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6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想读书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06:55: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想读书体会
      谈维星

  如果有一个疯子坐在你左边,一个天才坐你右边,你会更靠近哪边呢?正常人的答案几乎全是右边,我的答案也是一样。但当我读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我决定坐中间。作者高铭是个十万个为什么,什么都要问为什么,他问周围的正常人,在你看来,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呢?他们并没有认真的回答,因为他们很少有人想过这个问题,他们更多的是忙于事业,爱情、家庭。失望的作者决定带着复杂的心态,开始接触这个特殊的群体,想知道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

  作者高铭是我看到最勇敢的作者,他花了4年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利用所有闲暇时间,探访精神病院,公安部等机构,对“非常态人群”进行近距离访谈,创造出这本书。

  你听过一个笑话吗?有一个精神病人,整天什么也不干,就穿着一身黑雨衣举着一把花雨伞,蹲在院子里潮湿黑暗的角落,就那么蹲着,一天一天的不动,架走他他也不挣扎,一旦有机会还穿着那身行头,打着花雨伞原位蹲回去,那是相当的执着。很多精神医生都看过了,都说没救了,但有位心理学家,他不说什么,只是穿的和病人一样,也打了一把花雨伞和他蹲在一起,一个礼拜后,终于有一天病人主动开口了,他悄悄的往心理专家那里凑了凑,低声问“你也是蘑菇吗?”

  作者也碰到过这样的患者,作者也问那个心理医生,一样装着陪那个整天观察花花草草石头的人一起观察,他们最后交流了起来,那个患者尽发现了石头也有生命,蚂蚁是个细胞。当我读完这篇《生命的尽头》时,我很惊讶那个患者的思维和她那对万物的观察。她将蚂蚁族中,蚁后、幼蚁、工蚁命名为了“松散生命”,她将蚂蚁家族比作为“人们的细胞运动”,这也许是科学家观察不到,想不到的,因为一个正常人不会去留意路边的石头有生命,也不会去认真的观察蚂蚁,我不禁想到了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人们也曾认为法布尔是个疯子,因为他也如那患者一样一有闲暇时间便对花草发呆,但当法布尔著成《昆虫记》时,人们非常惊讶,不再认为法布尔是个疯子。那些名人中“疯子”并不少,梵高、贝多芬、列夫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000字·托尔斯泰,因为他们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他们有着与常人不同的世界观。

  我想,这位患者也会成为一名著名的学者。疯子中有许许许多多名人,我想他们应该变自己对精神病患者的看法,应去倾尽他们,他们不是我们骂的对象,他们只是想法、世界观点、看待整个世界的方面不同,我们应去倾尽他们关爱他们。

  朋友,跟我一起来倾尽这些疯子吧,当我们坐在天才和疯子中间时,我们不在去靠近天才,而是坐在他们中间!朋友,请改变你对精神病患者的看法,其实他们很善良,朋友,请留意你身边的任何一个人,无论是天才还是疯子,你都会观察到他们的优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07:57:01 | 只看该作者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用了三天零散的时间看完了《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觉得挺震撼,想写写读后感,发现脑子一片混乱。那么按照读书过程中的感觉来记录吧——

  好奇——“他们”的世界,缘何而来?同样的身体构造,同样的社会环境,如何造就了不同的想法,而且“他们”的想法那么坚定不会被轻易动摇,他们的精神世界那么单纯,不受各种外力所干扰?当然,排除了那些个人成长经历特殊的案例。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从这个疑问出发,带领我走入这个神奇的殿堂。

