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春娇主任的高效课堂之五问
王春娇
这段时间,听了不少好课。课之所以被大家认为“好”,最主要的原因是整个课堂贯彻了“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归结为“五问”:
一问:“学习目标”为何而示?
“学习目标”是否要出示?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有权知道他们一节课要做什么,且让学生时刻心有“目标”,学习就有了动力和方向。但学习目标的出示方式是多样的: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可以抄到黑板或小黑板上,还可以口述。多数老师都有了目标教学的意识,也有把目标出示给学生,但不少老师在出示学习目标的时候,或是口头说明一下;或是用多媒体展示一下,让学生读一遍,就过了;或是抄到黑板上,学生也读一遍,就擦掉了。——当然,这样做也没什么不对,只是,课堂教学越是往后,师生目标意识越来越淡薄,终至不再提起,这样出示学习目标的方式意义和效果不大。那么,怎样出示“学习目标”才有效?我以为,不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示目标,都要记得在课堂教学始终适时“点标”或“亮标”——“点标”即口头复述学习目标,“亮标”即用多媒体或小黑板反复将学习目标“亮”出来。具体来说,就是课前“示标”,课中“点标”或“亮标”,课后“回标”——回顾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这样,目标意识贯穿课堂始终,学生学习意识更加清晰。
二问:学习小组为何而分?
到了不少学校,都有分了学习小组,最少三四个,最多七八个,大家围桌而坐,很有小组学习的意味,但是好多节课听下来,发现这样的“围桌”更多的是形式,没多少实质意义:一是课堂仍以教师为主;二是简单的问题也“讨论”。那么,怎样的学习小组才有意义?首先,要清楚地了解学习小组为何而分的问题。一句话,分学习小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更好地解决课堂上的疑难问题。因此,这样的课堂恰恰要求教师尽量少讲,多让学生思考、研究、互助;教师努力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课堂,小组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要有合作探究的必要;简单的问题,不必教师说,也没必要花时间来做无意义的“合作学习”。明白了这些道理,分学习小组的时候,就不会简单地把几个学生凑在一起就OK了,而会考虑到怎样分组才能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习小组的分法就显得有些“松散”又有些“玄机”:松散在于,小组的成员可能不固定;“玄机”体现在分组的“用心”——根据学科及学生的学习或性格特点来分组员。一般说来,学习小组成员中,学习有优良中差的,性格有外向的也有内向的;以动带静,以优推“差”,以思促学,以小组互助形式提高组员的整体水平。这就是分组学习的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