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复习议论文写作中的记叙》说课稿
乐东中学 邢似梅
一、说教材
今天我所说课的题目是《议论文写作指导——议论中的记叙》 。
《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写作议论文能力有明确的要求。从写作观念上看,《标准》强调写作是个人的自由表达,淡化写作的功利倾向。 从写作内容看, 《标准》突出了“生活作文”的价值取向。 而考试中的作文题目在文体上是没有限制的,但是倾向于议论文写作
二、说理论
1、指导思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写作指导为媒介,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主线, 引导学生去积累事例,要多读书,勤思考。 2、 理论支持: 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的交流探究+学生的主动接受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导学方式: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三、说目标(含重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确立导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理解语文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对初中生写作议论文的要求。 了解写事实论据(事例)的要求。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写事实论据(事例)的方法。
情感目标:从材料的搜集,联想到要多读书积累,要善于观察生活,要勤于思考现象, 从而创造幸福美好的人生。 教学重点:了解写事实论据(事例)的要求,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写事实论据(事例)的方法。
四、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每当我们向学生教授新知识时, 自然要考虑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 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制定出有效的教学计划,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议论文写作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困难,普遍存在着读书量少,思考问题不深入,论证意识不强的问题,新的课程标准不要求讲文体知识,可以说现成的议论文,学生都不能有条 理地读透、 读懂, 更不要说下手来安排结构, 有理有据地写成文章了。 所以我选择了系统的、 由浅入深的议论文写作指导。
五、说教法
(一) 从学情出发,首先把握两个原则:
1、注意高视点、低起点,先把“确立论点”落实到实处,再深入研讨写事例的方法。
2、重视语文素质教育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在选事例、写事例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 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材施教。 其次采取以下具体方法: 第一、充分做好预习准备。搜集事例资料,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认知能力。 第二、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课时。 第三、分解重难点,以确保学生做到一课一得。
(二)从课本身出发,需注意:
作为写作指导课,大部分的课堂活动还是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比如说:怎样通过事例 的对比,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怎样在得出结论后,学生能自己补写好事例。教师只能起到
一个引导作用。因此本文主要采取提问式的教学方法,然后通过“讨论”、“交流”等形式 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三) 教学方式及手段 本文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来得出写事例的三个要求和简明语言的表述形式 ,让学生自己 在交流讨论中品味体验。 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几个需要讨论和理解的问题、 材料显示出来, 并要求学生们去思考。
六、说学法 从《语文课程标准》导学本课,我采用讲练结合式、小组合作式,引导学生探讨,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七、课时安排:1 课时 (40分钟)
指导学习:课前搜集积累材料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设计依据:能够搜集积累材料是写 作议论文必备的条件,所以课前准备是必须的;在课堂上,通过讨论、交流可以推动学生思考,领会写作要领,发挥他们自觉学习、探讨的能力。 )
导入:课前音乐欣赏: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flash 新授课: (一) 、请看下面的观点和两个事例,哪一个事例能证明观点? 观点: “成功离不开勤奋” 18 事例:1、 少年毛泽东即胸怀大志, “指 点江山,激扬文字” “怅寥廓,问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他这种“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精神鼓舞着他克服了日后革命征程 中的重重险阻。 事例:2、千古一帝的秦始皇虽以残暴闻名于世,但他勤于政事却是值得称道的。传说 他每天必须看 120 斤的竹简文书,看不完就不休息。秦国得以结束诸侯割据的状态,统一全 国,和秦始皇的这种勤奋精神是分不开的。 小结:事例论点要统一(即所写事例能证明中心论点)
(二) 、请看下面的观点和两个事例,哪一个事例能更好地证明观点? 观点:挫折铸造成功。 事例:1、我们学校一个女孩在学校踢足球,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斥。大家 都说她并不适合这项运动,但她并没被挫折吓倒,更加发奋努力,终于考进了专业球队。 2、张海迪自幼就患有严重的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的边缘,身体可算弱小,可是他 并没有被挫折吓到,20 多年来,她学会了 4 门外语,翻译了 16 万多字的外国著作,获得了 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 1 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贡献。 小结:事例要典型(最好是写名人名家的事例)
成功的研究性课堂,应如优美的散文,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做到“形散神聚”。 “形散神聚”的关系就是“放”和“收”的关系, 教师在组织和引导中要把学生自主探讨的 权利,学生合作交流的权利,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权利,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放给学生。为此,我还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空间,引导学生审视和反思问题,那些经过同学间的 合作或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完成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完成; 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 但是它能有 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很好地开启学生的心智的问题,也可以放在课内完成;与教 学目标密切相关且很重要的问题,我还要引导学生使之系统化、醒目化,并将其“导”入研 讨的轨道;其它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也可以作为课后研讨作业布置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