  迷惑——这是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然而访谈的内容许多我都觉得好像就是那么回事啊?很认可。比如在《苹果的味道》一篇里面,主人公“闭关”寻找感觉、精神以及精神之后的东西,也并不涉及什么佛教之类的修行,要是我有这样的环境条件的话,也会试一试。《角度问题》一篇,只是阐述了一番看问题的角度,并没有什么非正常认识啊?所谓患者,言辞幽默,逻辑严谨,也没有发表什么标新立异的言论,行为不过就是把家里布置得像个孩子的房间,但这对于一名职业插画师来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呀?为什么会被认为是精神病?在《迷失的旅行者》一篇,如果这不是在一本精神病访谈录里面以对话的形式所记载,我绝对会把它划分为一篇科幻小说,可是当我回忆起曾经着迷的那些科幻小说,读起来都觉得满真实,就像凡尔纳在他的那个年代写的小说,当时的人们读起来觉得天马行空,可现在却有许多科学幻想已经成为现实。……阅读过程中,和作者一样,想要恶补一下量子物理和什么非线性动力学的基础知识。《飞禽走兽》里面这个19岁的小姑娘,可以把人形象地看成各种动物,哇塞,这种超能力多酷!当然,排除那些过于偏执的,以及那些所谓的“有邪教教主”潜质的个例。

  所以,我困惑,或许我也是有精神病的潜质?我问芳芳看过书后的感觉,她说赶脚她自己就是一个精神病……就像作者自嘲的:“面对一些患者的时候,会感觉面对就是自己,加上一部分患者的知识太渊博、逻辑性太完美、信念太坚定,我甚至经常想我其实是一个不具备渊博知识,没拥有完美逻辑,信念又不坚定的精神病人。”

  敬佩——一方面敬佩作者,有疑问就会付诸行动不停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收获。一方面佩服他采访到的一些患者,比如用分形几何学研究生物进化的,还有那个自觉研究玛雅文明停不下来的……读完之后,我觉得这根本就不是一本访谈录,而是一本科学文化知识普及图书,从精神病患者的口中,那些量子物理知识变得形象而易于理解,分形几何学这样高深的名词也变得浅显易懂,而由完全陌生的文字推演遗失文明的过程似乎也不那么神秘了;从他们的角度,从花的角度看花,从云的角度看云,世界多彩而纯净;从他们的专注,执着于一件自己愿意执着的事情,认真、专注从来不是空口号,困难、束缚、环境、世俗从来都不是事儿。

  而我,或是大多数正常人,往往都是看不清就模糊着吧,想不明白就迷糊着吧,生活本就疲于应对,那来精力专注思考?

  释然——作者用《果冻世界》这篇作为最后一篇,看完之后忽觉轻松很多,看了前面过多的从各种角度解释的世界,纷纷杂杂,脑子凌乱,最后却一下子又有些清明。用量子物理探索也好、时空穿越多宇宙理论也好,被噩梦缠绕也好,无穷无尽的孤独感也好,忽然都不需要再探索和解释了,时间与空间不用分割开来看,而处于其中的我们也无法跳出来看,那些依附于物质却又独立于物质的精神世界,如同果冻中的气泡。所有宇宙、文化、物质……就是一个大果冻——这样的比喻多简洁,这样的角度真是足够超脱和宏观,物质的尽头,所有困惑,也不需要再困惑了。先分解,后统一,从细节进入,从宏观走出,是一种了解和学习的方法。

  很感谢作者,让我们了解了基于这同一物质世界而看到的不同世界,过于执着,便成痴;过于不思,则倦怠。作者用“人生若只如初见”来结尾,是一种曾经深入地用心感悟,努力去全面了解后的俯视,而我,却是因孤陋寡闻鲜于思考惯于浑浑噩噩的无知。

  “只有当你认真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的灵魂,和灵魂的深处。”这话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07:57:15 | 只看该作者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去年一年兴趣在电影,基本没买书、读书。

