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成长感悟 奇思妙想——浅说“磨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4 06:56: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的生活从不单调,其中的事物之间绝对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总是充满着无穷的奇思妙想。请问,您亲手制作过豆浆吗?

要想在清晨起来喝一杯自己亲手制作的浓香四溢的豆浆是有前提条件的:头一天临睡之前将干黄豆洗净后,放入有清水的小盆中浸泡,水一定要没过黄豆。早上起来,将浸泡了一夜、吸足了水分后变得饱满圆润的黄豆捞出,放入加了清水的机器里进行打磨、熬煮。一定的时间后,经过过滤倒入杯中,或原味或加糖,皆有个人喜好决定。至此,一杯散发着清香、沁人肺腑的豆浆就大功告成了。这简直就是剔除糟粕,留其精华的过程。哈哈!你不觉得这打磨豆浆的过程与“磨课”之间有着微妙的相似之处吗?

其实,我们每次的“磨课”亦如打磨豆浆一般。你大概会惊奇地质问:你怎么会有“磨”课呢?只有要上观摩课的老师才有机会“磨课”!“磨课”不仅配有大量的、连续性的时间,还配有一个智囊团。咱们天天上的都是再平淡不过的常态课,怎么会有“磨课”呢?又哪儿来的时间“磨课”?谁又跟你“磨课”呢?请问你有智囊团吗?小团队也行!如果有这样的想法那就偏离教学的航道了。我们平时的常态课,较之观摩课,的确没有强大的气势,但也绝不平淡无奇,它也时时有着精彩,闪烁着师者智慧的光芒。不仅我有“磨课”,你也有“磨课”,大家都有“磨课”,只是我们没有主动意识到罢了,因为它在于无声处。

每到寒暑假期,我们拿到教材便开始细细翻阅,在欣赏篇篇精彩的课文和注视棘手的知识点时,大家的脑海里一定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这册书的单元与单元之间有什么联系?我该采用哪些方法和怎样有效的手段去引导学生,化解难点?这正是你我在为备好课而进行的第一次的总“磨”!继而,当将要开始一个单元的授课时,我们打开教案,再次翻开课文、查阅教参,我想我们正在为高效率地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而细“磨”!此时,先前的备课已不令人满意,我们发现了“糟粕”开始剔除、修改,兴许这个过程进行中还要与其他老师交流讨论。于是,你“磨”出了“二次备课”。马上要进行一篇课文的讲授时,再次翻开教案,“磨”又开始,甚至将学生的情况再次考虑一遍……这样一路“磨”来,留下了精华。咱们各位的随堂课上得也是得心应手,精彩纷呈。我们讲授、引导得轻松自如,学生学得也滋滋有味。这“磨课”难道不是与打磨豆浆有异曲同工之处吗?可见,常态课的“磨课”是自己跟自己的较劲,在于无声处。如果不仔细回味,还真是不易觉察出我们平时都在磨课。的确,为了一节成功的观摩课而进行的“磨课”过程是一个自我完善、升华的过程,谁又能说为常态课所做的不显山露水的“磨课”过程不是呢?

前两天又看了孔雀公主杨丽萍的《雀之灵》,禁不住在想她那颀长柔美的双臂、双手,还有那留了四十年的指甲——美轮美奂的孔雀的冠和嘴,不都是舞者杨丽萍自己凭借对美的追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磨”出来的吗?

我们普通的语文教师,更应该在自己的教学道路上时时磨练自己,在“磨”中力求达到自我完善、升华的境界,把每一天的每一节课上成自己心目中的观摩课。

每天,我都在问自己:要上的课“磨”了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5 10: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