索答案的学生给予鼓励,从而建立起激励机制。每周由科代表统计一次本班学生提问的次数,回答问题情况并向全班公布,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从而形成良好的问答氛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7-7 02:02:10 | 只看该作者

2、展示自我的“智力大比拼”。
每节课前,我都要抽出5-10分钟让学生一起智力大比拼。先由一名“相信自己行”的同学上讲台,让其他同学随意向他提上节课所学内容的三个问题,如果他三个问题回答过关了,他就拥有向全班同学提三个问题的权利,谁被难住了,就必须向全班同学表演一个1-2分的节目,所表演的节目必须让同学表决通过,从而达到“我能行”。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置于问题的情景中,既要敢问、乐问,又要会问、善问,努力进行旨在强化“问题”意识的教学探索;同时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提问的机会,及时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乐于提问的兴趣。
3、精彩的问题上黑板。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在每堂课的最后,都要公布下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预习的重点,并要求学生设计好问题。对于学生的问题,进行两项处理:一是掌握预习的质量;二是筛选。由于精彩的问题可以到讲台去“亮相”,这就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自我表现和自我欣赏的机会,而我在讲课时也可以直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减少了“无用功”。
4、当一回伟人试试看。
科学大师的经典故事是最好的榜样。我觉得,如能带上全班学生,顺着那些科学家的思路走走,看看他们是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又是如何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的指引之下,不断地逼近真理的?这比单纯地讲概念讲生命活动规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更能理解“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如光合作用于1771年被发现,历经200余年,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们对光合作用的研究不断小有所成,其中有六人次因有重大突破而获得诺贝尔奖。我通过回忆科学家们发现的思路即从“普里斯特利—萨克斯—恩吉尔曼—鲁宾和卡门”,提出“光合作用的发现分哪几个阶段?每阶段中科学家们提出了怎样的问题?通过什么实验解决的?结论是什么?”,让学生思考作答,引导学生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5、大胆让学生尝试。
期中考试前,我把考试的要求和盘托出,请学生自己动手,每两人合出一份模拟试卷。目的是要告诉学生“出题”(提问题)并非教师的专利,人人能干,而且人人都有可能干好。学生干得非常投入,不少题目颇有创见。学生通过自己出卷,再互相答卷和问卷,既复习了知识,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学习的动力,也加强了对集体学习研究活动的参与意识。
三、积极引导,提供思路
“好问”和“勤问”,仅是“提问”的初级阶段,这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为“什么是___?”或“___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掌握“提问”的思路和方向,提出思考性的问题,以达“善问”。
1、到生活和生产中找“问题”。生活中的生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要稍作留意,问题便滚滚而来,有些可能立时有解,有些可能一时无解,但记下来,日后也许会来个“柳暗花明”。如“针对学校环境中的问题,提出改善环境状况的建议”,“你家里每天产生的垃圾可分为哪几类?其中可以回收利用的有哪些?怎样妥善处理家庭垃圾?回忆一下自己外出活动时怎样处理垃圾的,它们是否回污染环境?”等。
2、到实验中找问题。做实验,并不是为了验证什么,而是为了让学生“发现”什么。因此在教学中,均采用探索性实验,并在每一次实验之前和之后都要学生想一想:(1)所用实验材料和方法是惟一的吗?能否换一换?(2)实验操作是否最方便?能改进吗?(3)观察是否清楚?有好点子吗?(4)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困难或问题,能解决吗?所以每一次实验之后,我都会收到一堆的“点子”。当然有些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发现”了,比没有“发现”要好,“想”过了——即使是“错”了,也比“不想”更好,何况其中不乏高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7-7 02:02:12 | 只看该作者

3、到想象中找问题。世人误以为只有艺术家才需要想象,事实上科学家也需要想象。由于事物发展的阶段性限制,使人们不可能对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能一下子准确把握。因此,不妨通过想象提出某种理论,这种尚未证实的理论称为科学的假说,科学假说是人们将认识从已知推向未知进而变未知为已知的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生物史告诉我们,假说方法为各种生物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4、利用生物新“热点”知识产生问题情景。如在学习“预防传染病”一节时,我让学生调查非典型肺炎(SARS)的发病情况、症状、病原体、传染媒介、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现在有没有疫苗等,并进行讨论交流。
5、利用其他学科与所学教材有联系的事实和资料,创设问题情景。如“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与化学知识的联系;“呼吸运动原理”、“视觉的形成原理”与物理知识的联系;数学的统计知识估算某地的一次性木筷消耗量与“讨论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利弊”的联系等。
四、教后反思,提升自己
1、有些学生提的问题很可笑,教师应从保护学生积极性的角度出发,妥善处理,由于学生原有的的知识基础不同,领悟程度不同,提出的问题往往层次不一,教师应正确处理积极评价,引导、激励学生提出更好的问题。
2、有些学生提的问题是很有难度的,老让学生“将军”,且被“将死”,滋味不好受。因此,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更新知识结构,继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争取不要“一将”就“死”。同时也应该感到欣慰,因为你教的学生不是只会做“学答”而是会做学问了。
3、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不是目的,而是创新教育的起点,意在改变学生只知“做答”的习惯,以唤起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望。问题提出后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查资料,亲自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培养顽强的创新思维,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形成灵活的创新思维,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达培养创新型人才之目的。

主要参考资料:
1、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7月
2、《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3、《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5月
4、《走近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4月
5、《中学生物教学》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出版200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2 05: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