  现在想看的书,一类是经典,一类因种种机缘而来。巧的是,近来有两位朋友分别推荐了关于精神分析方面的书,一本是朋友和我交换了看,一本是朋友直接网上买了寄给我,而且都说看完了要交流。这几天抽空就看,在新年第一天的下午看完了其中一本。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一本关于精神病患者的访谈录,如果不是朋友推荐,平时不会接触类似性质的文本。有时看到朋友的荐书,特意找来读,也是觉得朋友喜欢这本书一定有他的原由,最起码反映了他的阅读趣味和近阶段的所思所想,如果深入一些,从一本书甚至可以了解阅读者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想了解一个人,去读读他喜欢的书,应该会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我知道,朋友对这本书情有独钟是因为她一直在探索灵性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她苦苦思索,已经困扰了很久。本来,我对她的状态还是有些担心的,怕她想多了,过于执着,对自己会造成伤害。不过,今天看到她的微文,看到她说“未来我的每个选择都会更温和一些”,我放心了。她已经在学习放下,尽管还有一个过程。

  在人世艰难跋涉,每个人的精神生活史都是一部恢弘隐秘而艰难曲折的长篇巨制。有的人破茧化蝶,有的人一生深陷黑暗混乱的精神迷雾。我是个经验主义者,喜欢从生活中去体悟人生百味。我的所有情感体验和生活体悟都必定是从生活中来,一般不会脱离了既有的经验去清谈纯粹的精神生活或去思考很多哲学层面上的问题(事实是不具备这种思辨能力)。哲人说:“未曾长夜痛哭者,不足以语人生”。我也曾走过一段灰色时光,封闭在自我的小天地中,兜兜转转,无比困惑。回想那个阶段,是因为认识了一些朋友,是接触了文学和艺术,体悟到人性的美好,生活的美好,慢慢地才找回了最初对生活的热爱,把自己救了出来。其实我也把很多心力用在了认识自己、探索自己、找回自己的过程中。现在的自己,不能说最好,但已经能做到和内心深处的自我和解。我们要想和外部世界和解,必然先要做到接受自己,和自己和解。

  世界上有很多事是我们所无法理解的,就如书中很多精神病患者的症状,他们的内心世界,比我们常人更丰富、更多元。很多人也许并不是真的病了,是因为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精神力量更强大,我们以常规思维和心智无法理解罢了。对此,我们不必要一定非要弄懂它,事实上,最高明的精神病医师也不可能全部弄明白。在我幼年时期,曾亲眼目睹家中发生过一件灵异之事,当事者是一位客人。我的一位堂姐,体质较差,早先回娘家时,身上经常会出现奇奇怪怪的情形。只要旁人看明白,请人喊几声话,一会儿就好了,她自己一点都不知晓发生过什么。那时候,因为村子里发生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父亲还曾被村人请去“驱魔”,晚上走到漆黑的荒野中焚烧纸钱“送客”,还真管用。据说是因为父亲胆子大,火气也大,压得住邪气。但是不知为什么,成年后我再未听到或看到类似事情发生。这里面,是心理作用、是迷信、是精神疾患,还是真有什么,我并未想去深究,也不会影响我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我尊重科学和理性,也对未知的世界,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包容之心。

  探索自我固然是一件非常必要而且严肃的事,但如果没有强大的思想体系和逻辑思维能力作支撑,我不建议想太多、走太远。那绝对是一场冒险。

  拉拉杂杂写了这么多,就算是读完此书想和朋友交流的想法吧。

  快乐地度过每一天,祝福你,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07:57:22 | 只看该作者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从去年就开始看这本书,中间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断了一段时间,现在又捡起来重新审视这本书。要说从里面学到了什么吧,对我来说纯属扯淡;但是里面说的很多东西的确挺吸引我的,或者说还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看待世界和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书里有一句话我好像也在哪听人说过,大意是:对于那些现代科学和知识不能解释的言论,请保持尊敬恭谦的态度去对待,因为那很有可能是对的;我们可以天马行空的去猜测结论,但是对于证明过程必须严谨仔细。虽然我是学理科的,但是我从来都没觉得我的思维有多严谨,或者逻辑有多强,或者我更加适合干些那种火花迸现天马行空的事。为什么我不是那种四维虫子一样的生物,能够把时间当成路程来走呢。又或许时间对于它来说就像空间对于我们,二维对于蚂蚁,对它来说,它存在世界的第五维就像时间对我们一样,是个迈不过的坎。

