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反思
李明芬
《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开篇课,起到了为后面内容铺垫的作用。基于这一点,在教学时我们团队认为不应该把物质的具体变化研究过细,而应是在引导孩子建立科学概念的同时树立一种哲学思想,所以在备课与教学时我们采取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逐步渗透,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入手。并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设计了活动内容,突出本课的三维目标,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反思整节课的教学流程是成功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 注重创设直观情景激发兴趣
课堂伊始我们采取了折纸比赛的形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在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都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创设出直观的问题情景,提出核心问题“什么是物质?物质会变化吗?”使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探求新知的欲望被激发,进而揭示课题过渡到新课的教学之中。
二、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新的理念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历探究的全过程。并把以往的四人一组改变成六人一组,这样更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大部分时间教给学生观察讨论,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真知,使“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得到真正的体现。
三、注重材料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围绕教学目标我们为学生准备了具有结构的典型身边常见材料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并运用自制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辅助教学,使学生在充分感知和体验下,认识到物质的变化只有产生新物质或不产生新物质两种情况,也就是所有物质的变化都有相同和不同之分。这也为学生进一步探讨物质的变化作好铺垫。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是成功的,层次清晰、结构严谨、知识由浅入深,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层层递进、内容合理,板书重点突出。,环节的设计符合孩子的探究。但教学中也出现不足之处,对课堂中的一些细节处理还有待加强,教学中还要让时间更紧凑些,,虽说每一个环节设计的都很精心,能做到层层推进,但是在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可能由于“放”的过多,被学生“牵”的时间太多,引导的还不够,所以耽误了一些时间,造成后面的环节的时间比较紧,也感到了一节课40分钟对我们来说不够用了。所以,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教师要充分的关注每一个细节,让每个细节都尽量做到有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