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使用“学思之窗”的探索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而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学思之窗”栏目将历史材料与问题有机结合,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从该栏目存在的重要性、分类和如何使用三个层面进行阐述,特别是在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这一栏目,笔者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以案例的形式呈现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思之窗;重要性;分类;使用
一、“学思之窗”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版)》对高中历史教学与学习提出了如下要求:
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该要求可以看出,高中历史教学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综合和总结问题等能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历史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能力。而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最基本的教学工具亦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工具,就是教材。在现行使用的人教版教材的编排中,有这样一个栏目叫“学思之窗”,它将历史材料与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历史教学中“论从史出”的原则,因此,笔者认为,合理使用“学思之窗”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有效的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必要工具。
二、“学思之窗”的分类
统计人教版历史教材,仅必修课本的“学思之窗”就有74处,根据其难易程度,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比较简单的“学思之窗”,例如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的学思之窗:
《史记·殷本纪》载:商朝的相,权力很大。伊尹是开国功臣。在汤灭夏桀和奠定政制中,他起了很大的作用。汤死后,伊尹继续为相,先后辅佐了汤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太甲。其中的太甲暴虐无道,不理政务,伊尹将他放逐,令他闭门思过。三年后,太甲悔改,伊尹又迎他回来执政。
思考:从这段记载,你能看出商朝的相权有多大吗?
又如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十八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学思之窗: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思考:巴黎公社采取了哪些民主措施?巴黎公社是什么性质的政权?
诸如此类问题,学生或可通过阅读材料,或可通过阅读课文,便可进行相对正确的回答。
第二类是有一定难度的“学思之窗”,例如历史必修一第十六课《抗日战争》的学思之窗:
日本侵略者也有家庭,也有妻子儿女,和家人在一起也是其乐融融。但是,他们侵入中国后,对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进行了极其残忍丧失人性的屠杀。他们把一位青年拉到街上,剥光衣服,用硫酸浇到身上,再逼令其行走,直至倒地而死;把俘虏的士兵捆绑在柱子上,用锥子刺成血人,再用刺刀穿透喉咙;把难民捆起来,当成拼刺刀的靶子活活刺死;还轮奸孕妇,又剖出腹中胎儿,挑在刺刀上戏耍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