  很久以前我就在想一个事,为什么我是我。为什么我不是别人。如果我真的到了年老体衰亟待死亡的时候,会不会看到一些超脱这个世界,或者超脱现有科学世界的东西;又或者,这个世界只是我的一个梦,梦里的那个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还或者,真实和虚幻就在一个边界附近徘徊,所有的世界都只是一个梦里的梦,我们从梦中来,梦赋予我们以意识,梦就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但是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一个个梦套着梦的世界的起点又在哪。

  宗教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有太多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我现在甚至没法确定我是真实的还是……所以有那么多的人投身宗教的狂热中去(这句话很多都是书里的)。古话说:信则有,不信则无。这是对唯物论的挑战吧。

  一个很经典的关于生活方式的故事:商人问渔民为什么不多捕些鱼,渔民问商人为什么,商人说赚钱,渔民问商人赚钱为什么,商人说过好日子啊,渔民问什么好日子,商人说哪天想捕鱼的时候可以去撒上一网,渔民笑道我现在过得不就是这种生活吗。那么反过来,如果我已经满足了现在的生活,我还打拼什么。有人或许会说,那就是人和其余物种的区别,人是有追求有着梦想的。那么我想问,你的追求是什么?高官厚禄?妻妾成群?那直接回到父系时代不就得了,你要说什么生活的享受,只要你比常人生活水平高了那就叫做享受,管他基本水准在哪个年代飘着呢。我突然觉得除了繁衍后代,其余所有我们所谓的东西都是自己给自己强行加上的。

  据说有个关于把猴子关在笼子里让它们抢桃子的实验,只要有人抢就用水龙头喷猴子,久而久之就没有人敢动香蕉。即便放进去新的猴子想要吃香蕉也会被老猴子一顿暴打,久而久之把所有的猴子都换掉后就形成了一个习惯:没有猴子敢动香蕉,即便没有猴知道为什么。或者说作为人类群体,我们的社会是不是也是这样形成的呢?或者我们是被更高级的生命圈养起来的实验物种?但是这又回到我开始郁闷的地方,哪里才是个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07:57:29 | 只看该作者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一本很棒的书,作者通过与精神病人或是被怀疑可能成为精神病人的对话,进行整理后,写成的书,而作者采用的是录音笔的形式,使得回忆的部分少了很多,这样的记录形式而写成的书我的兴趣可能会比较大,当然,我几乎不看书的

  是在网易看新闻时看到的,在侧边栏上,首先是书名吸引了我。用书中一位医生的话就是“精神病人和天才之间是有个平衡点的,把握好这个平衡点,就是天才,没把握好,就会成为精神病人”。看完书,你不得不佩服一些人的思维,他们的世界观,如果你被他们带着走了,你就会开始怀疑人生,然后抓狂,之后因为找不到答案而崩溃,也许有一天也会成为精神病人。他们说的东西很多都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你想细想下去可能就是个无底洞。其实,这些精神病人,只是相对的,因为他们看到的,想到世界也和我们太不同,而谁对谁错没人知道,但是,因为这种无法解释,会被定义为妄想症什么的,当然,心理暗示是一个很很重要因素,但不能排除一些人可能不是妄想症,而是看到了我们看不到的。之前L君问我文科的话,念什么好,我说,念心理学,当然,因为我是一直想念心理学的,帮人开导还不错,不过看完作者在篇外篇三中所说的,我觉得我还没那种献身精神,所以,我只是有兴趣罢了。再回来,人们往往把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与神,妖魔鬼怪联系在一起,就像书中一个病人说的“我觉得宗教的存在还是有必要的,因为它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化了,减少了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得以让人们安心的度过一生”,多有道理,因为做不出解释就否认是不对的,而这种无法解释,人们心底是害怕的,万一是不好的怎么办,由于担心与无法解释的循环,那种恐惧会加重,就像很多人不愿相信有外星人,其中很多部分我想是因为畏惧吧。我小的时候也不相信有外星人,记得小学买了一本外星人的书,看了晚上却不敢自己一个人睡了,一定要和爸妈一起挤一起,哈哈。可是后来我就知道,为什么那么大的宇宙就只能有人类,而一定没有外星人呢。对于宇宙,地球不是一个足球场中的一粒沙,而是比漂浮在太阳系中的一粒沙还要小的多得多得多,为什么就能这么肯定没有其他的沙呢——

