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与学生读试卷”五年级语文活动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18 08:40: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下午,我们五三班举行了“我与学生读试卷”活动,我挑选了班里六名语文成绩都在90分以上的孩子,他们分别分享了自己在做题时的一些方法,很值得大家借鉴。也希望能通过他们几个的分享,能提高其他同学的成绩。

一、试题分析

这次语文试卷检测的内容全面,难易也适度,重视基础性、灵活性、综合性、多元性、课内外适度延伸,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语文知识掌握情况。试题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积累运用,包括根据拼音写出合适的字词、选择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按要求写句子、口语交际;第二部分阅读与探究,包括课外阅读两个;第三部分是习作与生活。从总体情况上看,题量适当,试题题型丰富,覆盖面比较广。试题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做到“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取得成绩

    这次考试共有55人参加,优秀人数29人,优秀率53%,及格人数52人,及格率95%;通过查阅试卷,发现优点有:

1.大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等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任课老师都相当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训练、反复巩固,常抓不懈,使学生牢固掌握。

    2.学生的书写有了很大提高,大多数学生能做到字体端正,行款整齐、美观。

    3.课外知识多数学生学得比较主动、灵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分享心得

    从整个卷面来看,听力部分、课外阅读和习作部分学生掌握还可以,积累运用中的选择题失分较多。

   (一)听力

    陈芋芋:考前老师教给我们一个好的方法,先审题,根据要求听,把第一遍听到的答案写在草稿纸上,再听第二遍进行核对和修改,最后誊写在卷子,这个方法很好,不容易失分。

   (二)口语交际

    吴林峰分享到,认真审题,如果在答题的时候能用到名言警句或是古诗句就更有说服力。

    (三)阅读

    李浩澜分享到,此次检测中课文阅读设计了两篇课外短文,考查了我们的课外短文的阅读情况,比课内短文的能力有所加强,涉及的题型灵活。做题时要认真读短文,语文阅读重在过程,独立阅读能力是在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这些都是我们应在今后学习中注意的事项。

    (四)作文

这次的作文题目两个,学生二选一,李知聪分享到:其中一个是课本中的作文,难度不大,我们都已经写过,教师也认真讲过,我们能写出真情实感。在选择写哪个题目时,不能随便选择,一定选择一个自己拿手的,容易写的。另外,字迹要工整,开头结尾要写好,中间要合理分段,一般为总分总,能根据具体的事情,谈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注意标点符号不要写错,占格也要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在平时练习中还要主要字词,基础知识要掌握牢固。

四、改进措施

1.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

    本次检测,识字和积累部分得分率最高,说明学生对这部分基础知识把握得最好。对此我们不能松懈,必须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要鼓励学生背大段的课文,整篇的课文。从课堂教学的精细化入手,强化教学的各个环节,深入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法指导。

2.要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部分历来失分严重,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而不是靠课外的大量的阅读短文的练习。精读课的教学,要根据教材特点指点学习方法;略读课的教学,要更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四是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问题的能力。

3.习作教学

要在指导认真审题、结构安排、表达真情实感、文从字顺上上下功夫,要能表达自己的感受,避免出现错别字,继续抓学生的书写规范。

4.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今后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二是课外学生能主动读书、主动积累,完成作业和扩展学习。

5.促进中等生,生成优秀生,抓好后进生转化。

    通过等级比例,可以看出后进生与优秀生差别很大,有的班级就是因为这部分学生而影响了整个班级的成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3 17: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