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陈开锋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 .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具有强烈的积极情绪色彩。是从事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也可以说是天然的启蒙者。即可以引导,又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如何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所以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乃至爱好 .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 .是奠定学生终身参加体育的前提。
一、明确学习目的 .培养自觉锻炼的兴趣。
很多学生参加身体锻炼的目的并不是很明确 .大部分学生的意识,都停留在“随心所欲的玩”、“玩的高兴、尽兴”等表面认识上。忽视了身体锻炼的社会意义 .这就需要加强身体锻炼的目的的教育,启发学生锻炼的自觉性。毛主席说:“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之自觉不可!”增强体质、掌握知识技术。促进健康。锻炼意志,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保障,也是升学就业的需要。即使学成毕业,参加祖国建设。无论做什么工作都需要有健康的体魄。首先应利用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讨论和自我反思。如在二年级上立定跳课时 .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立定跳远的技巧,我让学生们依次模仿小兔、袋鼠和青蛙跳动作, 并分别说出感受。再比较分析哪一种动物跳得远一些,为什么会跳得远,之后让学生示范 .从而归纳出手臂配合向前上方的摆动可以帮助身体跳得更远。其次学生自身的成功体验。 心理学研究证明 .成功体验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所产生的自我满足、积极愉悦的情绪感受。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可以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增强学生信心 .提高学习兴趣。产生一种“好了还要更好” 的自我激励、自我要求心理 .成为促使其进一步学好的内部 诱因。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在小学五年级男子的实心球投掷中,有些学生能轻松投到 9 . 3 0米 ( 1 0 0 分),可适当的逐步增加距离,定为 10米、 1 0 . 5米;也有些学 生只能投到 6米 ( 4 5分 ),可先让他定为投到 6 . 5米,再逐步增加,让他们都能在自己的练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
二、改变教学方式,培养运动兴趣
1 .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学生的思路 .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较多,如“悬念式 设疑”,在课的一开始设置一些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上。而且自己通过亲身体验把问题解决。如在上短跑课时,蹲踞式起跑动作预备时为什么后腿不能蹬直?5 0米跑你是否清楚自己跑多少步才能跑完?步幅与跑的速度快慢有什么关系?等等一系列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去解决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比只单独强调学生怎样做效果更好得多。
2 .教学方法兴趣化,教学手段多样化。
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好动 .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 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拍手走、两臂加动作的走、前脚掌着地的走、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走 步的教学任务又如在游戏换物赛跑中 .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 .对每次练习可提出不同的要求。
综上所述,身体是生存和发展的本钱 .在小学阶段,积极向上地参加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发育生长 .更有助于形成鲜明、活泼的个性。促进大脑皮层发育,提高智力,使各方面良好地发展。因此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运动动机 .树立良好的运动观和终身体育的观点,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体育精神给学生传授思想、体育价值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为学生形成终生体育锻 炼行为奠定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