  其实这本书是很有启发性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果你能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看别人眼中的世界,你会平静也多。当然要注意,不是去追求那种极限,那样你也会成为精神病人的,确切的说就是换位思考。很简单,R君一直在我身边叹气,以至于每次他出现,我都能感到空气变得阴沉。我能接受不说话,面无表情,因为那不影响别人,至少,不会主动影响到别人,当然,你一个人的时候爱怎么叹气我没意见,只要不影响到别人。好,说回来,每次我听到他叹气,就会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比我更悲观的人,其实,我没有理由不让人悲观,你悲观可以,但别TM发出那种声音,就是这样,很多时候我很想用其人之道还施彼身,可是,没有效果,看完书,我懂了,我再怎么叹气,他也不会有反应的,因为叹气对他来说是很正常的,也许叹气对他们来说就不是叹气,就像我写这篇文章,也许有人看来就是浪费时间。你不叹他不会觉得少了什么,你叹了,就像他呼吸一样,没感觉,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正常的,既然正常,你怎么大声,即使拿着扩音器对的他耳边叹气,他也没反应的,这是其一。其二,我的这种想法其实是带着主观看法的,为什么叹气就是悲观呢?也许R君内心比我还奔放呢!一般一些行为不到我忍无可忍或者我认为是家教问题的时候,一般不会挑明,也就那样了。

  还有一点书中也提到了,我们没法想精神病人那样,没有带着一点利益的想法去考虑问题。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要上大学,为什么要上好大学,是为了能找工作赚钱,有多少人是真的想学知识的?当然有,而我只是纯粹为了赚钱维持生活罢了,什么专业已经无所谓,但是就是赚不到钱,生活还要继续。而他们,是不想那么多的,这方面,他们比我们纯洁的多,所以,抛开利益,很容易看到事情的本质,而看清了事情的本质,有时并不是我们所预想的那样,于是会有失落感和冲击,有的人接受不了,就开始否定现在的世界,或者说是走上了一条极端的路,就像一个病人是这么说的,我选择信仰邪恶,是因为有了邪恶,相比之下才会有正义,如果世界上都是邪恶,那世界也就没有邪恶了,而人们只有在面对邪恶时才会激发正义的出现,我的存在是为了人类,所以我选择信仰邪恶,就像你们信仰正义一样。句句是理,能说什么,因为我们无法理解,我们的社会不能接纳这种极端,因为太极端了,就会危害社会,而也有极端的很理智的,他们则是自己选择留在病院,过自己真实的生活,而不是现在社会虚伪而势利的生活。

  最后说说书名吧,很好理解,也是我开头提到的,那个平衡点,而我想说的是,作者用疯子一词,不是所谓的疯子,没有任何贬义,而是指在精神或者世界观上高出我们的人,有的严谨到让他们的主治医生也追随他们,有的则无法理解,疯子,更可以理解为疯狂,用书中一个白话:太强大了! 而作者在与病人对话的前后,医生都会对作者说,他们说的你不要多想,确实,想不通的,除非你也变成他们的状态。

  一本难得让我有兴趣看的书,很推荐大家看看,肯定能收获到很多道理,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5 01: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